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类型倒无所谓,她能唱的类型挺多,我就只希望她的咬字能像比赛的时候那样有味道,
从EP到节日专辑她的咬字越来越云淡风轻或者说平淡,也不知是不是制作人按流水操作的结果,个人以为这种港台流行的咬字法更适合声线轻灵的女声,不太适合她这样淳厚有力量的嗓音,(当然不同歌曲有不同处理另当别论)。
在我听来感受就是,觉得越到后面的歌的咬字越失去了些原来她的独特韵味,单从咬字看,窃以为EP比“梵高”好,“梵高”又比“关于我们”好。为此暗地里跟我有同感的一些人没有少纠结。
以前她的歌包括"梦之浮桥",我都要逐字逐句反复听,揣摩和品味她每一个字每一个发音的独特,怎么听都觉得不过瘾。后来到“关于我们”虽然旋律歌词都朗朗上口,但是也就听个曲调,不能像她以前的歌那样经得起我的反复揣摩和品位。
记得丁薇老师说过她的咬字是她的特色之一,不能改,改了就失去她的独特了。希望她不要被不了解她的制作人教坏了。
希望她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要认清和保护自己的特色和优点,业内人士的看法有时候也不一定全都对,习惯流水作业的音乐制作不一定有能力和见识根据她的特色量身定做,希望她要努力避免被变成音乐工厂的流水线产品。
如果楼主有心收集意见,这些话虽不中听,但希望你能帮忙让她看到,我知道不止我一人有这样的感受,希望她能了解这些算是部分人的反馈,当然是对是错,以后如何做,还需要她自己去判断和衡量。
作者: 211.30.0.* 2008-6-12 21:59 回复此发言
从EP到节日专辑她的咬字越来越云淡风轻或者说平淡,也不知是不是制作人按流水操作的结果,个人以为这种港台流行的咬字法更适合声线轻灵的女声,不太适合她这样淳厚有力量的嗓音,(当然不同歌曲有不同处理另当别论)。
在我听来感受就是,觉得越到后面的歌的咬字越失去了些原来她的独特韵味,单从咬字看,窃以为EP比“梵高”好,“梵高”又比“关于我们”好。为此暗地里跟我有同感的一些人没有少纠结。
以前她的歌包括"梦之浮桥",我都要逐字逐句反复听,揣摩和品味她每一个字每一个发音的独特,怎么听都觉得不过瘾。后来到“关于我们”虽然旋律歌词都朗朗上口,但是也就听个曲调,不能像她以前的歌那样经得起我的反复揣摩和品位。
记得丁薇老师说过她的咬字是她的特色之一,不能改,改了就失去她的独特了。希望她不要被不了解她的制作人教坏了。
希望她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要认清和保护自己的特色和优点,业内人士的看法有时候也不一定全都对,习惯流水作业的音乐制作不一定有能力和见识根据她的特色量身定做,希望她要努力避免被变成音乐工厂的流水线产品。
如果楼主有心收集意见,这些话虽不中听,但希望你能帮忙让她看到,我知道不止我一人有这样的感受,希望她能了解这些算是部分人的反馈,当然是对是错,以后如何做,还需要她自己去判断和衡量。
作者: 211.30.0.* 2008-6-12 21:59 回复此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