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不教他如何照顾自己
3岁左右的宝宝,大多数都准备上幼儿园了。这时候,如果爸爸妈妈继续宠溺着他,为他安排好一切,宝宝在幼儿园突然少了周全的照顾,容易变得焦虑不安,甚至产生抵抗情绪。
家长应这样做
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应该有意识地开始教他如何照顾自己。可以尝试着让他自己穿衣服,整理东西,把手帕、水壶等日常用品放在小书包的固定袋子里等等,让宝宝学会独立,就算离开了父母,在幼儿园也能生活得很快乐。
3岁后:还让宝宝觉得你是超人妈妈
3岁前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爸爸妈妈会帮他解决各种难题,慢慢地引导他,帮助他健康成长。所以,在宝宝眼里,爸爸妈妈就像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一样,只要爸爸妈妈在就什么都不怕。
但是3岁之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也要开始学会承受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慢慢脱去“超人”的形象,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都是普通人,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做错事就要改正,不会的事情就要认真学习。”
有时候可以故意让宝宝犯一些小错误,吸取一些小教训,比如不吃饭就会挨饿,总是爬上爬下就容易摔倒等等,宝宝在生活中慢慢地懂得判断事情的好坏,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宝宝的成长当然少不了父母的教育与引导,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宝宝来说,爸爸妈妈就是他们的榜样,所有的言行都对他的成长起着很关键的影响作用。所以,爸爸妈妈在教导宝宝时需要避免误区,用科学的方法来给宝宝最好的指引。
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0-2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视觉、听觉,也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但是还对外界环节的认识和反应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无论是饿了还是想妈妈了,宝宝都只会用哭闹来进行表达。
有些家长觉得如果宝宝一哭就马上跑过去抱他,会让宝宝从小就娇生惯养,所以会故意把孩子扔在一边哭。但是这样的做法会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感觉不到爸爸妈妈对他的关爱了,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性格孤僻。
父母该这样做
其实这个月龄的宝宝,大部分感觉器官都已基本发育完全,如果爸爸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他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这样的亲密接触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所以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不妨把他抱起来,看着他跟他说说话,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呢。
3~5个月:学习语言的时候没告诉他你在干什么
3-5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咿咿呀呀地学说话了,而宝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会先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的说话的发音,但很多时候,孩子会说可不一定就是懂了哦!
父母该这样做
宝宝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缺少了父母的引导是很难学会的。宝宝学会一个词语的发音之后,爸爸妈妈要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词语,这样宝宝才会很好地记住它。
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多告诉他你在干什么。比如在喂宝宝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在喂宝宝吃饭啦,这是饭饭,以后宝宝要是饿了,也可以跟妈妈说‘饭饭’哦!”在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跟他说说话,告诉他袖子在哪里,口袋在哪里,现在要伸胳膊了等等。无时无刻地与宝宝多说话,丰富其对语言的印象,可以帮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
6~8个月:不给他找个朋友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也需要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哟!8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对外部环境有所反应了,这段时期,除了爸爸妈妈之外,宝宝需要通过与其他人交流来帮助他提高交际能力。
有时候,父母怕宝宝学坏或出现意外伤害,会避免他跟其他孩子玩耍,甚至很少带宝宝出门。宝宝没有机会接触新的伙伴,容易变得沉默寡言,而且长大后也不懂得怎么交朋友了。
父母该这样做
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地想办法给宝宝创造交朋友的机会,比如周末可以带宝宝去公园玩,鼓励他跟同龄的小伙伴打招呼,一起玩游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也会慢慢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跟小伙伴和平相处了。
9~11个月:没提供爬行空间
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学习自己自由爬行了,甚至会调皮地想站起来走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虽然会经常摔跤,但是骨骼也得到了很好的发育。
爸爸妈妈们因为疼爱宝宝,舍不得他受伤,常常会紧张地看护宝宝,只允许宝宝在限定的区域爬来爬去,宝宝觉得没趣了,以后都不怎么喜欢爬行了。
父母该这样做
其实,有时候父母应该“狠狠心”,给宝宝尝试新事物,感受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样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所以,给他一个自由爬行的空间是需要的,甚至可以给他设一些小障碍,比如拿枕头当“小台阶”,看宝宝怎么用小脑袋想出聪明的办法来克服障碍等等。
12~15个月:缩小了宝宝的视野
大部分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总认为,宝宝还小,抵抗力差,外出容易感染病菌生病等等,所以要时刻待在家里精心呵护,除非迫不得已,不然绝不出门。
网址:www.zbmiqier.com
3岁左右的宝宝,大多数都准备上幼儿园了。这时候,如果爸爸妈妈继续宠溺着他,为他安排好一切,宝宝在幼儿园突然少了周全的照顾,容易变得焦虑不安,甚至产生抵抗情绪。
家长应这样做
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爸爸妈妈应该有意识地开始教他如何照顾自己。可以尝试着让他自己穿衣服,整理东西,把手帕、水壶等日常用品放在小书包的固定袋子里等等,让宝宝学会独立,就算离开了父母,在幼儿园也能生活得很快乐。
3岁后:还让宝宝觉得你是超人妈妈
3岁前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爸爸妈妈会帮他解决各种难题,慢慢地引导他,帮助他健康成长。所以,在宝宝眼里,爸爸妈妈就像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一样,只要爸爸妈妈在就什么都不怕。
但是3岁之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也要开始学会承受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慢慢脱去“超人”的形象,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都是普通人,爸爸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做错事就要改正,不会的事情就要认真学习。”
有时候可以故意让宝宝犯一些小错误,吸取一些小教训,比如不吃饭就会挨饿,总是爬上爬下就容易摔倒等等,宝宝在生活中慢慢地懂得判断事情的好坏,更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宝宝的成长当然少不了父母的教育与引导,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宝宝来说,爸爸妈妈就是他们的榜样,所有的言行都对他的成长起着很关键的影响作用。所以,爸爸妈妈在教导宝宝时需要避免误区,用科学的方法来给宝宝最好的指引。
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0-2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视觉、听觉,也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但是还对外界环节的认识和反应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无论是饿了还是想妈妈了,宝宝都只会用哭闹来进行表达。
有些家长觉得如果宝宝一哭就马上跑过去抱他,会让宝宝从小就娇生惯养,所以会故意把孩子扔在一边哭。但是这样的做法会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感觉不到爸爸妈妈对他的关爱了,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性格孤僻。
父母该这样做
其实这个月龄的宝宝,大部分感觉器官都已基本发育完全,如果爸爸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他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这样的亲密接触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所以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不妨把他抱起来,看着他跟他说说话,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呢。
3~5个月:学习语言的时候没告诉他你在干什么
3-5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咿咿呀呀地学说话了,而宝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会先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的说话的发音,但很多时候,孩子会说可不一定就是懂了哦!
父母该这样做
宝宝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缺少了父母的引导是很难学会的。宝宝学会一个词语的发音之后,爸爸妈妈要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词语,这样宝宝才会很好地记住它。
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多告诉他你在干什么。比如在喂宝宝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在喂宝宝吃饭啦,这是饭饭,以后宝宝要是饿了,也可以跟妈妈说‘饭饭’哦!”在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跟他说说话,告诉他袖子在哪里,口袋在哪里,现在要伸胳膊了等等。无时无刻地与宝宝多说话,丰富其对语言的印象,可以帮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
6~8个月:不给他找个朋友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也需要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哟!8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对外部环境有所反应了,这段时期,除了爸爸妈妈之外,宝宝需要通过与其他人交流来帮助他提高交际能力。
有时候,父母怕宝宝学坏或出现意外伤害,会避免他跟其他孩子玩耍,甚至很少带宝宝出门。宝宝没有机会接触新的伙伴,容易变得沉默寡言,而且长大后也不懂得怎么交朋友了。
父母该这样做
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地想办法给宝宝创造交朋友的机会,比如周末可以带宝宝去公园玩,鼓励他跟同龄的小伙伴打招呼,一起玩游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也会慢慢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跟小伙伴和平相处了。
9~11个月:没提供爬行空间
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学习自己自由爬行了,甚至会调皮地想站起来走路,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虽然会经常摔跤,但是骨骼也得到了很好的发育。
爸爸妈妈们因为疼爱宝宝,舍不得他受伤,常常会紧张地看护宝宝,只允许宝宝在限定的区域爬来爬去,宝宝觉得没趣了,以后都不怎么喜欢爬行了。
父母该这样做
其实,有时候父母应该“狠狠心”,给宝宝尝试新事物,感受成功和失败的滋味,这样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所以,给他一个自由爬行的空间是需要的,甚至可以给他设一些小障碍,比如拿枕头当“小台阶”,看宝宝怎么用小脑袋想出聪明的办法来克服障碍等等。
12~15个月:缩小了宝宝的视野
大部分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总认为,宝宝还小,抵抗力差,外出容易感染病菌生病等等,所以要时刻待在家里精心呵护,除非迫不得已,不然绝不出门。
网址:www.zbmiqi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