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镇地处赣县东部,贡江、平江、桃江在境内交汇,俗称“三江口”,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8个村民小组,4万多人,121平方公里。
江口镇是赣县交通最便捷的乡镇之一,距县城18公里,323国道、江兴公路、京九铁路、赣龙铁路和正在开工建设的成厦高速贯穿境内,并设有京九赣县货运站,是赣州东河片县市进赣州市区的必经之地和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境内物产丰富,矿产以莹石矿为最,储量丰富,开采价值高;山地坡度缓,土层厚,微量元素高,是发展脐橙、甜柚的理想之地,已开发建成蕉林万亩脐橙园;江口道菜闻名遐迩,樟木蜡芯、清水塘葡萄初具规模。圩镇商贾云集,居民过万,是“全国百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建成了全县乡镇最大的超市——惠客隆超市。境内名胜古迹颇多,千年古寺云石山风景秀丽,江口会议名垂青史,苏区贸易旧址风采依旧。江口镇将按照“创新创业、科学发展、诚信守法、和谐平安”的总要求,围绕“构建和谐平安江口,建设东部中心重镇”这个总目标,依托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走工业强镇、商贸旺镇、产业富民之路,力争把江口镇打造成特色之镇、繁荣之镇、吉祥之镇。
历史沿革 贡水自东向西把境内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清时属大由乡,民国时为廉东乡;北部、清时属长兴乡,民国时为江口乡。解放初属江口区辖山田、优新、优良、旱塘、蕉林、三团、安坑乡和江口圩。1958年称五一人民公社(后改称江口公社),1961年将石芫划出,1968年复将石芫并入,1972年再次将石芫划出,1984年改称江口乡,1988年改乡建镇。
自然环境 江口镇位于赣县东部,以贡江、平江、桃江交汇处而得名,亦称三江口。东连于都县,南界大田乡,西邻茅店镇,北靠吉埠镇、石芫乡。镇政府所在地江口圩,距离县城18公里。境内为丘陵与河谷平原地形,地势东北和西北部高,中部低,罗嶂岽海拔615.9为最高,龙舌咀海拔105米为最低,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区域人口 辖苎洲、安坑、龙舌、墩上、三团、六十里店、江口、优新、优良、山田、河埠、河坑、安平、旱塘、东风、小均、蕉林17个村,1个居委会,198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9653户(其中农村7613户),总人口39341人(其中农村人口33098人,居民6243人)。人口密度为310人/平方公里,民族除有畲族168人,缅甸籍华人血统1人外,均为汉族。
资源状况 境内辖2006年,121平方公里。江口镇是赣县交通最便捷的乡镇之一,距县城18公里,323国道、江兴公路、京九铁路、赣龙铁路和即将开工的成厦高速贯穿境内,并设有京九赣县货运站和成厦高速公路出口,是赣州东河片县市进赣州市区的必经之地和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境内物产丰富,矿产以莹石矿为最,储量丰富,开采价值高;山地坡度缓,土层厚,微量元素高,是发展脐橙、甜柚的理想之地,已开发建成蕉林万亩脐橙园;江口道菜闻名遐迩,樟木蜡芯、清水塘葡萄初具规模。圩镇商贾云集,居民近万,是全国百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建成了全县乡镇最大的超市--惠客隆。境内名胜古迹颇多,千年古寺云石山风景秀丽,江口会议名垂青史,苏区贸易旧址风采依旧。
农业 1986年,以甘蔗为主。2000年,以葡萄、席草、灯芯草种植为主;辅之西瓜(红瓜子)、花生、大豆及百合、元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600亩。冬种以大蔸菜(制作道菜之原料)、蔬菜、油菜为主,兼种豆类及其它面积达5000亩。从1996年起,投资90万元创建江口镇科技示范基地,面积200亩。引种金水二号梨、黄花梨、脐橙、沙田柚、山东大雪枣等良种。引导农民推广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渔立体开发模式,建设沼气池820个。发展渔业680亩。年出栏生猪3万头,出笼毛鸭30万羽。建立万亩脐橙园一个,面积已达8000亩。
乡镇企业 至2000年底,有乡镇企业509个,固定资产达820万元,企业人员1935人(其中有高级技术人员30人,中级技术人员68人)。新增项目19个,其中外资企业8个。完成固定资产2610万元,其中引进外资1950万元。实现企业总产值549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402万元。是赣县对外开放和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圩镇 江口圩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1993年、1997年、1999年分别被列为全国一百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省二十个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赣州市八个小城镇示范镇之一。逢农历单日为圩期。1993年10起,镇开始制定1995--2010年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至2000年,江口圩镇的建设规模由1993年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3.6平方公里;圩镇居民由1993年2000人增到近万人;建筑面积已达到42平方米。并建有:万发商业城、三江富商城、综合农贸市场及正在建设的江口贸易大市场,交易场所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个体工商户623家,日商品交易额达10万元。街道宽阔,纵横交错。江口大道、站前大道、江兴大道、农贸大街5条主道(街)和日产2000吨自来水厂等均已配套建成,总长度达4000多米。
江口苏区革命 史江口是苏区革命根据地,毛主席曾在此召开过重要的江口会议。1929年,在江口小均坑城立了中共赣县临时县委,1930年5月29日,在江口年栏岗小学成立了赣县苏维埃政府,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会议。1933年2月,中共苏区在此成立中央对外贸易局江口贸易分局。成为苏区的第一海关。利用其独特地理位置,江口分局通过赣州的秘密据点与赣州商人将苏区的粮食、烟叶、钨砂、茶油、竹木等换进苏区十分紧缺的食盐、布、药品、火柴、电池、洋油等,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保证了红边的供给。江口成为中华苏维埃几百万边民的一要生命线。
地方方言 江口赣南客家人迁移几进几出的交通要道,因此新老客混居,该地共有漳洲话(安平村)、潮洲话(优良村牛栏岗)、赣州话(旱塘村坳子下)、老客家话、新客家话五种地方方言。
已查看全部



江口镇是赣县交通最便捷的乡镇之一,距县城18公里,323国道、江兴公路、京九铁路、赣龙铁路和正在开工建设的成厦高速贯穿境内,并设有京九赣县货运站,是赣州东河片县市进赣州市区的必经之地和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境内物产丰富,矿产以莹石矿为最,储量丰富,开采价值高;山地坡度缓,土层厚,微量元素高,是发展脐橙、甜柚的理想之地,已开发建成蕉林万亩脐橙园;江口道菜闻名遐迩,樟木蜡芯、清水塘葡萄初具规模。圩镇商贾云集,居民过万,是“全国百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建成了全县乡镇最大的超市——惠客隆超市。境内名胜古迹颇多,千年古寺云石山风景秀丽,江口会议名垂青史,苏区贸易旧址风采依旧。江口镇将按照“创新创业、科学发展、诚信守法、和谐平安”的总要求,围绕“构建和谐平安江口,建设东部中心重镇”这个总目标,依托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走工业强镇、商贸旺镇、产业富民之路,力争把江口镇打造成特色之镇、繁荣之镇、吉祥之镇。
历史沿革 贡水自东向西把境内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清时属大由乡,民国时为廉东乡;北部、清时属长兴乡,民国时为江口乡。解放初属江口区辖山田、优新、优良、旱塘、蕉林、三团、安坑乡和江口圩。1958年称五一人民公社(后改称江口公社),1961年将石芫划出,1968年复将石芫并入,1972年再次将石芫划出,1984年改称江口乡,1988年改乡建镇。
自然环境 江口镇位于赣县东部,以贡江、平江、桃江交汇处而得名,亦称三江口。东连于都县,南界大田乡,西邻茅店镇,北靠吉埠镇、石芫乡。镇政府所在地江口圩,距离县城18公里。境内为丘陵与河谷平原地形,地势东北和西北部高,中部低,罗嶂岽海拔615.9为最高,龙舌咀海拔105米为最低,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区域人口 辖苎洲、安坑、龙舌、墩上、三团、六十里店、江口、优新、优良、山田、河埠、河坑、安平、旱塘、东风、小均、蕉林17个村,1个居委会,198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9653户(其中农村7613户),总人口39341人(其中农村人口33098人,居民6243人)。人口密度为310人/平方公里,民族除有畲族168人,缅甸籍华人血统1人外,均为汉族。
资源状况 境内辖2006年,121平方公里。江口镇是赣县交通最便捷的乡镇之一,距县城18公里,323国道、江兴公路、京九铁路、赣龙铁路和即将开工的成厦高速贯穿境内,并设有京九赣县货运站和成厦高速公路出口,是赣州东河片县市进赣州市区的必经之地和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境内物产丰富,矿产以莹石矿为最,储量丰富,开采价值高;山地坡度缓,土层厚,微量元素高,是发展脐橙、甜柚的理想之地,已开发建成蕉林万亩脐橙园;江口道菜闻名遐迩,樟木蜡芯、清水塘葡萄初具规模。圩镇商贾云集,居民近万,是全国百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建成了全县乡镇最大的超市--惠客隆。境内名胜古迹颇多,千年古寺云石山风景秀丽,江口会议名垂青史,苏区贸易旧址风采依旧。
农业 1986年,以甘蔗为主。2000年,以葡萄、席草、灯芯草种植为主;辅之西瓜(红瓜子)、花生、大豆及百合、元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600亩。冬种以大蔸菜(制作道菜之原料)、蔬菜、油菜为主,兼种豆类及其它面积达5000亩。从1996年起,投资90万元创建江口镇科技示范基地,面积200亩。引种金水二号梨、黄花梨、脐橙、沙田柚、山东大雪枣等良种。引导农民推广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渔立体开发模式,建设沼气池820个。发展渔业680亩。年出栏生猪3万头,出笼毛鸭30万羽。建立万亩脐橙园一个,面积已达8000亩。
乡镇企业 至2000年底,有乡镇企业509个,固定资产达820万元,企业人员1935人(其中有高级技术人员30人,中级技术人员68人)。新增项目19个,其中外资企业8个。完成固定资产2610万元,其中引进外资1950万元。实现企业总产值549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402万元。是赣县对外开放和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圩镇 江口圩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1993年、1997年、1999年分别被列为全国一百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省二十个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赣州市八个小城镇示范镇之一。逢农历单日为圩期。1993年10起,镇开始制定1995--2010年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至2000年,江口圩镇的建设规模由1993年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3.6平方公里;圩镇居民由1993年2000人增到近万人;建筑面积已达到42平方米。并建有:万发商业城、三江富商城、综合农贸市场及正在建设的江口贸易大市场,交易场所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个体工商户623家,日商品交易额达10万元。街道宽阔,纵横交错。江口大道、站前大道、江兴大道、农贸大街5条主道(街)和日产2000吨自来水厂等均已配套建成,总长度达4000多米。
江口苏区革命 史江口是苏区革命根据地,毛主席曾在此召开过重要的江口会议。1929年,在江口小均坑城立了中共赣县临时县委,1930年5月29日,在江口年栏岗小学成立了赣县苏维埃政府,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会议。1933年2月,中共苏区在此成立中央对外贸易局江口贸易分局。成为苏区的第一海关。利用其独特地理位置,江口分局通过赣州的秘密据点与赣州商人将苏区的粮食、烟叶、钨砂、茶油、竹木等换进苏区十分紧缺的食盐、布、药品、火柴、电池、洋油等,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保证了红边的供给。江口成为中华苏维埃几百万边民的一要生命线。
地方方言 江口赣南客家人迁移几进几出的交通要道,因此新老客混居,该地共有漳洲话(安平村)、潮洲话(优良村牛栏岗)、赣州话(旱塘村坳子下)、老客家话、新客家话五种地方方言。
已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