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月雪司吧 关注:3贴子:429
  • 3回复贴,共1

【世界经典名著】《小公务员之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作者
契诃夫,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俄语: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
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的主要作品有:
《胜利者》(1883)、
《变色龙》(1884)、
《草原》(1888)、
《没意思的故事》(1889)、
《库页岛》(1893-1894)、
《在流放中》(1892)、
《第三病室》(1892)。
后来,他由开始创作戏剧,如
《结婚》(1890)、
《蠢货》(1888)、
《求婚》(1888-1889)、
《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
《伊凡诺夫》(1887-1889)、
《樱桃园》(1903-1904)等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13 19:42回复
    【艺术手法】
    小说通过对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极端恐怖所造成的人们的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及心理变态,表现了作家对黑暗社会的抗议及对思想庸俗、生活猥琐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与"怒其不争",表明了作家对罪恶制度的无泪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从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讲,这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向长官前后进行过多达六次的“道歉”,而且一次比一次显得卑怯与悲戚。
    如果说他在第一次只是把身子向前“探”出去,“凑近”将军的耳根“小声”地道一声“对不起,大人”云云,对方也并未因此怪罪下来,只是礼貌地回了句“不要紧”,应是正常礼度。可紧接着,他又絮絮叨叨地说“看在上帝份上”之类就显得有些多余,流露出内心藏着的某种不安,而对方的“让我看戏”,自然是对他多余举止的不耐烦的回敬。
    到了第三次,他对“让我看戏”的“冷答”已有“惶惶不安”之感,便忍不住趁休息时要走到老头跟前无聊地重复,引起对方不愉快地指责他。说个没完”。
    至于第四次,他甚至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慌”,以至于他不得不在第二天索性穿上新制服、理了发,亲自到老头家去“请求宽恕”了。这次得到的却是对方更加厌恶的“真是胡闹”的“训斥”。“自讨没趣”的戏本该到此收场,可他此时已由“恐慌”升为“恐惧”了,鬼使神差地第五次紧随其后“求饶”。对方“戏谚”他“简直是跟我开玩笑”。不料,这句愤愤之言勾起他内心更沉重的“恐慌”,以至他第六次再番去“谢罪”。这回将军“回敬”他的干脆是“滚出去”。切尔维亚科夫内心的脆弱便在这一吼中自掘坟墓,走进“死亡”了。
    可见,这种重复、深入的笔法对人物性格的精心塑造与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13 19:50
    回复
      2025-10-03 12:48: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End——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8-13 19:51
      回复

                ﹏﹏﹏﹏﹏﹏﹏﹏﹏﹏﹏﹏✍
              ☜--- 你敢说你没盗贴,原地址在这 http://www.k369.com/qt/zr/fool.htm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8-13 2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