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上头一个土字,土旁边有一撇,下面一个子.古人造字时想到老人入土时,做儿子的就必须扛幡.才算是孝子.这个字造得十分形象.

古人的孝是重在对老人尊重与顺从。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就是终身按照父亲的价值取向行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老师也是只能认同不能顶撞的,孔子之所以待见颜回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很乖,不像宰我、子路,他们为难顶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