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华文明辉煌与停滞期。公元220年——公元1644年
历经三国、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北宋、南宋)、西夏、金、元、明。大分裂必然导致大融合,最终为大一统在文化、思想以及实际需要上做好准备。中华文明的全盛期——隋唐,就是在公元220年至公元580年长达近400年的极度战乱后应运而生的。之后,中华大地出现了几个以各自民族(族裔)为单元的对等的政治实体——辽、宋、西夏、金。融合的形式更多地表现为相互间的攻略,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蒙元的大帝国再统江山。
或许蒙古人意识到了中华大地之民族(族裔)融合的事实和孔孟之道在其中的主导作用,但却在实际行动中以征服者自居,有意无意地忽略、抹去这种背景。这无疑刺痛了以汉族(族裔)为主的各族(族裔)的感情,加之元帝国对各级官吏管束不够和天灾及皇权之争,最终导致了蒙古人对中国的统治不到百年就被摒弃在中华大家庭之外达三百年之久。明代元而立,中华文明的主体、孔孟思想的制造者——汉族(族裔)重新成为这个统一的多民族(族裔)国家的统治者——皇帝的拥有者。中华文明的第二度辉煌似乎可以呼之欲出了。但是恰恰相反汉族(族裔)的统治者们在长达数百年的民族(族裔)对抗后,已失去了汉唐的包容胸怀和接纳气魄,而变得偏狭、自私跟封闭。他们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儒学,就是诗词歌赋还有花鸟鱼虫,其它皆为不入流的乡词俗理。于是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对权力控制的细化上和再造长城,进取心、求知欲荡然无存。中国愈加精致却无比孱弱,颓势已渐露端倪。但是中国要新生,中华文明延续;然而从汉族(族裔)自身去产生这种扭转颓势的变化已不大可能,他们只会为两百年来的统治所积累起来的怨恨去报复,去杀戮。在此背景下中华大家庭的另一支——极富进取心、求知欲和朝气蓬勃的满族(族裔)叩关而入来承袭汉族(族裔)人的皇权,自此中华历史翻开了近代史的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