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24,633贴子:6,710,421

[探讨] 关于水浒中一些争议人物和争议点的一些看法(如:李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希望可以共同探讨和进步,提出异议是最好能够有论据。


IP属地:上海1楼2014-12-31 10:49回复
    1、水浒中最具争议的人物:李助;争议点:李助所用的“剑术”是武艺还是法术。
    李助的出场在书中第一百零四回,李助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原文:李助对王庆道:“自从别后回到荆南遇异人授以剑术及看子平的妙诀因此叫小子做『金剑先生』。近日在房州闻此处热闹特到此赶节做生理。段氏兄弟知小子有剑术要小子教导他击刺所以留小子在家。
    而在全书中李助唯一的战绩就是与卢俊义一战,这一战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原文:卢俊义杨雄石秀杀入中军正撞着方翰被卢俊义一戳死杀散中军羽翼军兵迳来捉王庆却遇了"金剑先生"李助。那李助有剑术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卢俊义正在抵挡不住却得宋江中军兵到右手下"入云龙"公孙胜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李助那口剑托地离了手落在地上。卢俊义骤马赶上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只一拽活挟过马来教军士缚了。
    为什么会有李助的剑术是法术还是武艺的分歧,是因为两点:
    一、遇”异人“授以”剑术“
    二、卢俊义骤马赶上


    IP属地:上海2楼2014-12-31 12:07
    收起回复
      2025-10-10 21:40: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来斩断武松一条手臂的那一剑也不算法术~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2-31 13:06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12-31 13:07
        回复
          在个人战的表现上:李助、包道乙、郑魔君三人在与对方将领对战时的表现。
          李助:第一百零九回:
          卢俊义杨雄石秀杀入中军正撞着方翰被卢俊义一戳死杀散中军羽翼军兵迳来捉王庆却遇了"金剑先生"李助。那李助有剑术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卢俊义正在抵挡不住却得宋江中军兵到右手下"入云龙"公孙胜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李助那口剑托地离了手落在地上。卢俊义骤马赶上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只一拽活挟过马来教军士缚了。
          包道乙:第一百十七回:
          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
          郑魔君:第一百十七回:
          正迎着郑彪,首先出马,便与王矮虎交战。两个更不打话,排开阵势,交马便斗。才到八、九合,只见郑彪口里念念有词,喝声道:“疾!”就头盔顶上,流出一道黑气来。黑气之中,立着一个金甲天神,手持降魔宝杵,从半空里打将下来。王矮虎看见,吃了一惊,手忙脚乱,失了枪法,被郑魔君一枪,戳下马去。
          从这三人的个人战表现来看,李助是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包道乙是那口玄天混元剑从空飞下,郑魔君是口中念念有词,但是这里李助的“舞将来”也存在疑点,就是这个“舞”是“在空中飞舞”的舞还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舞,但是后面作者用一句“那口剑托地离了手落在地上”解释了这个“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舞,也就是说在个人战中李助并没有使用法术。


          IP属地:上海7楼2014-12-31 13:27
          回复
            关胜还是林冲更好,这也是个争议问题


            IP属地:广东8楼2014-12-31 13:47
            收起回复
              第二个问题就是“卢俊义骤马赶上”,争议点在哪里?就是如果不是用法术为什么要骤马赶上哪?骤马赶上说明他们两个人的距离比较远。
              那么我们来看下书中,第四十七回:
              那一丈青是个乖觉的人心中道;“这厮无理!”便将两把双刀直上直下砍将入来。这王矮虎如何敌得过拨回马待要走;被一丈青纵马赶上把右手刀挂了轻舒粉臂将王矮虎提脱雕鞍众庄客齐上横拖倒拽活捉去了。
              我们可以看到“王矮虎拔回马待要走”和“一丈青纵马赶上”,这里的两个人物应该不是法师的代表,而“王矮虎拔回马待要走”的意思我们这里可以理解为“王矮虎转身刚要走”,那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王矮虎虽然转身了但是并没有离开原始点,而“一丈青纵马赶上”的意思我们这里可以理解为“快步赶来”,那么王矮虎和一丈青都不会法术,也是战场上直接战斗,那么双方的距离应该和“李助”对战“卢俊义”的距离一样,为什么一丈青还要“纵马赶上”哪,其实这里可以看出:“纵马赶上”和“骤马赶上”两个词是作者为了突出一个重点:“抓紧时间”。
              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李助在与卢俊义交战的时候并非只是因为距离很远,更重要的是为了“抓紧时间”,去抓王庆。因为生擒“李助”后,卢俊义的表现是“卢俊义捻拍马,再杀入去寻捉王庆,好似雕追紫燕,猛虎啖羊羔。”


              IP属地:上海9楼2014-12-31 13:49
              回复
                2、五虎将中最具争议的人物:秦明。争议点:秦明武艺在五虎中不如其余几位。
                为什么会有这个争议论点,其实是因为在五虎将中,秦明战败,被擒,被杀。
                战败:史文恭、被擒:栾廷玉、被杀:方杰。
                那么我们来看看三次战役的具体描写,
                一、与史文恭一战:第六十七回:
                宋江引诸将摆开阵势迎敌,对阵史文恭出马。宋江看见好马,心头火起,便令前军迎敌。秦明得令,飞奔坐下马来迎。二骑相交,军器并举。约二十余合,秦明力怯,望本阵便走。史文恭奋勇赶来,神枪到处,秦明后腿股上早著,倒下马来。
                二、与栾廷玉一战:第四十七回:
                这边秦明和祝龙到十合之上,祝龙如何敌得秦明过,。。。。。。那祝龙当敌秦明不住,拍马便走。栾廷玉也撇了邓飞,来战秦明两个了一二十合,不分胜败。栾廷玉卖个破绽,落荒即走。秦明舞棍迳赶将去。栾廷玉便望荒草之中,跑马入去。秦明不知是计,也追入去。原来祝家庄那等去处都有人埋伏;见秦明马到,拽起马索来,连人和马都绊翻了,发声,捉住了秦明。
                三、与方杰一战:第一百一十八回:
                宋江阵上秦明,首先出马,手舞狼牙大棍,直取方杰。那方杰年纪后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方杰见秦明手段高强,也放出自己平生学识,不容半点空闲。两个正斗到分际,秦明也把出本事来,不放方杰些空处。却不提防杜微那,在马后见方杰战秦明不下,从马后闪将出来,掣起飞刀,望秦明脸上早飞将来。秦明急躲飞刀时,却被方杰一方天戟耸下马去,死于非命。
                从上面三段个人战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在与史文恭一战上秦明明显不敌,其余两战秦明并未落入下风,如果没有第三方干扰是否能够分出胜负或者多少回合后能够分出胜负,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应该不相伯仲。
                之后我们再来看秦明与其余五虎之间的对比有两处:
                秦明与祝龙:第四十七回:
                这边秦明和祝龙到十合之上,祝龙如何敌得秦明过,。。。。。。那祝龙当敌秦明不住,拍马便走。
                林冲与祝龙:第四十九回:
                林挺起丈八蛇矛,和祝龙交战。连斗到三十余合,不分胜败。两边鸣锣,各回了马。
                秦明与方杰:第一百一十八回:
                宋江阵上秦明,首先出马,手舞狼牙大棍,直取方杰。那方杰年纪后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方杰见秦明手段高强,也放出自己平生学识,不容半点空闲。两个正斗到分际,秦明也把出本事来,不放方杰些空处。
                关胜与方杰:第一百一十九回:
                且说皇侄方杰,争先纵马搦战。宋江阵上,关胜出马,舞起青龙刀,来与方杰对敌。两将交马,一往一来。一翻一覆,战不过十数合,宋江又遣花荣出阵,共战方杰。方杰见二将来夹攻,全无惧怯,力敌二将。又战数合,虽然难见输赢,也只办得遮拦躲避。
                从这秦明和林冲分别与祝龙的个人战,以及秦明和关胜与方杰的个人战来看,秦明的武艺较两位来说也不遑多让。
                所以,秦明的武艺不如其余五虎确实有失偏颇。


                IP属地:上海10楼2014-12-31 16:13
                收起回复
                  2025-10-10 21:34: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1楼2014-12-31 16:18
                  收起回复
                    首先很感谢“无为楼主”跟我探讨关于李助的问题,让我看到了我对于李助武力和法术方面分析的不够完善,“无为楼主”阐述自己对于李助所用的“剑术”是法术的论据是“那李助有剑术”,他指出:“如果李助的剑术是纯武力的话,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在这里重复的写一次”。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并没有想到会成为一个争论点,那么这里我阐述下我的观点和论据。作为“李助有剑术”这一句话的解释,由于“剑术”这个词在很多书籍,有作为法术出现,也有作为武艺出现,所以如果光看“李助有剑术”这一句话,其实可以分为两层意思,一种可以解释为“法术”,另一种可以解释为“武艺”,除非作者在书中有很明确的写出所使用的是法术:如乔道清,高廉,包道乙,郑魔君等,作者在书中很明确的写出他们都是使用妖术,道术,那么如何判别这句话是解释为“法术”还是“武艺”,那么必须联系上下文或者上下章节来判定,而全书中李助是否用过法术哪?
                    我们从李助与其他明确法师的代表做对比,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点,在战场上,李助是调将遣兵,而乔道清和高廉都是念念有词作法(具体章节我这里就不再复述了,上面我已经写过了)。
                    第二点,在个人战上,李助是“舞将来”,包道乙是“从空飞下”,郑魔君是念念有词作法(具体章节我这里就不再复述了,上面我已经写过了)。同时我也解释过了李助的“舞”这个字,由于后文阐述李助那把剑拖地离了手,所以可以看出李助的“舞”并非是像包道乙一样的“在空中飞舞”,而是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拿在手上“舞”,所以我通过上下文以及前后章节的联系,来证明李助的“剑术”并非法术,而不是因为“李助有剑术”这一句话来判断他的“剑术”是法术还是武艺。@无为楼主,谢谢提点,同时也希望你在楼下写出自己的论据,而非一句话,不然的话在理解上会有偏见。


                    IP属地:上海13楼2014-12-31 22:48
                    回复
                      很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05 10:31
                      收起回复
                        理性


                        16楼2015-01-05 19:31
                        回复
                          别忘了杜嶨还有一个神出鬼没!一般来说水浒的世界里谁神出鬼没谁,前者往往占着优势!不过就算杜没那个状态,能和卢50回合不分胜负,全水浒也就杜一个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1-05 19:39
                          收起回复
                            分析的不错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5-01-05 20:03
                            回复
                              2025-10-10 21:28: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1-05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