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古玩吧 关注:4贴子:59
  • 2回复贴,共1


1楼2016-07-08 20:38回复
    青铜器铸造工艺及特点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什么特点吗?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专家告诉大家,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包括了:块范法;失蜡法、分铸法和焊接法。这几种青铜器的铸造方法都各自的特点。“块范法”又被叫做“土范法”。在商代人们就用“块范法”铸造青铜器了。“块范法”是当时应用最广泛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了。那么现在我们马上来介绍下“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青铜器的铸造材料:就是青铜,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很高的抗磨性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铸造青铜器必须解决采矿、熔炼、制模、翻范、铜锡铅合金成份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锅的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包括了“块范法”和“火蜡法”。  1、块范法:商周时代最先接纳,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要领。以铸造容器为例,首先足制作容器的模子。模子在铸造工艺上也称为模或母仪;然后根据容器模子的大小和外表纹饰的庞大程度,易于从容器模子上脱下,再把土壤支解成数块密实的敷在模子外表,待泥二E成块支解脱离容器模子后,就形成了容器外表的外范,也就是范块;此外还要用土壤制作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内范;然后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是模子腔体,也就是容器器表的厚度;最后将熔融的铜液注入内、外范之问的空隙内,待铜液冷却后,除去内外范就是我们需要的容器。其具体过程是  (1)制模:模即模子,亦称为"母仪"。其原型可自行选择,也可自行制作,现成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子。具体选用啥子原型或模子要思量其铸件与内外模脱离的方便。一般来说形状简单的如细长扁平的刀、削,模子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模子可以用骨、石镌刻而成;对于形体较大的鼎、彝等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铸体与内外范脱离。  由发掘出来的掘客的实物证实,陶质模子最为常见。陶质模子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十.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物适量的水,以保汪模子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避免在其塑成之后因为干燥、焙烧而发生龟裂。此外模子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镌刻纹饰。泥模塑成后,置于窒温中自然干燥。在模子干燥至适当的硬度时举行纹饰镌刻,对于结构严密谨慎、规范整洁的纹饰,一般先在模子素胎表面用色笔拟稿,而后再举行镌刻,高出器表的斑纹则用陶泥堆塑成形,然后再镌刻斑纹。泥模制成经焙烧成陶模后才能用来翻制内外范。  (2)制范:即制作内范和外范。制范同样要制备适当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土壤和砂。通常外范粘土含量较多,内范砂的含量较多,颗粒较粗。二者泥料之中均有植物质,如草木屑,以削减收缩,利于透气。  备制范的土壤要颠末晾晒、破碎、分筛、混匀,并插手适当水分,再颠末反复摔打、揉搓和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软硬程度适当、定性,成为得心应手的翻范泥料。在模子上翻制外范是块范铸造的中间环节,技术性很强。对于型制简单的实体器物如刀、戈、镞等,只从模子上翻制左右两个外范,外范合体即可浇铸,此种外范称为二合范。而翻制空心容器的外范则很庞大,要对外范应该分为几块,又如何分隔为界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范泥在模子上是堆贴而成,并用力压紧。这两个环节的成功于否从根本上决议了铸器的精美程度。  而对丁内模的制作则比较简单,常有以下两种要领:一足在模子上翻制好外范以后,再将模子表面适当刮削成为内范,刮削去掉的厚度就是所要浇铸铜器的厚度。二是把模子做成空心的,由其腹腔中脱出内模,再将脱出的内模和底座连成'体,最后套合外模举行浇铸,此种要领适用于大型器。  (3)浇铸:将已焙烧好且装配成套的内外范,捆紧后糊以泥砂或草拌泥人窑烧烤预热,预热的温度以400~5OO度为佳。预热好的范体需颠倒夯埋于沙(湿沙)坑中,以防止铜液压力将范涨开和范体倾圯引起铸工的意外毁伤。最后将熔融的铜液(1100~1200为宜)注入模子底部的浇口。倒着浇铸器物可以将气孔和铜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铜液在外范上、中部形成清楚致密的饰纹。浇时髦应注重在浇口和气孔充满铜液截止。速度以快而平为佳,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可脱去内外模取出铸器。  (4)修整:铸器在除去内外范之后还要举行修整。在颠末锤击、锯挫、錾凿及打磨,消去多余的范痕、毛刺、飞边之后,使铸件更为细致精美,如许才算打造完毕。  2、失蜡法:失蜡法指用容易熔融的材料比如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雕塑成铸器的模子,再在模子表面用细泥浆浇淋形成一层精微细致的泥壳,然后在泥壳表面上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成型,经烘烤使泥壳之内的蜡油熔融流出形成铸器空心腔体,最后向空心腔体内浇铸铜液,在铜液凝固冷却后,除去泥壳即得光洁精密的铸器。战国、秦汉以后,尤其是隋唐至明清期间,青铜器的铸造多接纳失蜡法。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通常会在器表遗留大小不等的砂眼,一方面或因材质不纯,另一方面是整模铸造,模体严实没有发泄孔,铜液灌注不到之处所致。  3、分铸法和焊接法:青铜工匠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分铸法。分铸法是先将器物的小件如提梁、把手等浇铸成,再将小的铸件嵌放在器的主体范上加以固定,与待铸青铜器固定部件或活动部件的空腔套嵌在一起,中间杂用范料隔开。这样,先铸的部件和器体就能固定或套铸在一起了。但有的器物铸造不是这样的,而是完全相反的步骤,即先铸器体,再合铸附件或附饰。这种将分铸好的器身和耳、足等附件联接起来的方法就称为焊接法,其实焊接法是分铸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有时也称分铸焊接法。  在商代,出现了最早的分铸法,但比较繁复讲究,只在铸造形制较为复杂的青铜器时才使用。到了西周,绝大部分青铜器的附件都采用了分铸法,制范时仍然把器身和附件合在一起做一个整模,再从整模上翻出分范,这样做出来的器物比起后来的分铸法显得有一点拘束。到了春秋中、晚期,不但器身和附件分别单独做模,而且器身也按着形制的弧度做出许多模,器型也因这样的方法而变得精美细致。这个时期的焊接技术仍采用商、西周以来的嵌入法,即把预先铸好的附件嵌入器身范上,进行一次浑铸,而且比以前使用得更普遍了。还有使用方块印模法印铸花纹,最早见于河南辉县甲乙墓出土的属于春秋中期偏晚扁圆形壶。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特点:  1、生产规模大。  2、分工细致。  3、种类繁多,器物精美,器型多样。  4、工艺精美,浑厚凝重,刻有铭文,花纹繁复。  青铜器铸造工艺及特点?现代仿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一件完美的青铜器高仿制品,它的外形、纹饰、铜质、铸痕、锈色,尤其是韵味,必须与原古物相同。其制作过程分为:铜胎制作和整体做旧处理两个过程。  


    2楼2016-07-09 16:56
    回复
      2025-11-25 09:50: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楼2016-07-09 17: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