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肋间的感动吧 关注:2贴子:628
  • 4回复贴,共1

【红楼】秦可卿原型大揭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可卿,《红楼梦》里谜一般的人物,从社会最底层的养生堂到堂堂宁国府,从出生到死亡,秦可卿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在对秦可卿真实身份的探究中,《红楼梦》里不少的神秘角色,都逐步找到了他们的生活原型,而秦可卿这个人物的原型,也就隐藏在他们当中。秦可卿的原型会是谁呢?《红楼梦》中有关她的种种疑问该如何解释?令读者困惑的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暧昧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红楼梦》里对秦可卿这一人物的特殊用笔和她真实的出身有什么关系呢? 


  《红楼梦》第十回,秦可卿突然病了,得了什么病,书中交代得很含糊。冯紫英便向贾珍推荐他幼时从学的一个先生,名叫张友士,是上京给儿子捐官的,兼通医理,可以给秦可卿看看病,于是《红楼梦》第十回就出现了一个“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张友士为什么叫张太医呢?他与秦可卿有什么关系? 


  以太医身份出现的张友士,在给秦可卿号了脉看完病后,还开列了一个长长的药方。后来的红学研究者在有关张友士行医的情节上,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这个情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书中贾珍、贾蓉对这一江湖游医的客气,也只是反映当时人们的观念是尊重业余的而非专业的,还有人说这是作者富有游戏的即兴笔墨,没有更深的内容可考。至于书中的药方也只是作者借此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曹雪芹为什么花这么大气力来写“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呢?药方当中是不是隐藏了什么秘密? 


  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作客《百家讲坛》,继续讲述秦可卿背后的故事。 


  (全文) 


  经过上几回的梳理,我们已经知道,要把秦可卿的原型搞清楚,需要从康、雍、乾三朝政治的斗争当中去寻找线索。那么现在其实已经可以说是接近水落石出了。经过了一番“柳暗花明”,我们已经走到了秦可卿的“又一村”了。我们现在用这个办法回过头来探讨这个问题,就是我们顺着秦可卿在《红楼梦》出现的情况来捋一遍就很清楚了。 


  秦可卿是在第5回出场的,前面已经讲了很多,前面所讲的我不重复了,通过贾母认定秦可卿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和通过秦可卿卧室的布置,我们隐约知道,秦可卿的出身是高于贾府,能给贾府带来好处,令贾母都得意,而且秦可卿应该是一个公主级的人物,最起码是郡主级的人物,是皇家的血肉。在分析秦可卿卧室陈设的时候,前面讲过的不重复,现在略做补充,就是在曹雪芹行文时候他特别写到,秦可卿安排贾宝玉午睡,还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还记得吧?除了其他的东西以外,还有这两样呢。那么大家知道,西子就是西施,不展开议论,因为大家很熟悉,西施意味着一种政治阴谋,西施不是一个一般的女性,她在政治上具有颠覆性。那么红娘呢?也不是个一般的丫头,红娘能够成就好事,是一种中间的媒介,可以使两方面撮合在一起得到好处。所以像这样一些符码都暗示我们,秦可卿她的高于贾府的出身,其中含有某种政治阴谋色彩,并且能够使贾府从中谋取利益。 


  到了《红楼梦》第十回,她突然生病了,她为什么好端端地突然就焦虑了,就抑郁了?宗族的老祖宗贾母对她不是挺好吗,认为她是第一得意之人,她婆婆对她也很好啊,连荣国府的王熙凤对她那么样的百般呵护,上上下下的人对她都很好,怎么就焦虑起来了呢?然后就写到因为病了就要看病,那么当时是怎么给她看病呢?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很离奇,哪有这么看病的,这不折腾死人吗?说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服,坐起来看大夫,每看一次大夫就要换一套衣裳,这很古怪。得病得的怪,看病的方式也很古怪。最后就来了一个张友士,《红楼梦》的人名都是采取谐音、暗喻的命名方式,有的时候本人的名字就谐一个意思,有的时候是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谐一个意思, “张友士”显然他谐的是“有事”这两个字的音,那么这个姓张的,他有什么事呢?在前几讲我已经点明了,这一回第10回回目当中写的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但是在第10回正文里面又明明告诉你,他的身份,公开身份不是太医,他有事,他就忽然以这个太医的身份跑到贾府里来了,到宁国府来了,他有事,他有什么事?他论病细穷源,论的什么病?他穷的什么源?值得探究。就说明秦可卿这个角色的原型她不但是皇族的成员,而且她应该是皇族当中不得意的那一个支脉当中的成员。她是一个身份上具有某种阴谋色彩的人物,她在皇族和贾家之间具有某种红娘的作用,具有某种媒介的作用,她得病她突然焦虑和抑郁并不是因为贾家的人对她不好,是有她自己的背景方面传来的重大的原因。所以说,忽然来了一个重量级人物给她看病,这个人物表面上说是冯紫英的一个朋友,目的是上京给儿子捐官,而所具有一个奇怪的身份却是太医,就估计在80回后,这个人物一定会以太医的身份出现,否则在那么多的古本当中,又有那么多的回目出现不同的文字,而在“张太医”这三个字上却所有古本都一致。下面有朋友在那儿微微颔首,说对呀,说太医,只有皇帝他才能够设太医院,那里面的大夫才能够叫太医对不对,冯紫英的朋友怎么叫太医呢?在上几讲里面我们已经讲到,在生活真实当中,有一个什么人他擅立内务府七司,他设置了一系列和皇帝完全一样的宫廷般的机构呢?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弘皙。


1楼2005-09-09 11:00回复
    这个人就是废太子的儿子,从血缘上讲,他是康熙的嫡长孙,他当时住在郑家庄,当时他的身份是亲王,但是他擅自按照宫廷的办法给自己设置了各种机构,那么他既然可以设立内务府七司,当然他也可以设立一个机构,给自己看病,就叫太医院。因此,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这位张友士就应该是来自于这个系统的一个人物。也就是说张友士的生活原型就是应该在郑家庄的弘皙擅自成立一个小朝廷,所设置的太医院里面的一个人物。那么他进了京城以后,他当然不能公开说,我那是一个另外的朝廷,我是那儿的太医,他就说自己是上京捐官的,住在谁家里呢?就住在冯紫英家,这是我们在上一讲讲到的,《红楼梦》里有两股政治势力,一股是以义忠亲王老千岁以及同情者、庇护者组成的,这是可以叫做“义”字的一派,另一派该是以忠顺王府为代表的“顺”字派,这个张友士显然就是“义”字派当中的一个人物,他就出现在了秦可卿面前,就给秦可卿号脉,就看病,而且还开药方子。 


      《红楼梦》里面从脂砚斋批语里面透露,原来有很多药方子,原来据说在写林黛玉的时候,从二十几回以后,回回都要开一个药方子,以显示林黛玉的病越来越重了,这条脂批呢现在保留了,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古本《红楼梦》里面没有给林黛玉开的任何药方子,就是曹雪芹在调整他的文字时候,经过来回的调整以后,把其他药方子都删除了,现在在前80回里面,正儿八经地作为作者本身的叙述文字开出的药方子,只有张友士给秦可卿开的一个药方子。这个药方子曹雪芹始终没有把它删除,永远保留在这儿,因此现在很多红学家包括民间红学家,都在探索这个药方子,究竟这个药方子说的是什么?因为曹雪芹他有一个惯常的写作方式,就是通过谐音还有所谓拆字,比如说《红楼梦》那个金陵12钗册页里面写到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是不是啊?一从二令我们现在不去分析,三人木就是一个拆字法,人木就是“休”字,就是他把“休”字拆开了呈现出来就叫拆字法,就是说最后王熙凤后来被贾琏给休掉了,我举这一个例子就说明曹雪芹经常使用拆字法,有时候使用谐音法,他往往是在他的文本里面用这样的手段来向读者透露一些信息,因此,张太医的药方就有可能就采用了谐音和拆字的方法在透露信息,我也研究这个药方,在这里不展开,我只说药方里面的头几味药,头几味药说的什么?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实际上这个药方应该是一个秘密联系的一个密语,一个密语单子,张友士来给秦可卿看病甩下一个药方,这个药方起码头几句就很恐怖,因为这个贾蓉在他看完病以后就问他,我们这个病人能不能好,张友士怎么说的,大家还记得,张友士说人病到这个地步非一朝一夕的症候,以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渴望痊愈了,这都是一些黑话啊,是不是啊?为什么是黑话?因为曹雪芹写这句之后呢,他在叙述当中也说,他说贾蓉也是一个明白人,也就不往下问了,明白吧,这种叙述文本就告诉你,这个话不是正常医生的话,在传递某种非医疗诊断的信息,因此我们就可以判断,秦可卿的原型应该是属于一个皇族当中的在当今皇帝当朝的时候,被打击被排挤的一支,而这一支又很不甘心,又想卷土重来,想颠覆现在皇帝的王位。那么在这个阴谋集团当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张友士也是其中之一,因此秦可卿的真实的皇族身份就又清晰了一步,应该是这样一个人。这个药方的头一句如果要用谐音的方式来解释的话,人参白术应该是代表她的父母,因为这个参是一种天上的星星,术我已经说过了,曹雪芹从南方到北京来,平舌音卷舌音他有时候他不分,术和宿,他可能觉得是一个音,宿,星宿,有这个词吧,也是星星的意思,所以人参白术应该是代表她的父母,她父母云,我现在把这两个字拆开,就是人参白术云苓,我把云苓这两个字拆开,就是“人参白术云”,就是她的父母告诉他,告诉她底下这句话,说老实话,她父母可能心情也很沉重,她自己看了以后她更痛苦,就是“令(苓)熟地归身”,命令她在她生长熟悉的地方结束她的生命。为什么?在皇族的权力斗争当中,她的背景、家族做出一个很恐怖的决定,让她牺牲自己,延缓双方搏斗的时机以求一逞,所以她后来淫丧天香楼,画梁春尽落香尘。这样就更接近她的生活原型了。 
    


    2楼2005-09-09 11:00
    回复
      2025-08-30 23:52: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了尤氏,因此在名分上,只能把她说成是贾蓉的妻子。 


        而实际上秦可卿这个角色她的生活原型的辈分和贾珍是同辈的,并不乱伦。我为什么这么说,前几讲里面我反复跟大家讲,从生活原型到曹家的真实情况,到小说里面的艺术角色,它的人物辈分是匹配的,再重复一下:康熙朝义忠亲王老千岁,小说里面出现的一个名称,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的废太子,就是胤礽,后来被雍正改名为允礽,就这个人,这个人的儿子是弘皙,在曹家这个家族里面,像曹頫他跟废太子是同辈的,在小说里面就像贾敬、贾政、贾赦他们是一辈的,那么胤礽生下的儿子就是弘皙,如果说他生下女儿的话,比如说弘皙的妹妹的话,那么在生活当中就应该对应于贾宝玉这一辈,是不是啊?小说里面跟贾宝玉一辈的是谁?在宁国府就是贾珍,在荣国府有贾琏,贾环等,所以说呢,如果秦可卿的生活原型是废太子家族的,而且她如果是弘皙的一个妹妹的话,那么她的辈分挪移到《红楼梦》小说里面就跟贾珍是一辈人,和宝玉也是一辈人,我这个逻辑听明白了吗?我现在说得比较慢,是吧。因此,为什么曹雪芹放手写贾珍和秦可卿的感情,他为什么放手写,就是因为在他心目当中,他并不认为这是乱伦恋,他只是认为这是一种畸恋,一种畸形恋,秦可卿从小说里面描写可以看到,隐约可以感觉到,她的年龄实际上比贾蓉大,比贾宝玉什么都大,当然她比贾珍要小一些,就年龄而言,她并不是一个很晚辈的年龄,她寄存到贾府,她很可能就是和贾珍是一辈的,而贾珍又知道,她跟贾蓉是名分上的夫妻,那在小说里面你可以看到,贾蓉和秦可卿根本就没有同房的迹象,说是到了秦可卿她的卧室,都没有说到贾蓉的卧室,按过去封建社会,不能够说这个卧室是媳妇的,一定要以丈夫来命名这个卧室,比如到贾政的房间,到贾赦的院落,她实际上在宁国府里面有很独特的生活方式,她住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她跟贾蓉是名分上的夫妻,而且这一点上下应该是比较清楚的,焦大之所以跳着脚骂,焦大是有政治头脑的人,他骂爬灰的爬灰,当然也是骂贾珍,因为从名分上是公媳,偷媳妇是不对的,他骂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他骂的是秦可卿和贾宝玉。他知道秦可卿和宝玉是一辈的,知道吧,秦可卿实际上是贾珍隐秘的妻子,他门儿清,他清楚,宝玉是贾珍的弟弟,堂弟,是他的小叔子,第五回里面,警幻仙秘授贾宝玉云雨之事,其实就是秦可卿作为他的性启蒙的教师,使他尝到云雨情,所以贾宝玉和袭人不是一试云雨情,已经是二试了,过去有的评家老早指出不是初试云雨情,实际上是温习,是复习旧课,所以焦大他很清楚,我认为焦大骂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也是骂的秦可卿,所以我认为,贾珍和秦可卿的情爱关系并不是什么秘密,都听见了,连尤氏当时都无所谓,因为尤氏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她知道,这个女子养在家里面决定着宁国府今后的背景前途,万一秦可卿的背景家族获得了政权,那么他们就是开国功臣之一,他们保存了这个家族宝贵的血脉,他们的荣华富贵就会升级,所以她听见焦大骂,她知道作为公公和秦可卿之间有暧昧关系,在秦可卿死去之前,她都容忍,贾蓉也是一样,王熙凤也是一样,我们这样来读《红楼梦》这些文字的话,就会有豁然贯通之感,所以贾珍在秦可卿死了之后,他不掩饰他对秦可卿的痛惜,哭得泪人一般,还有一句话叫做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如果仅仅是爱惜,何至于到这个地步,是不是?他觉得是葬送了宁国府很重大的政治前程,他很痛心,他说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道我这儿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然后问他怎么料理,他说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还是拍着手,不是低低那么去说,不是压低声音偷偷说,公开说,他不在乎。死了以后,她睡在一个什么棺木里面?就睡在薛蟠所留的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所留下的樯木所制成的棺材里面,她叶落归根了。


      在对秦可卿真实身份层层解读中,这一人物的原型已经浮出了水面,在上一讲的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中,《红楼梦》里关于她的古怪的文字,已慢慢化解。但仍有一些文字还没有完全解开,如果秦可卿真是一个公主级的人物,她是谁的女儿?在戒备森严的清宫大院,她如何能躲避搜查送出宫中而让人收养?而为什么偏偏选择了曹家来收养这个女子?曹家为什么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在文字狱盛行的清朝,曹雪芹对政治避之不及,为何还要以这个女子为原型,塑造出秦可卿这样一个与政治有着重大干系的角色呢? 
      


      4楼2005-09-09 11:00
      回复


          《红楼梦》是一部被删改过的作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者曹雪芹和他的批书人脂砚斋多次披露,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由于某种不能明说的原因,而删减了内容。在对《红楼梦》细细的解读中,一个明显被删减的痕迹就是第十三回(强调),脂砚斋明确指出,这一回删去了四五叶之多,十三回说的是秦可卿突然上吊自杀,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丧事的故事。在刘心武先生讲到《秦可卿抱养之谜》里,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由于某种不能明说的原因,在第十三回中删去秦可卿真实出身的文字,而为了使这一人物天衣无缝,作者只好在第八回末尾打一个补丁,交代了秦可卿的出身,所以《红楼梦》第八回有关于秦可卿出身的文字有后补的迹象,那么《红楼梦》第十三回究竟写了什么?这对揭开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真实身份有什么关系呢? 


          刘心武先生在对〈红楼梦〉的揭秘中,曾提到红学的一个分支版本学,也就是说《红楼梦》是一部有多种版本留世的作品,早期的手抄本大都叫做《石头记》,各种版本在文字上都有若干差别,研究这些差别,可以探寻出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有的版本出现的异文可能是誊抄者的手误,但有些却是人为的曲解。而这些曲解和手误,就会造成读者对〈红楼梦〉人物的误解,在《红楼梦》的各种版本里,秦可卿这个角色有没有不一样的文字呢?在戚蓼生作序的《石头记》里,发现了一处在别的版本里被删掉的文字——回前诗,这首回前诗反映了曹雪芹真实的写作意图,作者对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真实身份有所透露的。 


          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作客《百家讲坛》,继续讲述秦可卿背后的故事。 


          (全文) 


          《红楼梦》是一部被删改过的作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者曹雪芹和他的批书人脂砚斋多次披露,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由于某种不能明说的原因,而删减了内容。在对《红楼梦》细细的解读中,一个明显被删减的痕迹就是第十三回(强调),脂砚斋明确指出,这一回删去了四五叶之多,十三回说的是秦可卿突然上吊自杀,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丧事的故事。在刘心武先生讲到《秦可卿抱养之谜》里,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由于某种不能明说的原因,在第十三回中删去秦可卿真实出身的文字,而为了使这一人物天衣无缝,作者只好在第八回末尾打一个补丁,交代了秦可卿的出身,所以《红楼梦》第八回有关于秦可卿出身的文字有后补的迹象,那么《红楼梦》第十三回究竟写了什么?这对揭开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真实身份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都知道,写她死去的第13回被删去了4、5页之多,这4、5页里面究竟写的是些什么内容呢,有人猜测,一定写的是贾珍和秦可卿两个人的恋情,两人乱搞,一定写这个,我也认为一定有这个内容,但是仅仅是这个内容吗?我觉得肯定不只这个内容,如果只是这个内容的话,曹雪芹不至于把他删掉,脂砚斋给他一出主意,就把这个删了,不可能,因为在《红楼梦》里面,有时候根据情节的需要,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他也写一些情色场面,写得也挺露骨的,他都没有删,因此,可以判断删去的4、5页当中,即有他们两个人的恋情,还有必须删掉的政治性的内容,所以导致了两个丫头的古怪的反应,一个就是瑞珠,秦可卿死了以后,她就触柱而亡,如果她只是看见了主子乱搞,她何至于触柱而亡啊,而且有时候贵族府邸的那些老爷、少爷是满不在乎的,你是我的仆人,我当着你的面做这事,你能怎么着,你看惯了见怪不怪,大家记得尤二姐尤三姐到了宁国府以后,记得那个情节吗,贾敬死了,贾敬吞丹死亡了,当时贾珍和贾蓉不在家,尤氏来料理这个丧事,后来贾珍和贾蓉骑着马赶回来了,贾蓉先回来,有很大一段文字描写,当着丫头婆子什么的就乱来,因为尤二姐尤三姐虽然是他的姨母,但是他很不尊重,因为这两个人年龄也不是很大,又很漂亮,他就想,首先不说别的,想占便宜,你记得那一回里面写到,旁边仆人还有劝的,说到底人家也是姨妈那一辈的,贾蓉说你说得对,咱俩先亲一个,我现在说的不是原文,是大致的情节,记不记得?搂过来就亲嘴,那个在封建大家庭里面,主子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是男主人,他不避讳这些丫头的,如果仅仅是他和秦可卿有暧昧关系,有情色描写的话,瑞珠不至于见事触柱而亡,瑞珠一定是听见了绝对不应该听见的话,那绝对不应该听见的话,就应该是秦可卿真实出身的泄露,就应该是政治性的信息,所以瑞珠觉得我被发现听见了,我如果自己不死,主子把我治死就会更惨,我别活了,她就急茬,活不下去,触柱而亡了。另一个丫头显然也听见了什么,那就是宝珠,宝珠不愿意死,宝珠比瑞珠聪明,宝珠采取办法呢?一想秦可卿没有生育,没有子女,我就甘愿做她的义女,我来驾灵,我来摔盆,我来充她的子息,参与丧事活动,后来就把这个秦可卿的灵柩送到了铁槛寺,她就在那儿待下来,表示我再也不回来了,那当然贾珍很放心,贾珍听说一个触柱而亡了,他知道这个人听见了隐秘的政治性的机密的信息了,你死了,死了好,你就泄露不了了,这一位也打算永远闭嘴,永远闭嘴也好,接受她当义女,很滑稽的,所以可见所删去的4、5页里面的情节里面会有关于秦可卿真实出身的泄露,会有关于秦可卿的这个家族如何犯上而失败的一些文字描写。


        5楼2005-09-09 11:00
        回复
          那么还有一句叫做“箕裘颓堕皆从敬”,这句话很多人不理解,“箕裘颓堕皆从敬”,这个箕裘就是比喻家务事,比喻一个家族的它的重要的事情,那么都颓堕,都被抛在一边,颠倒了没人管了,这个都从贾敬开始,这个从表面上我们也能理解,因为在冷子兴演说宁国府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说贾敬就到都城外边和那些道士胡羼、炼丹,后来吞丹死掉了,不再管理宁国府了,他逃避了,贾珍就理直气壮地就袭了爵,而且在宁国府里面当了大爷,而且还成了贾氏宗族的族长,而且他把宁国府倒一个个儿,也没人能管得了他,那么贾敬在逃避什么我们就清楚了,生活当中的原型,他对收养秦可卿原型,他采取消极态度,他可能是不同意的,既然你们把她接来了,我就离开,所有以后所引起事情跟我无关,这么大的事情,决定家族命运的事情他居然不管,所以在这个《好事终》曲里面说是“箕裘颓堕皆从敬”,在政治上,他对贾府后来的颓败,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采取了逃避的态度。他为什么去炼丹,他过生日都不回到贾府来,为什么?原来觉得不可理喻,现在一梳理,肯定有生活原型,生活原型当时对待这件事情就是这样的态度,导致了最后《红楼梦》一个自叙性作品对人物的设置,对人物的描写,对情节的描写是这样的。那么我说到这儿,先做一个结论。再针对可能对我提出的质问做出一点解答,我的结论就是:曹雪芹所写的秦可卿这个角色是有生活原型的。这个角色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他所生下的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应该是在他第二次被废的关键时刻落生的,所以在那个时候,为了避免这个女儿也跟他一起被圈禁起来就托曹家照应。而生活当中的曹家就收留了这个女儿,把她隐藏起来,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这个生活原型使他不能够回避,应该写下来,他就塑造了一个秦可卿的形象,概而言之,秦可卿的原型就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废太子的长子弘皙的妹妹。 


            那么我说到这儿,先做一个结论,再针对可能对我提出的质问做出一点解答。我的结论就是:曹雪芹所写的秦可卿这个角色是有生活原型的。这个角色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他所生下的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应该是在他第二次被废的关键时刻落生的,所以在那个时候的,为了避免这个女儿,也跟他一起被圈禁起来就托曹家照应,而生活当中的曹家就收留了这个女儿,把她隐藏起来。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这个生活原型使他不能够回避,应该写下来,他就塑造了一个秦可卿的形象,概而言之,秦可卿的原型就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废太子的长子弘皙的妹妹。她落生的时间,应该是在废太子第二次被废的关键时刻。我这个结论出来以后,肯定有人就来这样质问我了,我在生活当中表达我的观念的时候,就有我的朋友来质问我,说你这个结论太悬乎了,是不是啊?你想啊,皇帝都把他圈禁起来了,他怎么还敢做这种事情呢?对不对,废太子他被废以后,被圈禁在什么地方呢?被圈在紫禁城里面,一开始在紫禁城里面叫咸安宫,肯定派很多人来监视的,是不是?怎么可能把东西传出来呢?把人传出来呢?这不可能啊。是可能的。我说是可能的,我还不跟你进行抽象的推论,咱们从清朝所留下的档案里面可以找到根据,这些材料甚至在雍正朝和乾隆朝他们反复清理遗留档案的时候,都没有被删去,是有例子的。一个是在太子第二次被废的前后,从这个太子被圈禁的咸安宫里面就逃出过来一个人,不是一个幼儿,是一个成人,这个人有名有姓,当然是满族人,叫得麟,就有这么一个人,感觉到太子又被废了,又要从毓庆宫移到咸安宫,而且移到咸安宫以后,又不知道哪一天离开被圈禁的生活,就决定逃走,他采取一个什么办法呢?诈死,他装死,想办法通知外面看守的人说死人了,要运死尸,所以就把他当做死尸抬出来。于就是有的人可能对我提出质问,说这可能吗?如果秦可卿真的是在太子第二次被废的时候从宫里面偷偷抱出来的,当时看守的很严格啊,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吗?结果我查这个《清圣祖实录》,就查到了另外一个例子,当然他没有记录胤礽的一个女儿被抱出来,但是他明确记载了得麟逃出的事,而且后来康熙亲自处理这件事情,这个得麟诈死逃出来的时候还被一个大官僚收留,所以你不要有疑问,说敢收留吗?他即便逃出来能有人收留他吗?人是有感情的,宿孽总因情,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情感原因就有人收留,当然最后逃出来的得麟被查出来,处死了,收留的大臣也受到了整治,这个是有史实可查的,得麟是一个成人,诈死以后你这个东西装作死尸也很大,尚且都可以偷运出来,何况刚刚诞生的婴儿,是有可能运出来的。有人说我还是有点不服气,我知道清朝当时有宗人府啊,什么叫宗人府啊,就是皇室的每一个的成员,每一个皇族血脉的孩子,从婴儿就要开始登记的。宗人府是管这个的,要严格登记的,不能说你生一个孩子就让人家抱养了,隐瞒,查出来以后是死罪的。在任何时代,都会有个别人冒死去做一些违禁的事情。清朝也是一样。我再举一个例子,也在康熙朝,康熙自己就曾经处理过另外一个案子,就是他发现宗室的原来的内大臣觉罗他达,不知道为什么生一个孩子不想要,又害怕宗人府定例森严,他就不报,不报这个孩子又不能把他弄死,怎么办呢?当时上驷院又有一个大臣,就是当时康熙皇帝发现了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就是宗室觉罗他达,他有一个孩子,他就隐瞒了宗人府没报;还有一个是上驷院有一个大臣,就是管皇宫的马匹的大臣,他就因为孩子多,他就将弃其妾所生之子,就是他小老婆生的孩子就不想要,也有这种人,不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就有包衣佐领,这个人还有名字,康熙还点了名,名字叫郑特,生活当中的曹家就是满族的包衣,就是统治集团的一个奴才班子,当中的成员叫包衣,这个郑特就是一个包衣,居然就收养,那么他达就把这个孩子就给他了,就给他了,那么现在就根据史料上下文就知道,


          7楼2005-09-09 1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