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落天使》:天使在人间
半滩风
天使是什么?天使是男还是女?谁都无缘见上帝,上帝的书中好象也没说清楚,世上的男女便猜天使无性别之分;换个角度想天使既可男也可女。这时王家卫指着一群男女说这是堕落天使。对天使人人好奇,就 象到动物园去看猴子,或是倒退个十年二十年大马路上看老外,但对王家卫的〈堕落天使〉你的好奇心可能持续不了太久,这些人能称的上天使。别摇头,看天使你要用心看,才能看懂。
如果一群天使从天国降临到人间,你还分得清他们曾是天使吗?他们在滚滚红尘中挣扎,在猩红的血雨里撕杀,在脏得发红的脂粉扭曲变形……他们是杀手是妓女是无业游民,是一群活在undergound的边缘人。他们还是天使吗?谁说不是,就连你我普通的没有故事也可能是天使,人间天使,而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堕落天使。上帝的光芒仍照亮他们脆弱的灵魂。他们脆弱敏感的心渴望爱,渴望尊重,渴望被人承认,渴望在红尘中找到他们的 落脚点,渴望有朝一日能重回天国。王家卫以他独有的方式讲述了这样一群人间天使。
这群天使几乎都没有名字,谁知道呢,也许上帝知道。但在人间总有人间的印记,有绰号,比方说叫“金毛玲”,让人过耳不忘。天使来自天上,代表各种各样的人,我们称之为边缘的人,天使不就是在上帝的针眼里跳舞(记得某个大牌名人还研究过一个针眼上能站多少个天使)。天使站得好辛苦了,几乎被压扁,这群被压扁的人,全都用大牌明星来演,谁演都一样,天使也只是符号,所以要是我是这些大牌决不会演。一群符号天使用他们各自的生活,他们各自的经历,来发泄各自的郁闷,活在人间不容易。
这是王家卫惯用的手法。我们在《重庆森林》里就看到王家卫尝试着用这种结构的叙事风格,但王菲梁朝伟林青霞金成武演的不过是人间小儿女,结构松散,可视性不强,至少我是不喜欢。但天使的故事就不一样了,《堕落天使》里有好几个故事,但整个结构显得更加紧凑也更为成熟。对人的视觉冲击也更为强烈。记得在大学里看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镜头晃得让人受不了,看〈堕落天使〉才知道〈有话好好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我觉得这些镜头是运用的恰到好处,显得〈有话好好说〉太小儿科。
王家卫喜欢按自己的方式讲故事,对任何有个性的导演你得尊敬,当然出色的导演肯定都是个性十足的,这所以你要按照他的方式来听这个故事。
王家卫讲了一群行为怪诞的人间天使。其实也不能说是怪诞,只是不同于那些烂的不能再烂的肥皂剧和好莱坞的所谓大片。如果你除了这些片之外,其他的片你都 不喜欢的话,只能说明你的味觉细胞有问题。因为你只要从这些人的心灵出发,一切又无不契合,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场合,这些故事就有可能发生。说不定就发生在你的身上,谁知道呢?
莫文蔚演的妓女行为夸张的可怕,但她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让人能永久的记住她;杨采妮演的女杀手无疑是王家卫版的沙乐美;黎明使劲全身解数来扮酷,但杀手酷酷的外表下是无尽的苍凉和脆弱;金成武续写了《重庆森林》凤梨罐头传奇,倔强中分明透出不甘……爱情在继续挣扎在继续撕杀在继续。方式可能怪异,但感受却是相同的,如果你真愿意去感受,而不是先入为主的斥之为变态,我觉得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样的电影。
也许我们会自我感觉良好,一切都在中规中矩的所谓主流下行事,但在所谓”主流“的裹挟冲击下,”边缘“却是这样隐约可见。谁没有孤独,没有爱和被爱的无奈,没有不名一物凄凉感觉……人人都可能走到世界的尽头,关照他们的 灵魂也就是关照守望自己的灵魂。也许我们都曾是天使,我们也就是一群人间天使,守望天使的灵魂,天国真的不远。尽管结局都是死。
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每部片都在继承发展。《堕落天使》就有太多的《重庆森林》的影子。〈堕落天使〉的结构在〈重庆森林〉的基础得到发展,但故事情节上都点雷同,可能是作者太钟爱这些情节,但看片时所以觉得有了一点遗憾,古人连经过两条相同的河流都不愿意,我们何尝愿意看两部相同的影片。最不喜欢《重庆森林》里台词,那腔调听上去象是壮志未酬的文青(文学青年)的东东。也许作者本人感觉良好,比如讲凤梨罐头过期那段,《堕落天使》里原封不动的照抄,是不是这样的照抄也早该过期作废。王家卫电影的台词不怎么样,除了《东邪西毒》几乎没有一部片没有文学青年的调调。跟他的电影才华实在不配。到了《花样年华》,令人沮丧的不仅仅是台词。过分强调个人风格,形式开始占了上风,内容也就逼近了死胡同。这样迎合小资口味王家卫不再是王家卫,弄这样的题材王家卫哪里是张爱玲的对手。
看王家卫的《堕落天使》已快有一年多,dvd也给了喜欢它的朋友,因为老妈喜欢这样的片,不让我看怕我也因此堕落。人老了有些东西太根深蒂固,不喜欢这样的片可以理解。可是年轻人是不是口味也让好莱坞给糟蹋了?看不到好片也只能让些自己的味觉迟钝。到最后就好坏不分了。
人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象上帝在云端里俯视芸芸众生。很多导演这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让人反胃,其实他们的作品倒还真正低人一等。因此王家卫早期作品中对人深切关注就显得格外让人感动,但这份关怀到《花样年华》里蜕变成小资的造作,让人唏嘘不已,形式多于内容,即便是形式弄得美伦美焕,总显得苍白无力。作为旗袍的广告片也许还可以,作为苦心经营的电影作品就不得不让人遗憾。
在《堕落天使》,《东邪西毒》之后希望王家卫能再给我们一份惊喜和感动,《花样年华》里看到的是力不从心的王家卫。希望他的下一部能给点惊喜,记不清名字,记得是一连串的数字,希望是一连串的惊叹号。有太多曾给我们惊喜的导演有了老迈之态。难道王家卫是下一个,希望不是。
半滩风
天使是什么?天使是男还是女?谁都无缘见上帝,上帝的书中好象也没说清楚,世上的男女便猜天使无性别之分;换个角度想天使既可男也可女。这时王家卫指着一群男女说这是堕落天使。对天使人人好奇,就 象到动物园去看猴子,或是倒退个十年二十年大马路上看老外,但对王家卫的〈堕落天使〉你的好奇心可能持续不了太久,这些人能称的上天使。别摇头,看天使你要用心看,才能看懂。
如果一群天使从天国降临到人间,你还分得清他们曾是天使吗?他们在滚滚红尘中挣扎,在猩红的血雨里撕杀,在脏得发红的脂粉扭曲变形……他们是杀手是妓女是无业游民,是一群活在undergound的边缘人。他们还是天使吗?谁说不是,就连你我普通的没有故事也可能是天使,人间天使,而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堕落天使。上帝的光芒仍照亮他们脆弱的灵魂。他们脆弱敏感的心渴望爱,渴望尊重,渴望被人承认,渴望在红尘中找到他们的 落脚点,渴望有朝一日能重回天国。王家卫以他独有的方式讲述了这样一群人间天使。
这群天使几乎都没有名字,谁知道呢,也许上帝知道。但在人间总有人间的印记,有绰号,比方说叫“金毛玲”,让人过耳不忘。天使来自天上,代表各种各样的人,我们称之为边缘的人,天使不就是在上帝的针眼里跳舞(记得某个大牌名人还研究过一个针眼上能站多少个天使)。天使站得好辛苦了,几乎被压扁,这群被压扁的人,全都用大牌明星来演,谁演都一样,天使也只是符号,所以要是我是这些大牌决不会演。一群符号天使用他们各自的生活,他们各自的经历,来发泄各自的郁闷,活在人间不容易。
这是王家卫惯用的手法。我们在《重庆森林》里就看到王家卫尝试着用这种结构的叙事风格,但王菲梁朝伟林青霞金成武演的不过是人间小儿女,结构松散,可视性不强,至少我是不喜欢。但天使的故事就不一样了,《堕落天使》里有好几个故事,但整个结构显得更加紧凑也更为成熟。对人的视觉冲击也更为强烈。记得在大学里看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镜头晃得让人受不了,看〈堕落天使〉才知道〈有话好好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我觉得这些镜头是运用的恰到好处,显得〈有话好好说〉太小儿科。
王家卫喜欢按自己的方式讲故事,对任何有个性的导演你得尊敬,当然出色的导演肯定都是个性十足的,这所以你要按照他的方式来听这个故事。
王家卫讲了一群行为怪诞的人间天使。其实也不能说是怪诞,只是不同于那些烂的不能再烂的肥皂剧和好莱坞的所谓大片。如果你除了这些片之外,其他的片你都 不喜欢的话,只能说明你的味觉细胞有问题。因为你只要从这些人的心灵出发,一切又无不契合,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场合,这些故事就有可能发生。说不定就发生在你的身上,谁知道呢?
莫文蔚演的妓女行为夸张的可怕,但她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让人能永久的记住她;杨采妮演的女杀手无疑是王家卫版的沙乐美;黎明使劲全身解数来扮酷,但杀手酷酷的外表下是无尽的苍凉和脆弱;金成武续写了《重庆森林》凤梨罐头传奇,倔强中分明透出不甘……爱情在继续挣扎在继续撕杀在继续。方式可能怪异,但感受却是相同的,如果你真愿意去感受,而不是先入为主的斥之为变态,我觉得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样的电影。
也许我们会自我感觉良好,一切都在中规中矩的所谓主流下行事,但在所谓”主流“的裹挟冲击下,”边缘“却是这样隐约可见。谁没有孤独,没有爱和被爱的无奈,没有不名一物凄凉感觉……人人都可能走到世界的尽头,关照他们的 灵魂也就是关照守望自己的灵魂。也许我们都曾是天使,我们也就是一群人间天使,守望天使的灵魂,天国真的不远。尽管结局都是死。
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每部片都在继承发展。《堕落天使》就有太多的《重庆森林》的影子。〈堕落天使〉的结构在〈重庆森林〉的基础得到发展,但故事情节上都点雷同,可能是作者太钟爱这些情节,但看片时所以觉得有了一点遗憾,古人连经过两条相同的河流都不愿意,我们何尝愿意看两部相同的影片。最不喜欢《重庆森林》里台词,那腔调听上去象是壮志未酬的文青(文学青年)的东东。也许作者本人感觉良好,比如讲凤梨罐头过期那段,《堕落天使》里原封不动的照抄,是不是这样的照抄也早该过期作废。王家卫电影的台词不怎么样,除了《东邪西毒》几乎没有一部片没有文学青年的调调。跟他的电影才华实在不配。到了《花样年华》,令人沮丧的不仅仅是台词。过分强调个人风格,形式开始占了上风,内容也就逼近了死胡同。这样迎合小资口味王家卫不再是王家卫,弄这样的题材王家卫哪里是张爱玲的对手。
看王家卫的《堕落天使》已快有一年多,dvd也给了喜欢它的朋友,因为老妈喜欢这样的片,不让我看怕我也因此堕落。人老了有些东西太根深蒂固,不喜欢这样的片可以理解。可是年轻人是不是口味也让好莱坞给糟蹋了?看不到好片也只能让些自己的味觉迟钝。到最后就好坏不分了。
人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象上帝在云端里俯视芸芸众生。很多导演这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让人反胃,其实他们的作品倒还真正低人一等。因此王家卫早期作品中对人深切关注就显得格外让人感动,但这份关怀到《花样年华》里蜕变成小资的造作,让人唏嘘不已,形式多于内容,即便是形式弄得美伦美焕,总显得苍白无力。作为旗袍的广告片也许还可以,作为苦心经营的电影作品就不得不让人遗憾。
在《堕落天使》,《东邪西毒》之后希望王家卫能再给我们一份惊喜和感动,《花样年华》里看到的是力不从心的王家卫。希望他的下一部能给点惊喜,记不清名字,记得是一连串的数字,希望是一连串的惊叹号。有太多曾给我们惊喜的导演有了老迈之态。难道王家卫是下一个,希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