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医学院学社联吧 关注:1,068贴子:17,655

梦翔书画协会书画知识普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造型方式和表现力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所谓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具体来说,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具有实用和艺术的两重性。
1 甲骨文,或称卜辞、殷墟文字,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
甲骨文,主要是刻划而成的,从书法角度欣赏,已经完全具备了章法、结体、用笔等主要构成因素。
甲骨书法,其刀法灵秀,变幻莫测而奇趣丛生,其章法或整齐或错落,结体或规则或随意,线条或纤弱或刚劲,这除了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客观限定之外,不能否认在作者的主观审美趣味上,已经具有强烈和完善“书法意识”


1楼2014-11-01 11:17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01 21:28
    回复
      2025-11-28 17:5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简直不能再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01 22:05
      回复
        晒晒你的字 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01 23:26
        收起回复

          本人拙作,不喜勿喷,谢谢点评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7楼2014-11-02 09:02
          收起回复
            3 汉代书法
            汉(前206年~公元220年)继秦而兴,西东汉之间有一个短暂的新莽时期,历时400年,经三个时期: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刘玄又于23年~25年一度为帝)、新莽(8年~23年)、东汉(25年~220年)。汉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后来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强盛。
              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一种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石刻和简帛为汉代书法的主要载体。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文字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两汉时期的人们,充分利用这种种有利的因素,对文字本身的美和书写中可能获得的美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使书法艺术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形势,创造了大批经典作品;同时,汉末时期理论家们的思考,也成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书论著作,在书论史上影响深远。
            隶书的产生和繁荣
            关于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徒隶,因得罪秦始皇,被关监狱,他觉得狱官的腰牌用篆书书写很麻烦,就化圆为方,创出一种新书体。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仅赦免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规定这种字体以后在官狱中使用。因为这种新书体起初专供隶役使用,而程邈又是徒隶,所以被称之为隶书,或谓佐书、佐隶。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不可能凭空出现,不可能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的渐变,逐步成型;至于某个人的贡献,一般只是综合整理、集其大成。隶书如此,楷书、行书、草书等的产生过程,亦是如此
            隶书特点:书法雄强气势的拓展
            隶书的产生,同后来的楷书、草书的产生一样,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倘若从文字史的角度看,隶书的出现,结束了以前古文字的象形特征,跨进了书写符号化的疆域。从书体史上观看,隶书则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书体演化的一大关捩。隶书的用笔,突破了篆书用笔单调的束缚,点划分明,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尤具代表性的主笔捺脚——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此外,汉隶的雄强朴茂之风格,正从一个侧面反射出大汉帝国的壮阔景象。可惜,如此精彩纷呈的艺术,它们的创造者们,那些当时书丹的书家们,没有留下姓名,连相关的史料记载也少得可怜
            秦隶 长沙马王堆帛书(如《老子甲本》和《老子乙本》)、银雀山汉简以及居延汉简,等大批墨迹书法,已有明显隶意,此则不但展露了由尚带篆意的浑朴的古隶如何演化到劲秀洒脱的标准汉隶的这一过程,也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了汉人隶书的风采。
            但隶书独立地占据统治地位,却在两汉,尤其在东汉,汉桓帝(147—167年)至汉灵帝(168—189年)间,当为隶书的全盛期。











            10楼2014-11-02 13:59
            回复
              一手好字 门面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1-02 14:20
              收起回复
                为什么小学弟字比我好看,伐开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1-03 22:26
                收起回复
                  2025-11-28 17:52: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真的是超级佩服这些写字棒棒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1-03 23:15
                  收起回复
                    3章草的产生和发展
                    章草 是隶变过程中成熟的,带有隶书的波磔,又省减笔画、改变笔顺、增加牵丝映带,基本可以看作是隶书的草体。章草具有隶书的渊雅静穆与草书的灵动活泼,气息比较古朴高远,是极有审美价值的一种字体。
                    章草,其名称的由来有若干种说法,各有其根据和道理,兹列之:一,史游作草书《急就章》(本名《急就篇》),后来省略“急就”二字,但呼作“章”;二,因汉章帝喜好这种书体,并命杜度等奏事用之,故得名
                    章草的代表书家及作品
                    皇象(生卒年不详),三国吴广陵江都(江苏扬州)人,字休明。擅章草、隶书、篆书,尤以章草最为著。所书《急就章》结字茂密,下笔凝重。其《文武帖》则点画精能,气息平和。唐张怀瓘《书断》云:“象草书入神,八分入妙,小篆入能……。”
                    索靖(239-303年),字幼安,甘肃敦煌人,官至太守。博通经史,擅章草书。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云:“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其为沉着痛快极矣。”传世书作有《月仪帖》、《出师颂》等。著有《草书状》


                    15楼2014-11-05 23:26
                    回复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1-06 12:04
                      收起回复
                        草书发展
                        后世草书,即今草(小草),源于章草。《书断》言:“草书者,后汉张伯英所创。学崔(瑗)、杜(度)之法,变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即此也。”章草字字独立,长于横向行间的呼应,今草则字间连属,上下一气,更注有了后世狂草书意的胚胎。
                        张芝(生卒不详),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学书于崔、杜,极为刻苦,《四体书势》说他“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最擅草书,后人誉为“草圣”。传世作品有刻入宋《淳化阁帖》中的《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二月八日帖》、《秋凉帖》等。其中只有《秋凉帖》较可靠。其弟张昶,字文舒,也擅长草书,与张芝相似,后人以为筋骨不及,而妍华继之,誉为“亚圣”



                        18楼2014-11-08 2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