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肋间的感动吧 关注:2贴子:628
  • 4回复贴,共1

【红楼】里的诗————忆菊 (宝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宝钗(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诗词鉴赏】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 “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1楼2005-09-09 11:31回复
    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 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 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 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 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 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诗词鉴赏】 


      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值秋分时节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一日傍晚,突然变天,渐渐昏黑,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黛玉凄凄凉凉地拿起一本《乐府杂稿》来读,看了其中?《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 


      这是一篇乐府体诗,诗题《秋窗风雨夕》恰与它摹仿的《春江花月夜》的题目对仗,而且是“反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作者在温馨恬谧的春夜里的绵绵情思,只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和怅惘;而<秋窗风雨夕)则是凄风苦雨的秋夜,一个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凉的情绪如浓重的暗夜压在她的心头。这个犹如娇花嫩草的少女,孤单寂寞地住在潇湘馆里,听着暗夜中淅淅沥 


      沥的雨点敲打着窗棂,想着自己凄凉的身世和未来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断肝肠。“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突然到来的秋风秋雨,惊破了她绿色的幻梦,预感到她短暂的青春年华就要逝去了,这是多么值得人同情。对黛玉将来因悲愁泪尽而死,《秋窗风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铺垫。 


      这首二十句的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如果联系全书其它诗词来理解,这个“秋”字还应有它更深的含意。《红楼梦曲》中说,“堪破三春景不长”,又说“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再联系咏菊诗中“露凝霜重”、“衰草寒烟”等句来思索,这个“秋”字的象征意义就明显了。大观园群芳生活的时期,正是贾家开始“萧疏”的阶段,用季节比喻相当“初秋”,只消一场暴风雨,就要万卉凋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4楼2005-09-09 11:33
    回复
      2025-08-30 08:55: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岂是绣绒残吐? 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 莫使春光别去。


        【诗词鉴赏】 


        第七十回里黛玉重建桃花诗社后,并未作诗,一日史湘云感到无聊,因见柳花飞舞,便填了这首《如梦令》,拿去与宝钗、黛玉等人看。 


        这首词流露出一种留恋、惋惜春光的情绪。从湘云判词“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儿时坎坷形状。终个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句看,湘云将来可能有一段极短暂的美满的婚姻生活,接着就陷入悲苦的境地。对照起来玩味,就可知道这首柳絮词是象征着湘云对那段美满生活的留恋。


      5楼2005-09-09 11:34
      回复
        岂是绣绒残吐? 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 莫使春光别去。


          【诗词鉴赏】 


          第七十回里黛玉重建桃花诗社后,并未作诗,一日史湘云感到无聊,因见柳花飞舞,便填了这首《如梦令》,拿去与宝钗、黛玉等人看。 


          这首词流露出一种留恋、惋惜春光的情绪。从湘云判词“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儿时坎坷形状。终个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句看,湘云将来可能有一段极短暂的美满的婚姻生活,接着就陷入悲苦的境地。对照起来玩味,就可知道这首柳絮词是象征着湘云对那段美满生活的留恋。


        6楼2005-09-09 11:34
        回复
          黛玉(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词鉴赏】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7楼2005-09-09 1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