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95,721贴子:14,659,504

【理性讨论】由明代服饰看现代汉服体系…第二届汉服博物馆论坛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临沂汉服社 东岛主人
新作大明江阴深衣镇楼。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5-15 20:58回复
    各位与会同袍大家好,我是临沂汉服社的东岛,由于工作原因,未能到论坛现场,十分遗憾,特委托本社管理员卡卡西同袍代读论坛发言稿。在这里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本次论坛主题是“大明衣冠论坛”,我的发言内容首先是探讨明代服饰值得学习与注意的几点,基于此,再谈一下本人对现代汉服体系的一个简单的分类。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同袍多多指点。
    明代是剃发易服前的最后一个时代,距离现在最近,可考资料较多,其服饰也历经继承、再造、流变等。我觉得值的现代汉服注意与吸收的有一下几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5-15 20:59
    回复
      2025-10-06 20:49: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③上采周汉,下承唐宋的方式值得现代汉服学习。明太祖高皇帝推翻元朝统治,“百有余年胡俗,悉复中国之旧”,明代去元服制,上采周汉,下承唐宋。比如冕服、皮弁、通天冠服、祭服等采自周汉,公服、常服、生员服饰取自唐宋。明代去元制,主要还是针对的礼服官服,而我们今日汉衣冠的沦陷,却是全面性的,那么我们的汉服复兴,也自然是从礼服到便装的全面恢复。有一些唯明派认为我们只需要接续明代的服饰即可,其他时代服饰皆是“古装”。其实我们学习明代的,岂不更应该是他“上采周汉,下承唐宋”这种传承方式么?大明之所以如此,正是出自对华夏的继承,我们现在复兴汉服,也是对华夏历史的一种梳理,对先民审美的一种全面而有扬弃的继承。是对整个历史的重新审视,是对五千年华夏的继承。
      另外,大明衣冠多是取自周汉唐宋的重要服饰,而并并非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因为衣冠展现的中国的礼仪风度与自信,自然是以盛世长朝为吸纳对象。所以在现代汉服体系中我们依然也应该参考这种原则,这样话,纵使抛开民族主义,汉服依旧是中国的盛世衣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5-15 21:02
      回复
        ④“以明解汉”的思路值得现代汉服参考。这个“以明解汉”是我在去年博物馆论坛中就提出的一种现代汉服的思路。明代吸收了前朝衣冠,但是并不是如同今日考据派一般,强调各种版型与裁剪。先秦的长衣多有小腰,即腋下的嵌片。汉晋很多短襦,也是分裁的。唐代的圆领很多前中缝并不在正前方,元半臂无后中缝。但是到了明代,服饰都是采用比较规整的平面裁剪,有前后中缝,明代做冕服、皮弁必然不会去做的非要跟周代或者汉代一样,当然这其中也有布幅宽的原因。乃至于明代的礼仪,也无非是明代人对周礼的理解与应用。当然那时候还处在整体是汉服的环境中,现在我们自然是需要更加的严格化,现在我们可以学习明代的思路,比如圆领袍、半臂、现代曲、短襦在裁剪上完全可以依照明代原则,当然目前大多数商家也确实这样做的,玄端、深衣也可以按照明人的理解去制作,并不一定非要考据到先秦。这样也更加有易于形成现代汉服体系。我也带来一件最近刚刚制作完成的深衣,其形制为江阴墓深衣形式,是典型的明代风格,体现了明代人对礼记的理解,同时也是协调幅宽变宽的现实。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5-15 21:02
        收起回复
          ⑤明代形制与义理并重的态度值得现代汉服深思。因循上一个话题,明代或者说传统中国对衣冠十分重视,但是并不是今日我们考古式的复原,而是形制与义理并重。礼记说“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以在礼书中会详细描绘礼服的版型、袖宽、用色等,但是更加强调的是所用的人与场合以及所表达的义理。有一些所谓“考据派”质疑朱子深衣,认为这是朱子的臆造,先秦深衣不这样,或者说先秦没有深衣。这种思维是狭隘而无意义的。朱子深衣的意义在于,以司马温公、朱子等人为代表的宋儒在庶民中提倡礼仪秩序,为庶民制定一套礼服,而温公、朱子并非不知道这套衣服与先前的不同,而关键的是义理的继承。及时有一天,我们挖出来一套战国的十二幅深衣,也是不能丝毫降低朱子深衣的意义的,因为只有朱子深衣是确确实实被人穿着过的。
          在明代这种状况也是如此,明代在继承朱子深衣的基础上,在考据深衣上面,也是形制与义理的并重。嘉靖七年,定忠静冠服,《大明会典》载“忠静服:即古玄端服”,明人并非不知道古之玄端是衣裳制度,是没有补子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明人强调的是玄端的义理意义,是为士大夫制定一套燕居的礼服。
          我们今日复兴汉服是为了什么,最初我们就是为了给汉民族找一件衣服,能够代表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的衣服。所以在最初的汉服前辈们在今天看来在所谓的“考据”方面并不细致,因为那时候更加强调义理的传达。也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个人是认同直裾袍、现代曲、交领齐腰襦裙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5-15 21:03
          收起回复
            以上几点是我对明代服饰在现代汉服中的作用的几点粗浅的看法,请各位同袍多多指正。基于以上几点,我提出我对汉服体系的一个划分,当然也是未必完善,只是拿出来供大家探讨而已。
            ①主流传统汉服:历史中流行较久,穿着普遍,现在便于考据也有比较强的现代功用。比如道袍、深衣、袄裙、褙子、圆领袍等等
            ②边缘历史汉服:历史中存在,但是考据不易。在礼仪与日常服饰中已不必须。马山楚墓复原衣物、马王堆复原衣物、新疆民丰县尼雅复原衣物。
            ③典型性汉服:历史中未必存在,是前辈同袍在汉服运动期初的时候根据一些绘画、陶俑等资料制作出来的,直裾袍、现代曲、齐腰襦裙。也些服饰的细节与审美也是逐渐被精细考据所洗涤的。即他们具有完备的汉服元素与审美特点。
            ④俗变汉服:容易考据,历史中短暂出现又与主流汉服不同。比如唐坦领、明竖领对襟袄等,往往是受胡风影响或者内部的一个异变。乃至于曳撒也可以算作一类俗变汉服。这类服饰的“传统性”较低。但是由于容易考据,同时有一定的优点,故而被一些同袍接受。
            除边缘历史汉服之外,其他三类可以归纳为现代汉服体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5-15 21:04
            收起回复
              原稿贴出,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5-15 21:06
              回复
                沙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5-15 21:08
                回复
                  2025-10-06 20:43: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刚过来就看到前辈的帖子,先顶贴
                  我想,既然是古人就已经接受的服饰,不必对一些早被广泛使用的服饰打上“传统型较低”的标签,更不能比早起的错误复原的所谓现代汉服地位还低。再者,真论“血统纯正”,有多少款式都要被打上胡风?比如圆领,古人常将其称作胡服,比起可能更本土的立领来又有多正统?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6-05-15 21:13
                  回复
                    马起来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5-15 21:18
                    回复
                      楼主说的不错 ,赞成 以明解汉 思路,大家应该多读一些明处文献,加深对明代服制的理解。


                      IP属地:山东23楼2016-05-15 23:26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6-05-15 23:48
                        回复
                          你是哪条路线的?我觉得你太左了吧,制礼作乐真心是属于古代统治者的权力,不要来不来就是明朝怎样,现在早就不是古代礼治逻辑能够生存的世界了。礼治只有在君主国才有生存空间,在共和国是没有条件生存的。
                          没有君主,一旦放开标准就是群魔乱舞。我觉得还是民族服饰路线比较有前途。
                          当然,共和国的民族服饰有一定的标准。


                          25楼2016-05-15 23:54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05-16 06: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