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附一篇文章
【秦时中十二种爱情态度——端木蓉(原著)】
逍遥——端木姑姑
纳兰的词:“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惆怅的是卫庄,逍遥的是端木蓉。
端木蓉本是这样的女子,你恨她叹她怨她无情,她仍是我行我素我逍遥。她本是这苍茫人世的过客,青衫青驴,慢走一遭,无意间,在某些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于她,不过是山间的一阵风,天上的一片云。
卫庄看她是何等的潇洒飘逸,盖聂叹她是如何的不明大义,荆天明敬她是那般的学识渊博,端木敬德怒她是这样的罔顾礼法,众人心中有一千个、一万个不同的端木蓉,可在端木蓉心中,端木蓉只是端木蓉,于万事不萦于心的端木蓉。
可是,她真的不知道吗?
对于誓与淮阴共存的盖聂,她仍是施计救他:“什么大局?难道你能救下淮阴城中所有百姓的命吗?什么舍生取义?儒家的狗屁大道理!喔,外头死了一百人,再多死你一个,这就叫‘义’吗?简直是莫名其妙。”
对于痴心守候的卫庄,她耐心宽慰:“卫大侠何需如此?这世上人多千百,我并非喜谁爱谁之人,实是对世间男女情爱毫无兴致。不瞒你说,今日我与师弟本就要离开这桂陵城。日后这齐国江山,是秦王的也好,仍是齐王的也罢,皆与我无关。想我端木蓉不欲名利、不计毁誉,谁为天下之主,于我来说,就好比今天是个晴天,或是个阴天一样。但卫大侠,你甘冒奇险深入敌境提醒于我,这份情,我端木蓉记下便是。”
对于执着礼法纲常的端木敬德,她尽女之责:“至于妹妹们,爹总认为她们生来便是外人。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从父、从夫、从子』,真是笑话!我今日本不想说这些话,只是二娘、三娘还有那些弟妹们,如今深陷鬼谷白芊红之手。我知道爹老讲究什么不修身不能齐家、不齐家不能治国平天下。但为了天下、为了国,爹倒宁愿家破人亡!嘿,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总而言之,我提醒爹一句话,二娘、三娘还有诸位弟弟妹妹们,爹应该想方设法的把他们平安接回来,不能依您的道理将他们牺牲算了。要知道在有些人的心中,家远比国大,远比天下更重要。”
然而,道的不同,让她明白却不会顺从——这并非是某些人“反骨”式的反抗,而是简简单单地跟从自己的内心。
她的内心,之于她的理想,只是传承和生活,薪火相传的医术和随心所欲的生活。她不会为任何人事,去改变她的理想:她既不是金庸笔下为爱情附属品的痴女,也不是梁羽生笔下为正义讴歌的巾帼,更不是古龙笔下道尽怪异诡谲的女性。
她只是端木蓉,也只能过着属于端木蓉的生活。
难道你可以想象她嫁为人妇、忙于柴米油盐的生活?可以想象她仗剑江湖、于千军斩敌首的风采?可以想象她种菊南山、吟诗赏月品茶的风雅?
诚然不可。只因她不合于庙堂,不合于乡野,不合于江湖,只合于汲汲营营的红尘外,做一个衣不沾尘的过客罢了。
她就像随风飘扬的蒲公英,所向往的,只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