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有那么一刻“奕宏如此……”
人都会有那么一刻……
或喜或悲……或激情或落寞……或暗自感伤或豪情万丈
奕宏是演员,他的那一刻应该是来的更猛烈些吧……
我继续品读这样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把角色塑造到骨髓里的人
人的优秀不是外露的,越是优秀的人往往越是需要别人去挖掘,需要旁人心沉静下来去想、去看 ……
看袁朗的时候,觉得好像奕宏本人就是这样的性格,觉得也许他比谁都是本色出演,所以看起来,就觉得他绝对是睿智跋扈到极点的有点幽默有点深情但还有些小小的坏的人
而看记忆的证明时,感觉一点都不一样,也许是体裁的沉重吧 ,那里面更多的是随着尚文的沉重呼吸所引起的我的心跳也是沉重的,哪里总是让我无法释放压抑的情怀,甚至是看的时候就想找个地方大哭或者大笑,总之就是不能正常的想象,所以,看的我,心很虐,真为周君尚文而虐……
而冷静下来当对比两剧的表演时,狠狠的发现了奕宏两年间的进步……除了角色的魅力以外,奕宏的表演更负有自然元素,脱离了表演的框框,让我们随着袁朗的笑而笑,随着他的思而思,随着他的愤怒而怒,也随着他的落寞而神伤……
这两年到底经历的是什么,怎么经历的,我们也无法知道
看过杨阳导演的一篇访谈,她说她得了好多的奖,因为记忆的证明,但很遗憾很遗憾剧中的主演没有拿到什么奖(这里尤其是奕宏,因为记忆里角色镜头的分散,使得奕宏的演技并没有得到最好的展现),该红了,却没有红……
一个演员是不是红不要紧,而当身边所有的人都觉得应该红,而自己还是那样,那么心理不会落差吗?不会难受吗?
品读之时,我发现,奕宏还是不温不火……
他是学院派的人物,本身在大学的四年就已经沉淀着自己,努力的积累表演功底,或者说,应该是痛过了,就不知道感伤了,哭过了就知道笑的感觉更好……其实生活不过就是这样,段奕宏,就是一个话剧演员,这里面简简单单的……
(哦,是的,我懂了……)
奕宏,你的演技是因为从表走到了心,不说你超脱了,因为那样的语言与你的品格来说过于张扬,不适合你,应该说,是你认识了自己,认清了自己……你懂得你自己和欣赏你的人都需要你做些什么
你不张扬也不盲目的接戏
在可能的情况下接自己觉得可以锻炼自己的戏
看访谈时,你说你不太适合参加太多访谈类的节目,你说你放不开
记者问到,那面对粉丝呢
你说那不会紧张“因为我知道他们来找我看我,已经是很大的勇气了,我心理懂……”
在我看来,也许对于你而言,欣赏你的人从来就不是什么粉丝吧,至少在你的心理没有把他们定义成粉丝,而只是一个分享你作品分享你创作的朋友吧
你这样低调,让我认为你就是一个话剧演员,而不是影视剧演员,你的工作就是舞台,而不是什么访问,什么炒作,什么代言,什么商演之类的
(前两天我和几个朋友聚会,到一个酒吧里,那里面有个歌手,唱的歌很好听,因为常常去,所以熟悉了,那天我忽然问了问他:怎么没去参加某“快乐”类的比赛呢,他说:“因为我在这里沉淀着,所以我才能唱歌深刻到你们心……说的时候,他的声音好平静啊……”)
面对奕宏,我想起了这个歌手的这句话,我也忽然明白奕宏原来你也是如此的吧……
记忆的证明里尚文儒雅也果敢还很顽强,奕宏的表演非常的到位,让我们的心也随之沉重……
但一个优秀的演员让观众感动让观众哭是容易的,而让观众哭了还能笑,笑着的时候还想沉思,沉思之后能反省,反省时也许会落泪,这就很不易……
而几年间,奕宏就在不红,不是明星的心态下把自己沉淀成了一个优秀的演员,一个让自己的角色有了段式灵魂的演员……
对比袁朗和尚文,我发现袁朗也有沉重的时候,但多了些睿智;不缺乏一丝的善良,但却多了更现实的思考;没有丝毫的做作,角色和奕宏都融为一体……
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却在一个人的演绎下赋予了同样动人心扉的灵魂
这只能说,时间让奕宏历练,历练了更多的功力,历练了更能驾驭角色的能力,而不变的是因为他的本质他的人他的心没有变
品读到这里
我豁然开朗,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因为袁朗而来到这里,……却是因为段奕宏而留下的愿意长相守的真正的原因吧……
我是如此,我的朋友亦如此,那么大家呢?
这一刻,我们停留,不是为了这个叫做段奕宏的演员吗?一个优秀的话剧演员。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长相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