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斗鱼治疗篇
在斗鱼的饲养过程中,日常管理的疏忽操作以及水质水源的突变、食物的不洁净都会造成鱼患上各种疾病,鱼患病轻则失去观赏性,重则导致死亡,所以我们的原则是“防重与治”我们要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鱼病就是消除可能致使鱼生病的各种原因,把病因消灭在发病之前,而且要持之以衡,不要因一时粗心铸成大错。
如果鱼不幸的染上了疾病,你也不要着急,首先要通过鱼的发病症状仔细观察确诊,确定了鱼得了什么病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乱治不但不能见效,还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治疗的过程中也要抓住重点,先要对鱼的生存环境进行消毒杀菌,保证水体清洁才是治愈的关键。若只是治疗鱼的本身,而忽略了外界环境的改善,鱼只会进入好了又犯,犯了又治,治好再病的怪圈。
斗鱼的常见病及治疗方法
便秘(治疗难度★☆)
这里的便秘主要是指鱼日常的便秘,不包括其他疾病导致的便秘。症状为鱼多天没有粪便排出,发病的原因有温度过低、鱼消化能力下降、饲料的不合适,食物里缺乏纤维、鱼缸过于狭窄缺少运动等。治疗的方法:初期可以用换水+对鱼刺激排便,排便后停食2-3天。如果之后还发作那最好就要更换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或者给鱼喂食豌豆皮。
夹尾病(治疗难度★★)
夹尾是斗鱼最高发的一种病,是鱼亚健康的一种表现,症状主要表现为鱼鳍(尾鳍为主)像被胶水粘住一样无法张开,此病的可能病因有很多,比如水质恶化、水PH值的震荡、温差过大、光线太亮跟环境噪音导致的惊吓为主的内外部因素引起,传统的疗法就是升温2度,下少量盐,保持温度的稳定跟水质的清洁。很多新人看见鱼夹尾了就非常心急的想治好,于是乱下各种药,结果不但没把鱼治好反害了鱼性命,夹尾是环境病,治疗上急不来,要以完善改进斗鱼的生存环境为主,否则任何药物的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要么治不好,要么进入治好再病的怪圈。
鱼鳔病(治疗难度★★☆)
斗鱼患此病不能控制它们在水里的位置,无法控制在水中前进的方向。有时尽最大努力才能从水底升起来,有时不能离开水面,甚至在水面上倒置。鳔有问题通常是因为冻伤,温差过大,或是换水是操作不当引起鱼鳔的机能失常。
对于这种情况没有特效的方法,升温,降水,停食,禁止对鱼对镜,能缓解症状,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就是日后稍不注意很可能反复发作,特别是水位高时。
烧尾(治疗难度★★☆)
斗鱼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半月。症状表现为鱼鳍异常,边缘像是被火烧过一样,此病主要由水质过酸,水中的PH值过低引起。所以治疗首先要调整水质,然后裸缸下盐暂时停食静养,过程也可以少量喂食。如果情况没有好转可以下黄粉药浴。(推荐上野黄粉)此病只要注意水质还是不难治愈的。
立鳞病(治疗难度★★★★★)
为一种点状极毛杆菌类似的细菌引起,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糙,鳞片松球似的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聚积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伴有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到3天后死亡。当水质不清洁,饲养温度过高,以及鱼体鳞片等划破的情况下易患此病,此病春季较为流行,斗鱼也是高发的品种,此病难以治愈,治疗方法也较为复杂。
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每50升水加一克四环素)中洗浴一小时,还可以用2%的海盐(每一升水中加入20克的海盐溶液与3%碳酸氢钠(每一升水中加入30克的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活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可见效。
水霉病(治疗难度★★★)
水霉病又叫水霉菌,白毛病,表现为鱼的身体上长着绒毛或线状物质,通常是白色的,但也有时是发灰的黑色到绿色。健康的鱼不易感染。
秋末,早春是流行的季节,治疗,每升水加入10毫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去除毛状物,可用1.5%~2.5的盐水洗净,土霉素药浴,也可直接用治疗霉菌的专用药剂。
白点病(治疗难度★★★☆)
白点病的病因与症状:寄生虫在鱼鳍和身体上以白色的,针头大小的斑点显露出来。小瓜虫是单细胞鞭毛寄生虫,一旦它们到鱼身上,就迅速的刺穿外层皮肤,生活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之间,以鱼的体液和表皮细胞为食,他们停留在皮肤里,生长3周,20到28摄氏度左右小瓜虫会迅速的繁殖,28到30摄氏度小瓜虫停止繁殖,并开始休眠,这里注意升温到30度其实不能把小瓜虫彻底杀死,还需要药物的辅助治疗,非常有效的白点病专用处理剂,孔雀绿。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下粗盐,同时将水温加到30摄氏度。
细菌性肠炎(治疗难度★★★★)
细菌性肠炎病因与症状,主要吃了不洁的食物活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病鱼常常腹部膨大,肛门突出,鱼体呆滞,不进食,粪便白色。治疗方法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稀释后浸浴,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腹水(治疗难度★★★★★)
腹水是非常难治疗的一种鱼病,被鱼友喻为鱼类的癌症,可见其危险性。其症状表现为腹部异常的肿大,后期还常伴有立鳞及凸眼的表现,此病主要由鱼食的不清洁、劣质饲料的刺激、体内寄生、免疫下降导致的内脏衰竭引起。治疗手段主要以抗生素为主,可用的有卡那霉素、四环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北里霉素等,可稀释后加入水中药浴,或稀释后用滴管直接喂食,也可加入饲料中。由食物带菌引起的内部细菌性疾病,初期用庆大或呋喃唑酮+土霉素辅以镁盐或是大蒜素治疗有百分之六十可能性痊愈 。
烂鳍、针洞(治疗难度★★★☆)
水质不良长期处于浑浊状态或受新水刺激过多,PH值不适宜,鱼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细菌感染,以致鱼鳍腐烂,本病多流行于夏季,除非环境条件很满意,否则任何化学药物治疗都是不完全有效的。情况严重的可下黄粉治疗,针洞治愈后要注意每次换水的量不宜超过一半也不宜捞鱼否则有复发的风险。
干针、卷针(治疗难度★★★)
狮王的专属病,发病原因跟夹尾类似,都属于环境病。治疗方法就是给它满意的环境,把水调成弱碱性对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凸眼病(治疗难度★★★★☆)
鱼的一只眼或两只眼睛不正常的突出,只有一只眼睛突出,情况可能是柱状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若双眼都突出,则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患此病的鱼似乎没有其他的不适反应,疾病的发展和传染性非常多的取决于病因,但病因常常很艰难的确定。肿胀的眼球能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白点病,寄生虫感染和细菌感染。
治疗方法,没有其他不适反应可以不用治疗。
翻鳃(治疗难度★★★★☆)
此病的症状表现为鱼的鳃盖翻起合不上,鱼在运输过程中长时间缺氧最容易导致此病,生存环境恶化时也可能诱发,此病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其他异常可以不用治疗,后期如果饲养得当还是有复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