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滨才中等...吧 关注:33贴子:122
  • 8回复贴,共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 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 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 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 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 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 教育作出以下决定。


1楼2014-10-08 09:38回复
    ——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 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 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 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 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结构规模更加合理。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 合理。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 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 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    ——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调整完善职业院校 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 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 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训设备配置水平与技术进步要求更加适应,现代信 息技术广泛应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著。建成一 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法规更加 健全,相关标准更加科学规范,监管机制更加完善。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 参与的政策更加健全。全社会人才观念显著改善,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 氛围更加浓厚。 


    3楼2014-10-08 09:3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七)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 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 社区服务等领域,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 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 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 员的比例。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八)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 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 会建设。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 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涉农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 创新农学结合模式。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 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重 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享受优待。 


      5楼2014-10-08 09:39
      回复
        (七)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 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 社区服务等领域,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 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 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 员的比例。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八)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 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 会建设。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 业教育和培训。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加强涉农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 创新农学结合模式。推动一批县(市、区)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 革发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重 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享受优待。 


        6楼2014-10-08 09:39
        回复
          (十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 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要依法制 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建立 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定校长任 职资格标准,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和公开选拔试点。坚持和完善中等职业 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企业 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体现职业 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    (十三)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 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 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中央企业和 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 集团。健全联席会、董事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开展多元投 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    (十四)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 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推 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 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职业院校教 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 作价入股。 


          7楼2014-10-08 09:39
          回复
            (十八)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 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 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 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 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十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 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 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 到国(境)外办学。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 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 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 和课程体系。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影响。    五、提升发展保障水平    (二十)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 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人民政府要依法制定并落实职 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地 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加大地方人民政府经费统 筹力度,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就业经费、扶贫和移民安置资 金等各类资金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 度。 


            9楼2014-10-08 09:40
            回复
              (二十一)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 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进行捐赠的,其捐赠按照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 税前扣除。完善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健全民办职业院校融资机制。企业 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一般企业按照 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 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一线 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 经费并拒不改正的企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 职业教育经费,统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探索利用国(境)外资金发展 职业教育的途径和机制。    (二十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分类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标准,到2020年实现基本达标。在整合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职业 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高等 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 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 质;推动建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工作机制。继续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 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地方人民政府、相关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要切实加强 所办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一批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10楼2014-10-08 09:40
              回复
                六、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六)落实政府职责。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 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国务院相关部门要有效运用总体规划、政策引导等手 段以及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杠杆,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 和分类指导;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主要责任,结合本地实际推进职业教育 改革发展,探索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难点问题。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 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充分发挥 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二十七)强化督导评估。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加强 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要落实督导报告公布制 度,将督导报告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 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注重发挥行业、用人单位作用, 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   (二十八)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研究完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落实好职业 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用优秀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 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 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 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国务院   2014年5月2日


                12楼2014-10-08 09:4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7-13 2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