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04-05 10:16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廖靖文 张顺美
南粤先贤、明末番禺侯、抗清志士陈子壮的衣冠冢在一场意外的山火后重见天日。两年前的一场山火,燃烧了金沙洲浔峰山大片山林,两个村庄的百余名村民进行紧急疏散,这一场熊熊烈火,并无一人伤亡,却把忠贤的英魂从丛林深土中惊醒。
2005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浔峰山发生山林大火,超过1万平方米山林被烈火吞噬,古称大坑山的山冈上一米多高的灌木草丛燃烧殆尽,次年,陈氏后人上山时意外发现失落了六十多年的先人陈子壮的衣冠冢。
日前,记者跟随广州著名雕塑家唐大禧、《陈子壮传》作者陈荫雄以及陈氏后人等上山寻访该墓,发现其衣冠冢气势恢弘,及至冢前视野豁然开朗,下方10多米处,一块御赐石碑完好无缺。这一发现弥补了几十年来陈氏历代后人寻访先人墓地的夙愿。
陈子壮衣冢为何失落六十年?
今年76岁的陈权辉是陈子壮的十世孙,他说:“准确来说,陈子壮衣冠冢是在抗战胜利后失落的。”抗战爆发后,生活困难,也没有怎么大张旗鼓地拜祭先人。人人饿得没饭吃,村民上山把所有的木材都砍下拿去变卖换粮食。“山头上光秃秃的,虽然不能上山拜祭,但在几里外,就能依稀看见衣冠冢的位置。”后来山头上的草木越来越茂盛,之后就难以寻觅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就无人拜祭
解放以后,陈氏后人遵循新风,没有上山拜祭先人,等到几十年后,族人想去山上拜祭时,却发现山上的灌木杂草已经长到比人还高,不要说找墓,连爬上山都非常困难,便放弃了。后人只能根据前人所绘制的一副衣冠冢地图远远地表示敬意。原本以为先人的衣冠冢会在一代人中失传,谁知一场山火却令失落六十多年的衣冠冢重现。
过去的两百多年,除了陈氏后人,陈子壮的墓穴一直备受坊间关注,旧时清明节,很多市民会从市区或者南海九江坐船到金沙洲,拜祭这位先贤。
南粤先贤、明末番禺侯、抗清志士陈子壮的衣冠冢在一场意外的山火后重见天日。两年前的一场山火,燃烧了金沙洲浔峰山大片山林,两个村庄的百余名村民进行紧急疏散,这一场熊熊烈火,并无一人伤亡,却把忠贤的英魂从丛林深土中惊醒。
2005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浔峰山发生山林大火,超过1万平方米山林被烈火吞噬,古称大坑山的山冈上一米多高的灌木草丛燃烧殆尽,次年,陈氏后人上山时意外发现失落了六十多年的先人陈子壮的衣冠冢。
日前,记者跟随广州著名雕塑家唐大禧、《陈子壮传》作者陈荫雄以及陈氏后人等上山寻访该墓,发现其衣冠冢气势恢弘,及至冢前视野豁然开朗,下方10多米处,一块御赐石碑完好无缺。这一发现弥补了几十年来陈氏历代后人寻访先人墓地的夙愿。
陈子壮衣冢为何失落六十年?
今年76岁的陈权辉是陈子壮的十世孙,他说:“准确来说,陈子壮衣冠冢是在抗战胜利后失落的。”抗战爆发后,生活困难,也没有怎么大张旗鼓地拜祭先人。人人饿得没饭吃,村民上山把所有的木材都砍下拿去变卖换粮食。“山头上光秃秃的,虽然不能上山拜祭,但在几里外,就能依稀看见衣冠冢的位置。”后来山头上的草木越来越茂盛,之后就难以寻觅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就无人拜祭
解放以后,陈氏后人遵循新风,没有上山拜祭先人,等到几十年后,族人想去山上拜祭时,却发现山上的灌木杂草已经长到比人还高,不要说找墓,连爬上山都非常困难,便放弃了。后人只能根据前人所绘制的一副衣冠冢地图远远地表示敬意。原本以为先人的衣冠冢会在一代人中失传,谁知一场山火却令失落六十多年的衣冠冢重现。
过去的两百多年,除了陈氏后人,陈子壮的墓穴一直备受坊间关注,旧时清明节,很多市民会从市区或者南海九江坐船到金沙洲,拜祭这位先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