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吧 关注:122,555贴子:2,028,108

回复:印象•交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摄于瓦窑沟底)
终于有惊无险的下到沟底,气喘吁吁的坐下,统一而标准的动作:脱鞋倒沙、回望下撤的路,会心的一笑。也许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193楼2016-03-20 10:19
回复


    195楼2016-03-20 21:12
    收起回复
      2025-09-08 15:28: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印象•交城(五)


      196楼2016-03-24 17:04
      回复
        不想去,又不得不去,今天的行程进山路。不想去的原因是怕,记得第一次上进山路俺和那路盲,人家是骑上去的,俺是推上去的。尽管如此,汗流浃背的我仍是气喘吁吁。再后来,半程、全程。。。。。,当我能一个下午从安定到大游底全程打来回的时候,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记得曾经在进山路说过“掏一支烟,虔诚的点燃,不为敬谁,只为供奉心中的那份执着”两年来的忙碌让我不忍心但又不得不放下了这份执着,这两年,我努力的排斥进山路这三个字,但又时常的提醒着自己,我能行!这一天终究来了,而我却胆怯了。


        197楼2016-03-24 17:05
        回复

          (摄于进山路)
          又是一年桃花开,灼灼其华的野桃花,不畏严寒迎风绽放,让蛰伏了一冬的情绪,在蜿蜒的山路和草芽花蕾的清香中尽情释放。


          198楼2016-03-24 17:07
          回复

            (摄于进山路)
            又见牌楼,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难。人生如路,有些事做下去会很难很累,但不做会后悔。只有走过去才知道,若美好,那叫精彩,若糟糕,那叫经历。不忘初心 ,守住底线,坚持一下,终究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99楼2016-03-24 17:09
            回复

              (摄于进山路)
              有这群兄弟的相伴,路没觉得那么艰难,很享受这种骑行的过程,相互的理解与帮助让我有勇气面对这山路弯弯。即使他们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也知道,他们定会在不远处等着我。站在牌楼下,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眺望薄雾环绕的家乡,我听到了你澎湃的声音。


              200楼2016-03-24 17:11
              回复

                (摄于进山路)
                不想骑行的理由有千千万,想骑的理由只有一个:走!但当真正迈出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狼狈。冲锋衣里裹着的不是躯体,而是汗水。俺的腰快断了,腿也软了,屁屁更是生疼生疼滴,但一抬头还是无止无休的坡,问坡何时止?坡曰骑到死。兄弟们,停车,俺要休息,俺要吃猪鼻子。


                202楼2016-03-24 17:15
                回复
                  2025-09-08 15:22: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摄于裴家山)
                  裴家山,96户,374人,耕地面积647亩。


                  203楼2016-03-24 17:17
                  收起回复

                    (摄于裴家山)
                    终于看到人烟了,长长的舒一口气,我知道最难的路程我已经挺过来了。裴家山,两年了,我又来了!两年的光阴,你没变,我却老了。


                    204楼2016-03-24 17:19
                    回复



                      (摄于裴家山)
                      熟悉的老人依然坚守着这贫瘠的故土,一猫、一狗、一群羊对我们的到来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两年来他们视乎见多不怪了。倒是老人家依旧是那么关心着我们这群疯子,又是给我们添水,又是给我们端枣。闲谈中能听的出来老人不想进城的原因是不仅不想给晚辈们增加负担,而且想在有生之年再给儿孙做点什么,不由得让我动容。我们的父辈大抵如此,家的概念是他们永远的根,为了这个家,他们付出的太多了,这份浓浓的爱我们有接受的权利,更应有传承下去的义务。


                      205楼2016-03-24 17:22
                      回复

                        (摄于裴家山)
                        一看到古槐,便想到洪洞大槐树,由此便引申到中国“根”的文化,这大概也是古树受到重点保护的原因之一吧。俺对此比较迟钝,只是好奇于树本身,槐树在家乡很普通,没有柳树娇娆,没有杨树挺拔,没有松柏刚强,默默的不起眼的顽强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正是因其普通,猛然回首才惊奇于它已由小苗变成参天大树,再猛然回首,更惊奇于曾经华丽的早已烟消云散,唯独它仍傲立于天地之间,即便老态龙钟,树干中空,春风拂过定会绿满枝头。世间的事哗众取宠不见得能走多远,默默无闻的也许活得更久。


                        206楼2016-03-24 17:27
                        回复



                          (摄于裴家山)
                          消失中的小村,苍凉满目,历史的脚步永远不会因回忆的幸福而驻足不前。落满灰尘的农具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本应欣喜,但总有几分五味陈杂。


                          207楼2016-03-24 17:35
                          回复

                            (摄于裴家山)
                            停下来,再望一眼我激情涌动的家乡,离别是一种无奈,更是为了前行。


                            220楼2016-03-24 22:13
                            回复
                              2025-09-08 15:16: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摄于进山路)
                              斗足凹,一个自然村,大概归属裴家山。


                              221楼2016-03-24 22: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