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可您知道吗?还有比唐僧更早的西天取经人,他就是燕僧——昙无竭,朝阳人。俗姓李,少小出家,号法勇,生活在北燕冯跋年代。公元420年,他带领一支25人的取经队伍,从北燕的首都龙城(朝阳)出发,去古印度取经,成为东北取经第一人。
冯跋下旨,朝阳僧西天取经
有慕容皇室的大力提倡,朝阳的佛教法事空前活跃。龙城朝阳,也早已经成为辐辏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佛教圣地。
昙无竭,自幼崇敬佛事,十来岁就出家做了和尚。所以,经过多年的修炼苦行,日益受到众僧的器重,到北燕时已经成为了朝阳佛门领袖人物。
公元420年,昙无竭带领由25人组成的取经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西方之路出发了。
翻越雪山,十二人坠崖而死
昙无竭是循着当年吐谷浑离开朝阳所走的路线西行的。来到了荒无人烟的雪山脚下。
从地理位置看,这个大雪山应该属于昆仑山脉。山上终年积雪,层冰万里,一派肃杀景象。雪山脚下,有一条大江,深不见底,流急若箭。唯有在两山之间,架有一道陈旧的绳索桥。人一上去,桥就咯吱咯吱响,感觉马上就会断裂。大家也不敢想太多,不敢松手,也不敢往桥下看,几乎是闭着眼睛,战战兢兢地过了这绳索桥。
整整走了三天,昙无竭与僧众才翻过葱岭。稍事休息之后,他们再往西行,又遭遇另外一座大雪山。
昙无竭派人四处探寻,终于在一处峭壁上,发现了不知何人何时凿出的两两相对的小冰洞,从山根一直通向山顶。昙无竭命人砍来树,做成小木棍,每人分发四个小木棍,两个拿在手里,两个绑在脚上。登山时,他们先将手里的木棍插入小冰洞内,再把脚上的木棍插进冰洞。站稳后,再拔出手里的木棍,插进更上面的小冰洞。就这样如此轮换,不断向上攀。
木棍不断地插进拔出,上面也结了冰。再加上越走越累,体力也在下降。插进冰洞里就会滑出来。结果,不断地有人从冰崖上摔下来,有的摔在同伴的身上,又把同伴也砸下山谷。但没人敢看,也没人敢停,因为停在这里就意味着死,不摔死也得冻死。经过一整天(一说三天)的死亡攀登,昙无竭终于翻过了这座万丈冰山。到达平地后,核对人数,25人竟有12人坠崖而死。侥幸活下来的人跪对雪山,大放悲声。
死亡之路 只剩五人奄奄一息
越过这座冰山后,昙无竭便走出了现在的国境,到达巴基斯坦东部一带。他们在此停留一年多时间,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字,求得梵文《观世音授记经》一部。
从北天竺入境,继续向佛教圣地中天竺(中印度)挺进。这几乎是一段死亡之路,尤其是北天竺和中天竺交界之处,荒无人烟,虎狼成群。每天,他们每人只能吃一点儿冰糖,艰难赶路。当他们终于赶到舍卫国时,路上已经饿死8人,只剩下5人,奄奄一息。
就在昙无竭等面对着荒野发愣时,山野间突然冲出一群野象,凶狠地拦住了去路。大家已经没有力气逃跑,只能坐以待毙。危急时刻,一群狮子从林中冲出,赶跑了野象。渡恒河时,又遇野牛吼叫着向他们撞来,眼看着无计可施,天上突然出现一群老鹰,凶猛地冲着野牛飞来,惊散野牛。昙无竭想不明白这些平素里老实的动物为什么会变得凶狠,而平素里凶狠的动物又为什么变得这样侠气,昙无竭只能跪在这佛教圣地里高颂佛号。
取经廿载 归国却难回故园
数年后,从南天竺搭乘商船,漂印度洋,过南海,一行5人安全抵达广州。
昙无竭西方取经,历时二十余载,遍尝艰辛。回国后,他没能回朝阳来,向为他壮行的人们报告平安。因为在这二十年间,北燕已经灭亡。当年曾经壮美富丽的三燕都城,也已玉碎宫倾,化为灰烬。
昙无竭对我国佛教文化发展和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冯跋下旨,朝阳僧西天取经
有慕容皇室的大力提倡,朝阳的佛教法事空前活跃。龙城朝阳,也早已经成为辐辏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佛教圣地。
昙无竭,自幼崇敬佛事,十来岁就出家做了和尚。所以,经过多年的修炼苦行,日益受到众僧的器重,到北燕时已经成为了朝阳佛门领袖人物。
公元420年,昙无竭带领由25人组成的取经队伍,浩浩荡荡地向西方之路出发了。
翻越雪山,十二人坠崖而死
昙无竭是循着当年吐谷浑离开朝阳所走的路线西行的。来到了荒无人烟的雪山脚下。
从地理位置看,这个大雪山应该属于昆仑山脉。山上终年积雪,层冰万里,一派肃杀景象。雪山脚下,有一条大江,深不见底,流急若箭。唯有在两山之间,架有一道陈旧的绳索桥。人一上去,桥就咯吱咯吱响,感觉马上就会断裂。大家也不敢想太多,不敢松手,也不敢往桥下看,几乎是闭着眼睛,战战兢兢地过了这绳索桥。
整整走了三天,昙无竭与僧众才翻过葱岭。稍事休息之后,他们再往西行,又遭遇另外一座大雪山。
昙无竭派人四处探寻,终于在一处峭壁上,发现了不知何人何时凿出的两两相对的小冰洞,从山根一直通向山顶。昙无竭命人砍来树,做成小木棍,每人分发四个小木棍,两个拿在手里,两个绑在脚上。登山时,他们先将手里的木棍插入小冰洞内,再把脚上的木棍插进冰洞。站稳后,再拔出手里的木棍,插进更上面的小冰洞。就这样如此轮换,不断向上攀。
木棍不断地插进拔出,上面也结了冰。再加上越走越累,体力也在下降。插进冰洞里就会滑出来。结果,不断地有人从冰崖上摔下来,有的摔在同伴的身上,又把同伴也砸下山谷。但没人敢看,也没人敢停,因为停在这里就意味着死,不摔死也得冻死。经过一整天(一说三天)的死亡攀登,昙无竭终于翻过了这座万丈冰山。到达平地后,核对人数,25人竟有12人坠崖而死。侥幸活下来的人跪对雪山,大放悲声。
死亡之路 只剩五人奄奄一息
越过这座冰山后,昙无竭便走出了现在的国境,到达巴基斯坦东部一带。他们在此停留一年多时间,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字,求得梵文《观世音授记经》一部。
从北天竺入境,继续向佛教圣地中天竺(中印度)挺进。这几乎是一段死亡之路,尤其是北天竺和中天竺交界之处,荒无人烟,虎狼成群。每天,他们每人只能吃一点儿冰糖,艰难赶路。当他们终于赶到舍卫国时,路上已经饿死8人,只剩下5人,奄奄一息。
就在昙无竭等面对着荒野发愣时,山野间突然冲出一群野象,凶狠地拦住了去路。大家已经没有力气逃跑,只能坐以待毙。危急时刻,一群狮子从林中冲出,赶跑了野象。渡恒河时,又遇野牛吼叫着向他们撞来,眼看着无计可施,天上突然出现一群老鹰,凶猛地冲着野牛飞来,惊散野牛。昙无竭想不明白这些平素里老实的动物为什么会变得凶狠,而平素里凶狠的动物又为什么变得这样侠气,昙无竭只能跪在这佛教圣地里高颂佛号。
取经廿载 归国却难回故园
数年后,从南天竺搭乘商船,漂印度洋,过南海,一行5人安全抵达广州。
昙无竭西方取经,历时二十余载,遍尝艰辛。回国后,他没能回朝阳来,向为他壮行的人们报告平安。因为在这二十年间,北燕已经灭亡。当年曾经壮美富丽的三燕都城,也已玉碎宫倾,化为灰烬。
昙无竭对我国佛教文化发展和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