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金领的定义是30岁之前能稳定拿到大概50w年薪以上的中国上班族(创业的不算)
有人要说了,这些都是凤毛麟角,或者说这些都是特定专业。这话也对也不对,人口的话,比例上这些人自然是很少数,但是中国这么多人,所以绝对数目上这些人也不少,而且这些人扎堆的地方有限,所以造成在某些地区很常见。特定专业的话,也未必,因为这些行业的门槛很多并不是和学的专业相关,想转入的话倒不论什么专业出身都也有可行性。
如果你要说这些人有什么共性,那么最明显的共性就是:学霸属性。所以谁说读书没用的?站出来我抽死你
下面我来详细说说这些人的薪水水平,工作强度和要怎么才能入门。所有数据都是一手数据,相当可靠(薪水全部为税前,不含附加的什么五险一金之类的额外福利)
-----------------------------------------------------------------------------
一说到金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做金融的。其实真相是做金融的两极分化很大,真正算得上金领的职位只是很小部分而已。在美国金融专业出来的平均起薪和中层薪水甚至都进不了所有专业的前50,而中国金融界的两极分化比美国严重多了。
金融金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投行。投行其实是个大类,底下能细分很多差距也不小,只说个大概。
先说外资投行
收入:投行部入门级第一年40w还有5w的签字费,奖金大概在年薪的30%-70%。第二年第三年每年底薪涨5w左右,奖金比例每年差不多。也就是说毕业三年后,年收入就差不多在80w左右。(hk的还会再加上每年15w左右的住房补助,投行资本市场部底薪一样,奖金大概少个10%,销售底薪一样,但奖金大概只有5%-10%的比例左右,交易员是个特殊的岗位,暂时不提了)。
进阶级第一年75w底薪(今年才涨的薪水,之前只有60w)+ 25w左右签字费,奖金大概在年薪50-70%。第二年第三年每年底薪涨15w左右,奖金比例每年会长那么5%左右。也就是说毕业六年差不多30的时候,年收入在180w左右。(投行资本市场部底薪一样,奖金大概少个5%,销售在进阶级就差的很远了,和入门级的涨幅差不多)
工作强度:入门级平均每周100个小时没有什么周末可言。累得不行,所以投行入门都自嘲自己是金融民工。进阶级第一年和入门级差不多,第二第三年逐年递减,到了第三年大概65-70小时一周。之后如果再能升级,工作时间会锐减但是出差几率大很多,最后这个行业的资深级大概工作强度在50-55小时一周,周末都会休。(资本市场部强度少个5小时,销售的强度低很多大概60-70小时一周左右)
入门级门槛:北清复交金融研究生(通常是本研连读的研究生),香港一流大学(学金融或者会计),海外一流大学本科(未必是学金融的,学什么的都有可能),爸爸叫李刚(这种人并不多,大概只有20%左右)
进阶级门槛:顶尖商学院毕业生+2-5年金融或咨询相关工作经验,几乎没什么关系户
(门槛这个是指大多数,也是有例外的。)
外资二线投行的收入是比一线要高的(因为出路没有一线的好),大概高个20%左右。
外资投行每年大概一共在中国招多少人呢?每个一线大投行大概在入门级投行+资本市场每年差不多20人(销售大概10人左右),进阶级差不多5-10个人。二线投行大概减半。总共每年在中国这些外资投行会招入大概500-600人左右,集中在北京和香港,上海也有,不多。
在入门级和进阶级上,本土投行除了极少数那几个一线的(实话是我知道的只有中信这一家做到)在收入上大概是和一线外资投行的差距小于20%,别的几乎都是减半。二线的本土投行的收入大概只有四分之一。不过再怎么样30岁之前50w收入这个标准还是能做到的。本土投行工作强度差不多,入门的门槛要低一些。总共每年招人的人数也不算少(虽然每家不多但是公司个数多),保守估计也有500-600人左右。
所以投行前台(包括资本市场部和销售)总共中国地区招人在每年1200人左右,如果以每年500w大学生毕业去算的话,大概是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三。但是如果你把基数缩小到学霸这个范围,那么几率要大得多的多。比如说,如果你是北清复交的金融研究生,这个几率得有50%以上。
觉得投行薪水第一高了么?图样啊,投行在金融圈里也只是个乙方的劳碌命而已。
未完持续
有人要说了,这些都是凤毛麟角,或者说这些都是特定专业。这话也对也不对,人口的话,比例上这些人自然是很少数,但是中国这么多人,所以绝对数目上这些人也不少,而且这些人扎堆的地方有限,所以造成在某些地区很常见。特定专业的话,也未必,因为这些行业的门槛很多并不是和学的专业相关,想转入的话倒不论什么专业出身都也有可行性。
如果你要说这些人有什么共性,那么最明显的共性就是:学霸属性。所以谁说读书没用的?站出来我抽死你
下面我来详细说说这些人的薪水水平,工作强度和要怎么才能入门。所有数据都是一手数据,相当可靠(薪水全部为税前,不含附加的什么五险一金之类的额外福利)
-----------------------------------------------------------------------------
一说到金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做金融的。其实真相是做金融的两极分化很大,真正算得上金领的职位只是很小部分而已。在美国金融专业出来的平均起薪和中层薪水甚至都进不了所有专业的前50,而中国金融界的两极分化比美国严重多了。
金融金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投行。投行其实是个大类,底下能细分很多差距也不小,只说个大概。
先说外资投行
收入:投行部入门级第一年40w还有5w的签字费,奖金大概在年薪的30%-70%。第二年第三年每年底薪涨5w左右,奖金比例每年差不多。也就是说毕业三年后,年收入就差不多在80w左右。(hk的还会再加上每年15w左右的住房补助,投行资本市场部底薪一样,奖金大概少个10%,销售底薪一样,但奖金大概只有5%-10%的比例左右,交易员是个特殊的岗位,暂时不提了)。
进阶级第一年75w底薪(今年才涨的薪水,之前只有60w)+ 25w左右签字费,奖金大概在年薪50-70%。第二年第三年每年底薪涨15w左右,奖金比例每年会长那么5%左右。也就是说毕业六年差不多30的时候,年收入在180w左右。(投行资本市场部底薪一样,奖金大概少个5%,销售在进阶级就差的很远了,和入门级的涨幅差不多)
工作强度:入门级平均每周100个小时没有什么周末可言。累得不行,所以投行入门都自嘲自己是金融民工。进阶级第一年和入门级差不多,第二第三年逐年递减,到了第三年大概65-70小时一周。之后如果再能升级,工作时间会锐减但是出差几率大很多,最后这个行业的资深级大概工作强度在50-55小时一周,周末都会休。(资本市场部强度少个5小时,销售的强度低很多大概60-70小时一周左右)
入门级门槛:北清复交金融研究生(通常是本研连读的研究生),香港一流大学(学金融或者会计),海外一流大学本科(未必是学金融的,学什么的都有可能),爸爸叫李刚(这种人并不多,大概只有20%左右)
进阶级门槛:顶尖商学院毕业生+2-5年金融或咨询相关工作经验,几乎没什么关系户
(门槛这个是指大多数,也是有例外的。)
外资二线投行的收入是比一线要高的(因为出路没有一线的好),大概高个20%左右。
外资投行每年大概一共在中国招多少人呢?每个一线大投行大概在入门级投行+资本市场每年差不多20人(销售大概10人左右),进阶级差不多5-10个人。二线投行大概减半。总共每年在中国这些外资投行会招入大概500-600人左右,集中在北京和香港,上海也有,不多。
在入门级和进阶级上,本土投行除了极少数那几个一线的(实话是我知道的只有中信这一家做到)在收入上大概是和一线外资投行的差距小于20%,别的几乎都是减半。二线的本土投行的收入大概只有四分之一。不过再怎么样30岁之前50w收入这个标准还是能做到的。本土投行工作强度差不多,入门的门槛要低一些。总共每年招人的人数也不算少(虽然每家不多但是公司个数多),保守估计也有500-600人左右。
所以投行前台(包括资本市场部和销售)总共中国地区招人在每年1200人左右,如果以每年500w大学生毕业去算的话,大概是万分之二到万分之三。但是如果你把基数缩小到学霸这个范围,那么几率要大得多的多。比如说,如果你是北清复交的金融研究生,这个几率得有50%以上。
觉得投行薪水第一高了么?图样啊,投行在金融圈里也只是个乙方的劳碌命而已。
未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