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我要说一下。据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是这样的,大部分民间艺人使用的二胡要求相对可以比较低档,他们在使用二胡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二胡民间乐曲的特点之一是传袭在上把位的广泛应用。现代二胡在制作工艺上已不局限于对低把位音色音量的要求,我们现在对琴音的好坏判定往往更趋向于向更高把位的发展,不管怎样,制琴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会影响到二胡的固有特性,一把即便是十分低档的二胡在上把的发音也会是很不错的。第二,二胡民间乐曲与学院派二胡曲的最大区别在定音与音准区别。民间乐曲的二胡定音十分灵活多变,比如阿炳的二泉琴,其琴与音都是特殊的,但未必是最好的琴最好的弦,但曲子是最好的最适合的;再比如孙文明的琴都是他自己制作改装的,其十余首曲不部分都是特殊定音的。再说音准,学院派的曲子是作曲家根据国际定音标准按照曲作模式而创作的曲子,可以说乐曲发音的准确性就是评判标准,为了和国际接轨,对二胡高音高把位的要求也十分高。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文化传承也十分地域化,多彩化。民间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子,由于不同地域人们对艺术的创作都带有本地域民族自身特点的东西,而在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东西里面,音乐跟语言一样,同样显得尤为突出。就二胡曲而言,在我们这儿的特点就是江南丝竹,近十多年来,陕西的秦派二胡也在金伟老师的努力下逐步确立。在这些从民间来的曲子里,我们会发现里面的很多特色音其实就是“不准音”,包括河南山东的大滑音,这些在曲谱上都无法标明的。所以说民间的与我们认知的学院派的音乐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对于二胡优劣与使用对象我们也要加以区别,比如一个不可能去使用高把位的民间艺人他需要的二胡的音质音色等各项要求只需他自己认可就行。(本文出自二胡吧的枵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