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吧精品文库吧 关注:409贴子:4,512
  • 0回复贴,共1

解读一首诗是困难的——浅析《风铃中的刀声》 作者: 流水滴悲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风铃丁宁, 
刀声断弦, 
你在大漠深处, 
等待一生的错误…… 


一、归人·过客 
《风铃》里最精彩的构思就是借用了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中的的意象倒置。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花错和丁宁,谁是归人,谁是过客? 
因梦苦苦等待两年的归人是花错,可是花错虽然如约而至,却即时倒地身亡,成为因梦生命中的一个匆匆“过客”。 
丁宁不过是大漠里的一个过客,偶然投宿在因梦家中,却因被因梦误会成杀死花错的杀手而成为因梦生命里长驻不去的“归人”。 
因梦无尽空虚、寂寞的岁月里,谁才是真正的归人,谁又才是真正的过客? 
花错与丁宁这一角色的倒置是生命里一个美丽的错误还是一场残酷的玩笑? 


二、花·影 
古诗以意境判高下,古人读诗尤喜寻“诗眼”,皆因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因此,古诗里常有“诗眼”一现而意境全出者。 
有一句宋词很能概括《风铃》中的“诗眼”——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其中的花与影便是《风铃》当中的神来之笔,除了一开始提到的“归人”与“过客”的意象设置之外最能体现整部书的意境。 


1、花 
丁宁与姜断弦一场对决,以鲜花为兵器,以韵致为胜境,可说是旷古绝今的一战。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在天,道亦在屎壳郎。以插花示道,尽现刀魂与花魂之精魄,风雅之余暗藏杀机,令人叹服。个别片段足以作为现代汉语的典范教材,读来有散文诗的韵味。 
例如: 
忽然间,满天彩霞已现,夕阳已如火焰般燃起。  
姜断弦心里忽然现出一片光明,随随便便的就把手里的花枝插入瓶中。  
瓶中的花枝忽然间就呈现出一种无法描叙的宛约细致的风貌,花枝间所有的空间和余隙,仿佛已在这一刹那间,被这一枝花填满了,甚至连一朵落花的残瓢都再也飘不进去。  
甚至连一只蚊蝻都再也飞不进去。  
丁宁的神色忽然也变得和姜断弦刚才一样严肃和恭谨。也同样行弟子礼。  
“谨受教。”丁宁说。 
(节选自《刀魂与花魂》一章) 


2、影子 
“我是每一个人的影子,每一个想杀人的人都可以把我当作他们的影子。” 影子从不杀人,偏偏却是江湖中最可怕,最神秘,代价也最高,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杀手。就影子的杀人哲学来看,他实在堪登杀手榜的No.1。比起那些直取人性命杀手,他可以算是一个杀手中的另类艺术家。 


根据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智者的分析,每一个人潜在的必理中都偶然会有杀人的欲望和冲动,换句话说, 每个人都会有想要杀人的时候,可是每个人杀人的原因和目的都不同。无论他们的杀人动机是什么,都绝对是出于人类最原始的共同需要。影子也不例外。可是影子懂得宣泄。影子从这些杀人者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心里强暴冲动无知和脆弱的一面,当他要杀人的时候,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因为他们的行动已经替他消除了心里的杀机。换句话说,他们已经替他把人杀了,他自己又何必再去杀人?所以到头来,他不是他们的影子,他们才是他的影子。 


影子的杀人哲学从某一个角度来看竟然类似于修道。《大地飞鹰》里小方与噶伦喇嘛一战的最后关头,卜鹰出现了,噶伦用他激发出自己的剑气,泄出心中的戾气与杀机。当他的掌中无剑,心中也已无剑时, 他就已经不是那位能以气驭剑杀人于眨眼间的剑客。他放下他的剑时,就已重入禅院,又变为一位心如止水的高僧。他心里的戾气和杀机,情与仇,爱与恨,都已随着他的剑气一泄而出,就在小方觉得他剑风中已无杀气时,他心中的禅境又进了一层。现在剑客已败,高僧却已在剑中悟道。 


我真想知道影子在每次助人杀人之后的心情,是完成一件创作的心满意足,还是杀气宣泄后的安宁平静?“魔”与“道”之间的距离,也正如爱与恨一样,仅在一线间。 


但是不管怎样,影子的存在都是一个沉痛的警示。人心里的恶念如影随形,如果不采取妥善的方法宣泄,那么经过日积月累它就有可能由“影子”变成真的实体——“影子”也是可以杀人的。 


三、蛇足 
我不会写诗,但我一直佩服能写诗的人,尤其是能写出一手好诗的人。我好读诗,虽然不求甚解,却总能有些意外的收获。《风铃》延续了古龙一贯求新求变的风格。如果说《天涯·明月·刀》是求新求变的发轫,那么到了《风铃》他已经向前进了一大步。《天涯》是小说的诗化,最后的目标是成就一首诗。而《风铃》的构思则由郑愁予的诗《错误》演化而来。诗歌向小说领域渗透,符合了现代世界严肃小说的诗化即散文化(不重情节)这样的创作潮流。 


初读《风铃》时只觉艰涩,缺少了《天涯》的流畅,但正是在这样的艰涩中反而体会了古龙语言的精妙。总体来看,《风铃》的情节比《天涯》更散。它也没有能够体现古龙在序言里提到的“牺牲”主题。实际上《风铃》的局部优于整体,细节大于全篇——这是它给我的最大感受。例如前面提到的花与影这两个细节完全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很好的篇章。古龙曾经希望《风铃》是一根浮木——如果不是结尾部分被改得面目全非他本来是有可能达成希望的。就《风铃》的细节而言,它比《天涯》更简洁,更峻切,更有灵气。 


附: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楼2008-06-13 14: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