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载,在我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时,人们方便完后通常使用一种名为厕筹的东西擦屁股,所谓厕筹
又称厕简和搅屎棍,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不痛吗?
),用厕筹之法疑随佛教而传入中国。在早期的佛教诸律中,记载了释迦牟尼指导众比丘使用厕筹的事情,如毗尼母经卷第六:尔时世尊在 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针对这种情况,释迦牟尼佛说:“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 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又称厕简和搅屎棍,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不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