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袁队长自己觉得,年轻人嘛,架不住爱新鲜,总归会有挑战新事物的念头。可惜了,许木木还真“木”,没有。
之后,许木木杀人后精神委顿,袁队长也是一番长谈啊。难得的掏心掏肺式的谈话。他依然拿东西来诱惑许木木,就是从上尉(还是中尉?)那里拿来一把枪,丢给许木木。强调:“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摸枪”。可是,根本没有打动许木木。
——————10——————
袁队长不知道许木木杀人后的受伤,伤的在哪里。不知道许木木崩溃的,是啥东西。比较一下史今和袁朗开导木木的方法,真是判若云泥啊!史今说的是啥?史今指着天上的信号弹,说,我有时候想,每个人心里都开着这样的花。看木木那时候的表情,多幸福啊。可见二者所希望的那种美好境界,是相通的,往大了说,就是人间净土。史今也说了自己的恋爱故事,跟“同桌的你”,这个故事很朴素,但是非常到位,我估计木木那小心脏,跟海绵似的,马上就吸收了这个故事。再看袁朗说自己的那段经历,割盲肠,故事很惊人,因为不常发生,但是,跟木木当时的问题、困境毫不相关。袁队长阅人是无数,但无形间也搞得很文艺腔,讲那个故事的时候,形式大过内容。他这一套,使在吴哲、成才那样讲花花哨哨的人身上,倒是有用。跟许三多,可要玩真功夫。理想、做人、团队精神(还有盲肠!),这些名词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的生,人的死——而且还大多是别人的,他们的相聚、分开,苦,乐。史今班长被人说成是天使,许木木也是啊,内心是敞开的,总是与很多人分享快乐悲伤。
木木杀人之后,我自己最想赞的是吴哲。吴哲搬了椅子坐在木木对面,说出了一段自己对于人生的体验:“人们都在寻找归宿,但是,人生是没有归宿的。”这句话应该是吴哲最坦白的一次感言了吧,登时,许三多就哭了。我想,迟钝如许三多,不善言辞如许三多,在那一刻,也完全明白了吴哲这句话的意思。而吴哲的形象,在那一刻,也登时闪亮了很多~(吴哲对袁朗,扳平!)
(嗳,木木跟吴哲,其实也有着很多共通点的,内心的柔软,估计差不多。否则不会一句话,就让他落泪。插一句题外话,对吴哲我一直很看好,至今未变,对袁朗却一路看低…)
我个人爱在传记小说中通过作者描述传主,来看作者本人的见解。在“指导”许木木的一场场戏里面,我看到的是袁队长把自己爱好的东西表现了出来。那似乎不是什么祥和的人间净土啊。“山里的黄昏,总让人想到往事”,美归美,却多了些世故,不够纯。他爱枪,他爱新鲜的生活,爱刺激,他爱军队给他的独特的感觉。他觉得,经历过了军队,尤其是特种大队的训练之后,一个军人,跟老百姓不同了。他会留恋“最后一次摸枪”,他会不舍这样的生活。
尽管他也会提醒自己保持平常心,但是,他不太会像许木木那样,说放下就放下——为什么他要说许木木复员回家是他没想到的最坏的结局?兰编都觉得木木是属于家乡的…他对于智力、过人的技巧、高超的能力有比较强烈的贪爱。而这些东西,其实也是华而不实的,不涉及生死,徒然增添烦恼而已。
这一篇得取个美丽的名字:令众生欢喜。
——————11————
说起来似乎袁队长跟木木不是那么心意相通,可木木为啥会后来还回到了袁队长那里呢?因为袁朗身上,还充满童真。这是让许木木很喜欢的东西——一派的天真烂漫。木木为啥跟成才一直是好朋友呢?就是因为成才很天真,很可爱。七连演习中战壕里成才比射击的姿势的时候,木木就很心旷神怡地看着,成才砰的一声,还把木木吓了一跳。(成才说:嗳,你这人理解不了,你不好斗。嗳,这一段战壕戏,演的真好)袁朗家访许木木,比出了鬼脸,许木木当时笑得跟朵花似的。估计是那个动作,让木木对袁朗有了亲近感吧。史班长跟木木的孩子气举动也很多;连难得说笑话的伍六一,跟木木说了个挨巴掌和猪头的笑话,就把许木木乐得~
天真烂漫的背后,是一颗活泼的心。没有桎梏,没有社会附加因素,不去妄加分别揣度的心。
《普贤行愿品》云:令众生欢喜,即令诸佛欢喜。这欢喜,是纯净的欢喜。是一派的天真烂漫。真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有这份天真,不为烦恼所缚。
——————————
(但是,天真却可能会失去。许三多:二十三岁生日那天,我杀了人,我失去了天真。这里涉及的是比较严肃的话题,可能另开一个帖子比较好。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