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有所谓吧 关注:2贴子:87
  • 10回复贴,共1
0


1楼2008-05-28 08:41回复
    说到底,蒙太奇是导演用来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听的人总希望故事讲得顺扬、生动,富有感染力又能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些要求完全适用于蒙太奇。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校概,或一般地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应让观众看懂。


    2楼2008-05-28 08:43
    回复
      2025-09-15 11:33: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镜头间的排列、组合和联接中,摄制者的主观意图就体现得更加清楚。因为每一个镜头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对形态必然和与它相连的上下镜头发生关系,而不同的关系就产生出连贯、跳跃、加强、减弱,排比、反衬等不同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镜头的组接不仅起着生动叙述镜头内容的作用,而且会产生各个孤立的镜头本身未必能表达的新含义来。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于表现的尝试,就是将一个应在荒岛上的男人的镜头和一个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写组接在一起的实验,经过如此“组接”,观众感到了“等待”和“离愁”,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又如,把一组短镜头排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来连接,其艺术效果,同一组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的方法来连接,就大不一样了。


      3楼2008-05-28 08:43
      回复
        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5楼2008-05-28 08:45
        回复
          用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的话说,就是“上下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异常丰富的含义便象火花似地发射出来。


          6楼2008-05-28 08:46
          回复
            听团课后的心得体会
            完四节共青团课后,原本不怎么了解团知识的我已开始对团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四节课分别让我了解了共青团的历史、组织原则与制度、共青团的标志和入团条件以及团员的义务和权利,使我体会到要怎样才能做到并且做好一名团员。
             每节课给我们上课的小老师们都是已上高中的大哥哥与大姐姐们,他们尽其所能将团的有关知识传授给我们,通过他们认真细致的讲解使我深刻认识到积极申请入团是一件光荣而且是非常严肃、崇高的事情。共青团的发展历史是曲折的,是一批批热血青年前仆后继奋勇献身才不断壮大的。它的组织是严密的,又有很好的制度,明确规定了团员的权利和义务,正是因为有了制度的保障和纪律约束,共青团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
             在上团课之前,我就听说过有交团费的要求,上第二节团课时,当老师讲到每月交团费一毛时,同学们都议论纷纷,接下来老师给我们讲了交团费的重要意义,听后我深有感触:团费每月虽然只交一毛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为什么要交这么少的团费?这点钱交上去能起什么作用?通过听课我知道交团费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个人和组织的联系,增强团员的组织观念。我还听了一个很感动人的故事:在战争年代在一场战役中,一个年轻的小战士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在他临死前,他把手里的一毛钱交给了教导员,说这是他最后一次交团费了,务必要交给上级。小战士在临终前也不忘记他是一名共青团员!可见团费的重要性,它是团员与团组织的联系呀!老师还设问:若有同学觉得一月交一毛钱太麻烦,不如一月把几个月的都一次性交上吧,这样做对吗?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故事中已经很好的回答了,交团费就是为了让团员和团组织时刻保持着联系,如果一次性交几个月的团费,那还有什么意义?我认为交团费根本就不在于钱的多少而是通过交团费的行动提醒每一个团员时刻记住团组织,心里时刻有团员的意识,时刻按照团组织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才是它的真正目的。
             听完这四届团课,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任何地方都要遵守纪律和制度规定,如果没有纪律,没有约束的话,就没有秩序更不会有社会的和谐,这就是学习团员的义务和权力教会我的做人道理。我想这些团的知识不光是要记在笔记上,更要印在脑海中,在行动中去落实。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团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我还需要再接再厉,高标准要求自己,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学习能力,关心时事,争取早日跨入团组织的大门,成为一名合格光荣的共青团员!


            9楼2008-05-28 09:09
            回复
              现在许多大超市都占据着商场的二三层,不知你注意过没有,绝大部分跨层超市的出入口是分层设置。即便你想买的东西都在同一层,也不得不费一番周折,在另一层走马观花般多转一圈才能找到上下楼的电梯,很有可能女士们梦寐以求的瘦身效果就在这“多余”的路程中不幸地发生在你的钱包上了。面对一路上两侧琳琅满目又物美价廉的各色商品,你能抵挡住诱惑么?超市将出入口分层设置既缓解了客流压力,又提高了盈利,一石二鸟之计也。

               超市天天宣传的低价政策想必每个人都耳熟能详。有些东西那真是相当的便宜啊,譬如500ml的瓶装水一般不到1元钱,以方便面、小零食为代表的许多商品都惠而不贵,有的甚至是不计成本的价格,这其实是超市的妙招:一方面由于此类商品本身就是微利的,靠销量取胜,降低价格会刺激销量增长。另一方面你也许会因为这些商品的超值低价进而推而广之,认为大概这个超市里所有的商品都是如此得实惠吧。其实不然,肯定会有一些商品的价格是高于其它地方的。舍小利求大利,真是一个高明的策略。同时超市还采取很多科学的定价手段。以 “尾数定价法”为例, 有研究发现消费者习惯接受尾数价格, 而不喜欢整数价格。如300元的商品,如果标价299元,就比标价300元时销售得更好。在美国有“$99商店”,这类商店出售组合商品,单价都是99美分,虽然仅有一分之差,但在消费者的心理上却产生了重大作用:第一,给消费者以准确定价的印象;第二给消费者以价格偏低的印象,认为是几角钱和1元钱的差别。而在国内,很多超市的商品售价按这一方法制定,结帐时却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将分币进位到角币,积沙成塔,超市又赚取一笔“小”财。

               再来看看超市的布局策略,卖场外部自不必说,当然是色彩鲜艳,以眼花缭乱的标志和醒目促销信息吸引客流。内部的色彩搭配也十分讲究,因为超市向消费者提供大众化的商品,所以一般要求采用较为清新明亮的色彩,或利用色彩的远近感,调配不同的色调“修饰”空间状况,以扩展卖场的空间感,使消费者产生舒展开阔的良好感觉。天花板一般采用反射率高的色彩,以避免转移顾客的注意力,从而冲淡商品对顾客的吸引力。墙壁被货架所倚靠,其颜色一般采用较淡的色彩,如白色或淡绿色,这样显得比较远,给人以面积扩大的感觉。地板一般采用反光率低的色调,同样是避免喧宾夺主。灯光配置也是重要的一环,明亮的光线给人以心情舒畅的感觉,同时可以用来突出商品,形成视觉中心。背景音乐更是必不可少,有实验证明:超市音乐节奏的快慢可以用来控制客流的节奏。当背景音乐舒缓时,顾客的脚步就会放慢,浏览商品的时间也会更长。而节奏明快的音乐会催促顾客加快步伐。据说某超市在放法国乐曲时法国酒就比德国酒卖的好,而放德国音乐时情况正相反.

               超市的货品陈列同样十分有讲究,大体上同类商品都布置在相邻的区域,便于顾客选购。也有有趣的布置,比如有超市就把婴儿尿布专柜设在酒类专柜的旁边,原来总有年轻的准爸爸们还未习惯自己的身份,忘记妻子们要求为宝宝购买尿布的“光荣任务”,但决不会忘记自己的最爱——酒。结果如此摆设使得两样商品的销量都有所提高。相信每个人都曾注意到在临近收银台的地方总陈列着一些诸如口香糖,可乐之类的商品,在等候结帐的过程中有人就会顺手拿上一些,这同样是销售的策略。因此大家在结帐前请继续保持理性啊。


              10楼2008-05-28 09:12
              回复
                上文 !中华心理教育网《超市中的心理学教你如何守住自己的钱包


                11楼2008-05-28 09:14
                回复
                  2025-09-15 11:27: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消费者的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出去产品本身的吸引,促销活动的刺激,商店内部的摆布设计也对顾客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正如科特勒所说:“小费者购买商品,是购买商品的整体,包括实体,包装,售后服务以及更为重要的交易地的空间氛围。”商店(消费场所)在企业的销售战略链中是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商场的摆布设计不仅树立了商店的总体形象,营造了店内的气氛,更在无形中引导着消费着的购买行为。


                  14楼2008-05-28 09:32
                  回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对购物的质量提高了要求,而且也讲究购物环境,对于消费者来讲,步入超市购物,既是购物也是一种消遣,因而超市愈来愈成为消费者购物必选的场所。超市发展壮大占据了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购物必去超市的观念,超市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每到春节、中秋、国庆等长假的购物黄金时期来临,各超市便纷纷开展促销活动,以吸引消费者、增加营业额。很多超市打出“低价销售实惠多多”、“买二送一”等赠送物品,消费者留下的印象是:超市薄利多销,商品都是价格便宜的,至少是平价的,而实际上,一些超市就是利用消费者的这种信任,出售的一些商品却是价格较高的。据了解,在超市里,一些日常用品如洗发水等,价格平稳而且低廉,而其他商品如高压锅等小电器售价就可能高于商场的价格。因此,消费者平时只看到他们经常购买的日用品价格很便宜,自然形成其他商品价格也便宜的印象。这只不过是经营者对销售心理学的一种把握,消费者对此浑然不觉。就是一些真正平价的这部分商品,往往打出“某某商品酬宾”或“折价降价”的招牌,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5楼2008-05-28 09:44
                    回复
                      16楼2008-05-28 0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