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数学吧 关注:215贴子:1,179

【低年级家长必读】读题虐我千百遍,我待读题如初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常听家长吐槽孩子不会读题的问题,尤其是每次考试结束拿到试卷之后,这种现象更甚。而且所描述的问题还基本都差不多。


1楼2016-12-20 10:24回复


    2楼2016-12-20 10:25
    回复
      2025-11-17 21:56: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要么问题是酱紫

      这孩子,明明试卷上的字都认识
      就是不好好看题目


      3楼2016-12-20 10:25
      回复
        要不就是酱紫

        在试卷上错的题,回家我给他读题他又做对了...
        真弄不懂他到底是学会了还是没学会


        4楼2016-12-20 10:25
        回复


          6楼2016-12-20 10:26
          回复
            相信很多家长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都遇到过这个问题,“读题”这个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小事,可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谓是一“顽疾”。


            7楼2016-12-20 10:26
            回复
              为了帮助家长们能解决孩子读题的顽疾,今天高小狮特意邀请了卓越高斯数学周祥玉老师聊聊如何有效整治“读题”这个顽疾。


              8楼2016-12-20 10:26
              回复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读题这件小事。对于阅读经验非常丰富的我们来说,读明白一道小学低年级的题目似乎问题不大,于是我们也就更难明白为什么孩子不能好好读题这件小事了;假如我们能换位思考,想想当年我们在这个年龄段是怎么过的,可能在对待孩子读题这件事上我们会更多一些宽容和耐心。


                9楼2016-12-20 10:27
                回复
                  2025-11-17 21:50: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简单的“读”字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
                  读字
                  这是孩子们在攻克“读题”顽疾的第一大考验。对于一二年级的同学来说,识字量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对题目的解读。
                  读句子
                  很多孩子识字不少,可还是会遇到“我知道每个字是什么,可连起来我就不知道它在说什么”的窘况。所以,识字之后对题意的理解又是一大难关。
                  读数学语言
                  很多小朋友在理解了题目意思之后,依然有种脑袋空空、无从下手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把文字的意思转变成数学语言。


                  10楼2016-12-20 10:27
                  回复
                    选择图文结合的绘本,通过听故事理解文字
                    现阶段的小朋友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日常接触较少的物事。家长们在选择儿童读物的时候应留意内容是否具体生动、贴近生活,像那种故事性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外加一两句简单描述的绘本是较好的选择。


                    12楼2016-12-20 10:28
                    回复
                      另外,现阶段小朋友的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孩子一开始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一边逐字读给他听,一边用手指的动作引导他关注每一个字的字形,同时读出每一个字的发音,这样,他就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着把自己听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在以后的阅读中,他就能对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同一个字有一定的亲切感,才能不断加深、丰富对该字的理解。


                      13楼2016-12-20 10:28
                      回复
                        从听识阶段向口述阶段转变,让孩子学会复述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后,我们可以慢慢地将被动式的输入模式转化为主动式的输出模式。在这个阶段有三种方法可以给大家参考:
                        朗诵法
                        在识字的后半段,家长可以尝试鼓励孩子模仿大人正确的读音,将书本内容朗诵出来。研究发现,朗读图书是最简单、最方便的一种指导方法,对儿童早期的阅读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4楼2016-12-20 10:28
                        回复
                          讲故事法
                          朗诵一段时间后,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脱离书本,用角色扮演或故事描述的方式将情节、内容复述演绎出来。这是在图书阅读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进行的延伸学习的方法,对儿童的语言、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复述,也就是换一种语言表达。这里除了可以在阅读中进行锻炼,平常家长和孩子玩游戏也可以涉及一些,比如说和他玩“我说你猜”,这个过程就能很好地帮助他积累语言文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15楼2016-12-20 10:29
                          回复
                            讨论分析法
                            讨论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围绕同一材料,提出一定问题,进行相关讨论的方法。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对与错;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留意记录孩子的思维回路,以便之后采取更好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
                            通过双向互动的探讨问题方式,孩子对阅读材料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将接收的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地分析和综合,扩展了自己的猜测或修正自己的预测,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16楼2016-12-20 10:29
                            回复
                              2025-11-17 21:44: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数学文字生活化,生活现象数学化
                              有了一定的文字积累,并能正确理解文字含义之后,就需要引导孩子把文字意思转变为数学语言了。
                              方法虽然很多,但只要记住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很多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为了切合孩子思维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家长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再慢慢地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来。


                              17楼2016-12-20 1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