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新陆早早23号特征特性:
生育期123天左右,霜前花98.5%,苗期生长势强;进入生殖生长后,生长稳健;后期耐低温。植株塔形,株型较紧凑,Ⅱ式果枝。叶片深绿色、较大、厚、略上举,裂刻较深,褶皱明显,通风透光性好。铃卵圆型,喙尖明显,铃面不平,五室








为主。茎杆粗壮,抗倒伏。株高70—1875px,始果节位5.6,始节高度22—600px,适合机械采收。果枝数8—10个。单株结铃6.5个,铃重6.2g,果枝双铃率高、结铃性强、脱落少。含絮适中,不夹壳不掉絮,易采摘。衣分43.2%。
纤维品质:
2011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结果(HVICC)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30.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1,伸长率7.6%,整齐度指数85.2%。
栽培要点:
1、适期早播:适宜播期为4月10—25日,应避免早春冷害。
2、合理密植:每亩收获株数1.1—1.4万株,均匀留苗。
3、科学施肥:采用测土配方,合理施肥。一般每亩施标肥150—200kg,N:P:K=1:0.4:0.2,70—80%P和30—40%N作为基肥深施,其余在棉花生长中后期结合滴(灌)水追施,视土质、苗情补施B、Zn等微量元素,适当施K肥促早熟丰收。
4、合理灌溉:根据品种生育进程、长势、气候、土壤状况,掌握灌溉时间。把握好出苗水,头遍水和停水时间。一般头水在6月中旬初,停水可延至9月初。重视7月高温时期浇水,采用上限滴量和下限间隔,一般间隔8—12天,每次每亩滴量25-30m³。
5、全程调控:主要根据棉株长势、长相、密度及棉田水肥供应情况而定。该品系出苗快,苗期生长势强,可于子叶展平时调控1~2次,亩用缩节胺0.8-1.5g,现蕾前后据苗期生长情况进行轻控,亩用缩节胺1.5-2.0g,初花至盛花期亩用缩节胺3.0-4.0g,化调2次,打顶后用缩节胺每亩5-7g,7—10天后用缩节胺再进行重控,亩用缩节胺8—10g。
6、适时打顶: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留果枝8—10台,7月初打顶结束,结合密度、水肥情况,将株高控制在1875px左右。
7、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好调查和测报,掌握虫情,采取点线集中防治,结合增益控害措施,达到综合防治目的。
生育期123天左右,霜前花98.5%,苗期生长势强;进入生殖生长后,生长稳健;后期耐低温。植株塔形,株型较紧凑,Ⅱ式果枝。叶片深绿色、较大、厚、略上举,裂刻较深,褶皱明显,通风透光性好。铃卵圆型,喙尖明显,铃面不平,五室









为主。茎杆粗壮,抗倒伏。株高70—1875px,始果节位5.6,始节高度22—600px,适合机械采收。果枝数8—10个。单株结铃6.5个,铃重6.2g,果枝双铃率高、结铃性强、脱落少。含絮适中,不夹壳不掉絮,易采摘。衣分43.2%。
纤维品质:
2011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结果(HVICC)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30.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1,伸长率7.6%,整齐度指数85.2%。
栽培要点:
1、适期早播:适宜播期为4月10—25日,应避免早春冷害。
2、合理密植:每亩收获株数1.1—1.4万株,均匀留苗。
3、科学施肥:采用测土配方,合理施肥。一般每亩施标肥150—200kg,N:P:K=1:0.4:0.2,70—80%P和30—40%N作为基肥深施,其余在棉花生长中后期结合滴(灌)水追施,视土质、苗情补施B、Zn等微量元素,适当施K肥促早熟丰收。
4、合理灌溉:根据品种生育进程、长势、气候、土壤状况,掌握灌溉时间。把握好出苗水,头遍水和停水时间。一般头水在6月中旬初,停水可延至9月初。重视7月高温时期浇水,采用上限滴量和下限间隔,一般间隔8—12天,每次每亩滴量25-30m³。
5、全程调控:主要根据棉株长势、长相、密度及棉田水肥供应情况而定。该品系出苗快,苗期生长势强,可于子叶展平时调控1~2次,亩用缩节胺0.8-1.5g,现蕾前后据苗期生长情况进行轻控,亩用缩节胺1.5-2.0g,初花至盛花期亩用缩节胺3.0-4.0g,化调2次,打顶后用缩节胺每亩5-7g,7—10天后用缩节胺再进行重控,亩用缩节胺8—10g。
6、适时打顶: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留果枝8—10台,7月初打顶结束,结合密度、水肥情况,将株高控制在1875px左右。
7、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做好调查和测报,掌握虫情,采取点线集中防治,结合增益控害措施,达到综合防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