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何时何地,可能都有这样用最辛苦劳动,取得低廉报酬的同胞们,支持欣越姐们,多把目光投向他们。
当年批林批孔时,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感情的角度,批的没错,可从理智的角度,不得不承认,古往今来,就是这么回事。
电影<满意不满意>里的父亲也说,有福之人人服侍,无福之人服侍人。
我常听老人们说,有智吃智,没智吃力。当然,现在学费高,有的孩子们上不起学,只能吃力。
当年银环妈说,就是当个服务员,也比农民强的多。当时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她的话,现在看,农村孩子还是宁愿出来端盘子,也不愿意种地,虽然都是体力劳动,毕竟种地收入更低些。
我们其实也强不了多少,但如果可能,能帮助他们,哪怕一点点也好。
我门口看车师傅,我从来不让他找零钱,有多少都给他。但他认识我了,以后好几次去他都说,今天算了,说什么也不肯让我再掏钱。
还有我院里收废品的师傅,我给他家里的报纸,本想不要钱,他不肯,总要拿秤称好了,把钱给我,我就收下了,我理解,这是他的自尊,我不能损害。后来 有次我脚受了小伤,他见了,在存自行车门口看见我,跑着过来帮助我搬车。
他们的心灵是单纯的,当然也有的人修养不怎么样,也正常。
院里还有个修鞋的姐们,态度很好,也不多要钱,我从来从她身边过,没见她闲过,总有做不完的活,我们熟了的,三角五角的,她总不要,说是上次你也没少给,而且总是那么乐观,我觉得,真正靠劳动生活的人们,虽然苦些,但还是乐观的。
我公婆,他们更是真正的农民,但说起如今的生活,非常知足,晚年有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虽然只有很少几个钱,但他们说以前从来没有过。
我不知应当羡慕他们,还是同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