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俱来的英雄主义
柳云龙常说,他的英雄主义与生俱来。
从小柳云龙就做着一个梦,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梦成就了今天的柳云龙。“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英雄”,于是他把自己的名字由“永青”改成了“云龙”,听起来颇具侠气。从那一刻起,柳云龙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寻找释放,而《血色迷雾》让他的“英雄主义情结”再一次迸发。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从小就有英雄主义情结的人,所以我每部戏里都在说一个英雄的故事。”从安在天到钱之江,到廖飞,再到今天的文康,完美硬汉的形象是他始终钟情的类型,而每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又似乎都与爱国主义教育联系在一起,柳云龙说,纷乱的年代需要英雄,只有英雄才能救中国,而我们现在却比那个时候更需要英雄,因为在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英雄。“所以我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个英雄,在这个人物体内蕴藏的民族情感是深不可测的,就像文康身上的那种民族大义,我认为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只不过很多人没有一个平台去给他迸发。而我就是把文康放大了,我给他足够的机会去释放这种强烈的感情。我希望观众在看的时候会进入当时的环境,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了文康”。
因此,他继续选择自导自演。当然辛苦,但可以让他肆意放飞那些无法在真实世界里安放的思想与情感,这让他感觉无比过瘾。
“演戏是我的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理想都是工作的前提,有了理想,才可以在工作去实现它。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抱着理想去工作。对于我来说,这个理想会体现在每个细小的细节中,这让我对工作一丝不苟。如果仅仅把工作当成一份工作,你会丢掉一些东西;而如果你带着理想去做一件事情,你就不会这样。我就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一脸倦容,一只眼睛奇异地肿胀着,憔悴的柳云龙,和他在荧屏上的英俊帅气迥然不同。他说,整整十几天,他一步都没有离开过制作室,眼睛上“熬”出了“针眼”,他说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长“针眼”。
“现在已经好多了,前段时间整个眼睛是肿的。可能每天盯电脑盯得太久,长这么大第一次长针眼,觉得眼前一片模糊。那几天我一直戴墨镜,工作也得戴,要不总要流眼泪。没办法,因为各地电视台催得很紧,要交片,我自己还有些工作上的安排也要提上日程。”
柳云龙一直都很忙,无数次与他的助理约这次采访,终于在他从外地看景中途回北京的缝隙中挤进了他的日程表。也许还是因为他的完美主义,连采访的时间他都亲历亲为去安排,他说,既然安排了采访,就要给足你时间。
接受采访不是柳云龙所愿,但他说,“这个职业的性质被无情地放大了,虽然这并不是我所乐意去做的事,但是既然是工作,还是得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