一句话解开了木木心中因为成才离开的心结,木木欢跳着正要往门外跑。
“哎,顺便告诉你一声啊,我那个好朋友同桌,她是个女孩儿。”
笑声中,木木跑出了门去。而他,在木木离开后,仍然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他脸上那温和散淡的微笑慢慢消失了,转头看向窗外 —— 他这时已经猜到了自己要复原的消息。
那一段场景,真的把我看得痴了。
一时间我有种忘却今夕何夕,此身何身的感觉,更忘记了这是一个讲士兵的故事。我只觉得眼前的这个人,含蓄如一篇童话,优美如一首诗歌,澄澈如一泓秋水,看似清澈见底,实则神光离合 ——
你琢磨不透他。
可那不是一种让你不安的琢磨不透,那种幽深是像美玉里的絮棉一样,可以让人惊叹、好奇、捧在手里,对着日光,终日观赏,爱之不尽。
我不知道史今在复原之后,是不是与他那个“一月不见,如三秋兮” 的同桌重新相遇;是不是一步从天南,跨到了海北她的世界里。
我只是想起了《楚留香》里写爱情的一幕:
当楚留香和张洁洁一起,在垂杨拂地的堤坝上散步的时候,她望着他,忽然间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样一种感觉。那是她唯一一个真心爱过的男子,那是他和她在一起的第一次散步,她不觉得高兴,怎么竟会觉得凄凉?
她后来明白了,那是因为他们之间太投契的缘故。一个人如果真的遇到了那样一个知己,那样一个聪明之极,而又豁达之极的知己,你跟他之间的一切都变得心照不宣,那么你就反而会有这种心情。但这不是因为难过而生的忧伤 —— 而是真正的满足、安宁之后,体会到的淡淡的凄凉。
假如那个被史今牵挂的女孩儿真的和他生活在了一起,那么她的日子,必不是袁朗这样的人所能带给她的风光,也不是老7能给她的独挡一面的保障。
她和他在一起的生活,应该就有如这杨柳堤上散步的凄凉。
我前面说过,自己讨厌把雷锋和史今并提。可是很滑稽地,我竟然在写史今的时候想起了孔子,觉得他们俩之间竟然有些相似。
孔夫子有一天问他的学生:假如能给你们几个月的时间,让你们各自去干自己最想干的事,你们的选择会是什么?
子路最先说话了,他说,我会去找一个小郡,到那儿去当一个郡令,不消几个月就把那儿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孔子对他的回答只是笑了笑,很不以为然。
其他的学生以为子路说得太小了,去当个县令,真没有雄心大志,于是乎纷纷开始吹牛,有的说,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能去治理一个州;有的说,我能治理千乘之军;更有的说,我要去辅佐万乘之国……
孔子等他们都说完了,回过头来,发现有个叫曾皙的学生一直在弹琴,没有说话。于是他问曾皙的志向。
曾皙想了想,沉吟道:
“暮春者,春服既成。引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晚春的的天气里,春衫已经裁成。等到那时,我就携着五六个小孩子,伴着六七个长者,到沂水中去沐浴,在舞雩里歌啸,然后一路吟咏着回家。
夫子听了叹道,只有曾皙和我的愿望一样。
夫子也曾是一个“因材施教”的人,也是一个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终身奔波、贫病而死的人。可是他对曾皙这闲散无争的愿望,却给予了最大的肯定——
一个人心怀大志固然很好,有一番作为固然很必要,可是那“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的境界,才是儒者追求的终极,才是那所有的“作为”和“大志”的目的。
史今的世界里,就天生的是这一派沐风舞雩的恬然风情。
作者: Pookie17 2007-12-4 00:09 回复此发言
--------------------------------------------------------------------------------
完毕。。
非常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体会。
“哎,顺便告诉你一声啊,我那个好朋友同桌,她是个女孩儿。”
笑声中,木木跑出了门去。而他,在木木离开后,仍然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他脸上那温和散淡的微笑慢慢消失了,转头看向窗外 —— 他这时已经猜到了自己要复原的消息。
那一段场景,真的把我看得痴了。
一时间我有种忘却今夕何夕,此身何身的感觉,更忘记了这是一个讲士兵的故事。我只觉得眼前的这个人,含蓄如一篇童话,优美如一首诗歌,澄澈如一泓秋水,看似清澈见底,实则神光离合 ——
你琢磨不透他。
可那不是一种让你不安的琢磨不透,那种幽深是像美玉里的絮棉一样,可以让人惊叹、好奇、捧在手里,对着日光,终日观赏,爱之不尽。
我不知道史今在复原之后,是不是与他那个“一月不见,如三秋兮” 的同桌重新相遇;是不是一步从天南,跨到了海北她的世界里。
我只是想起了《楚留香》里写爱情的一幕:
当楚留香和张洁洁一起,在垂杨拂地的堤坝上散步的时候,她望着他,忽然间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样一种感觉。那是她唯一一个真心爱过的男子,那是他和她在一起的第一次散步,她不觉得高兴,怎么竟会觉得凄凉?
她后来明白了,那是因为他们之间太投契的缘故。一个人如果真的遇到了那样一个知己,那样一个聪明之极,而又豁达之极的知己,你跟他之间的一切都变得心照不宣,那么你就反而会有这种心情。但这不是因为难过而生的忧伤 —— 而是真正的满足、安宁之后,体会到的淡淡的凄凉。
假如那个被史今牵挂的女孩儿真的和他生活在了一起,那么她的日子,必不是袁朗这样的人所能带给她的风光,也不是老7能给她的独挡一面的保障。
她和他在一起的生活,应该就有如这杨柳堤上散步的凄凉。
我前面说过,自己讨厌把雷锋和史今并提。可是很滑稽地,我竟然在写史今的时候想起了孔子,觉得他们俩之间竟然有些相似。
孔夫子有一天问他的学生:假如能给你们几个月的时间,让你们各自去干自己最想干的事,你们的选择会是什么?
子路最先说话了,他说,我会去找一个小郡,到那儿去当一个郡令,不消几个月就把那儿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孔子对他的回答只是笑了笑,很不以为然。
其他的学生以为子路说得太小了,去当个县令,真没有雄心大志,于是乎纷纷开始吹牛,有的说,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能去治理一个州;有的说,我能治理千乘之军;更有的说,我要去辅佐万乘之国……
孔子等他们都说完了,回过头来,发现有个叫曾皙的学生一直在弹琴,没有说话。于是他问曾皙的志向。
曾皙想了想,沉吟道:
“暮春者,春服既成。引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晚春的的天气里,春衫已经裁成。等到那时,我就携着五六个小孩子,伴着六七个长者,到沂水中去沐浴,在舞雩里歌啸,然后一路吟咏着回家。
夫子听了叹道,只有曾皙和我的愿望一样。
夫子也曾是一个“因材施教”的人,也是一个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终身奔波、贫病而死的人。可是他对曾皙这闲散无争的愿望,却给予了最大的肯定——
一个人心怀大志固然很好,有一番作为固然很必要,可是那“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的境界,才是儒者追求的终极,才是那所有的“作为”和“大志”的目的。
史今的世界里,就天生的是这一派沐风舞雩的恬然风情。
作者: Pookie17 2007-12-4 00:09 回复此发言
--------------------------------------------------------------------------------
完毕。。
非常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