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来贴吧了,自从毕业之后偶尔回来看看,发现很多面孔都不认识了,之前常来的师兄师姐等也很少来了。但本着分享地原则,想说些实话。
在侨中读了6年,从最初侨小毕业开始关注这个贴吧,后来兴趣导向做了吧主,做了快3年,高中因为学业比较重就退了。怎么说也算是对这个吧有感情。
我总觉得有人没有认清一个事实:侨中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选择侨中,不如说是侨中选择了你们,不去侨中,很多人没有学校去了。光是这一点,我觉得有的人是不愿承认的。
我自己觉得侨中比较好的一点是给了想读书,想上好大学的人一条路:科技班之路。当时我是签的年级前30的合约进的科技1班,其实我也就那次考好了,上侨中也是很有运气色彩的一件事。后来一直在科技1班呆着,真正开始往前靠是高一下学期,其实也就全班一半再前一点的水平。顺利在1班呆到高考,最后逆袭上重点。我们班36人,75%的重点率。
先说高考前的事。我无数次听到身边来自各个水平段的学生吐槽饭堂、老师、课堂,甚至领导等,我姑且不说这些吐槽是不是对的,光从这点出发,就能知道很多同学来高中是为了享受的。我在1班的朋友很少吐槽这些,结果他们后来都去到了很好的学校,他们可能不再需要吐槽那些东西了,他们会吐槽更高层次的东西,例如为什么我不能翘这节课?或者干脆不吐槽了。
那那些吐槽的人究竟去了什么样的学校呢?一句话的就是:他们需要继续不断吐槽的地方。吐槽永远都是没有止境的。我现在也吐槽,但我吐槽完我会真的去改变它,改变不了的东西不吐槽,比如关乎整个国家的东西。
我再强调一次,想上重点,侨中从来没有封你的路,你的大学就是你自己选择的。
高考之后,很多东西和成绩没关了,你大学过的潇不潇洒,和你绩点高不高没什么关系,成绩好不是什么炫耀的资本了。有的人社团很活跃,认识很多人,获得了一些优质的实习机会,成为了大家羡慕的对象,但是他成绩可能很渣,或者只是勉强及格;又或者一些整天认真读书的,绩点高的吓人,刚大一就准备要考研究生的;再其他,整天到处旅游的,体验生活的,一周见不到几次的;这些人,都是大学里非常常见的,根本没有对错之分。选择怎么样的路,老师会告诉你,但怎么选是你的事,你要玩就玩,要学就学,大学真正地把主动权给了学生。
快高考了,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吧:真正能做的事情,是你在高中三年里已经做了的;希望最后爆发就要做好失望的准备,能保住平常发挥已经够了;带着这些高考的喜悦或痛苦走向大学,那里是每一个人都想去的地方。
在侨中读了6年,从最初侨小毕业开始关注这个贴吧,后来兴趣导向做了吧主,做了快3年,高中因为学业比较重就退了。怎么说也算是对这个吧有感情。
我总觉得有人没有认清一个事实:侨中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选择侨中,不如说是侨中选择了你们,不去侨中,很多人没有学校去了。光是这一点,我觉得有的人是不愿承认的。
我自己觉得侨中比较好的一点是给了想读书,想上好大学的人一条路:科技班之路。当时我是签的年级前30的合约进的科技1班,其实我也就那次考好了,上侨中也是很有运气色彩的一件事。后来一直在科技1班呆着,真正开始往前靠是高一下学期,其实也就全班一半再前一点的水平。顺利在1班呆到高考,最后逆袭上重点。我们班36人,75%的重点率。
先说高考前的事。我无数次听到身边来自各个水平段的学生吐槽饭堂、老师、课堂,甚至领导等,我姑且不说这些吐槽是不是对的,光从这点出发,就能知道很多同学来高中是为了享受的。我在1班的朋友很少吐槽这些,结果他们后来都去到了很好的学校,他们可能不再需要吐槽那些东西了,他们会吐槽更高层次的东西,例如为什么我不能翘这节课?或者干脆不吐槽了。
那那些吐槽的人究竟去了什么样的学校呢?一句话的就是:他们需要继续不断吐槽的地方。吐槽永远都是没有止境的。我现在也吐槽,但我吐槽完我会真的去改变它,改变不了的东西不吐槽,比如关乎整个国家的东西。
我再强调一次,想上重点,侨中从来没有封你的路,你的大学就是你自己选择的。
高考之后,很多东西和成绩没关了,你大学过的潇不潇洒,和你绩点高不高没什么关系,成绩好不是什么炫耀的资本了。有的人社团很活跃,认识很多人,获得了一些优质的实习机会,成为了大家羡慕的对象,但是他成绩可能很渣,或者只是勉强及格;又或者一些整天认真读书的,绩点高的吓人,刚大一就准备要考研究生的;再其他,整天到处旅游的,体验生活的,一周见不到几次的;这些人,都是大学里非常常见的,根本没有对错之分。选择怎么样的路,老师会告诉你,但怎么选是你的事,你要玩就玩,要学就学,大学真正地把主动权给了学生。
快高考了,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吧:真正能做的事情,是你在高中三年里已经做了的;希望最后爆发就要做好失望的准备,能保住平常发挥已经够了;带着这些高考的喜悦或痛苦走向大学,那里是每一个人都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