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里的玄机
为了让没有直接接触数据的人也能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一些信息,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漂亮的统计图表。但是就是“客观”的图表里面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
在制作统计图表时,一个常用的欺骗手法便是改变统计图形的坐标尺度,从而改变了整个图形的陡峭程度。《统计陷阱》一书中就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下图反映了某年9月27日某时的黄金价格走势。

上面两幅图描述的是相同时间段的黄金价格走势,显然,左边的金价急升更容易让人产生激动的心情。右边将左边的图横向拉长了,使得它看起来是在更短的时间内冲上高峰,即使标出了横纵轴的刻度,这两幅图给普通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大不一样。
当然,还有比拉伸图表更隐蔽的手法。现在我们手上有一组罗坦提亚和美国的木匠平均周收入,如果做成条形图就像下面那样:

看得出来,美国木匠的平均收入是罗坦提亚木匠的两倍。但通常为了视觉效果,它会被做成更形象的卡通图。这其实却暗中改变了人们对这个统计事实的印象。

美国人的钱袋长、高都是罗坦提亚木匠的两倍,看起来挺忠实于数据的,但是右边钱袋实际占用的面积就是左边的4倍。
这幅图像导致的暗示效果其实还没完,因为在生活中钱袋都是立体的,所以每个读者看到这个钱袋的时候会不经意地给它加上一个厚度。
这样一来,在有些人眼里这幅图表达的明明是美国木匠的收入是罗坦提亚的8倍——这样的印象完全脱离了原始数据所给出的信息,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