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可谁能免一死呢?不管你的身体再健康,也挡不住年龄的增长,身体部件的衰老,不管科学再发达,也难以让人长生不老,而这一切都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是依赖自然而生存的,可相对于自然,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可人的体质主体基本上是不变的,这一点我们从人的基因一生不变就可以认识到,而自然呢?却在不断周期变化,如果我们的体质能够及时顺应自然,就会保持健康状态,如果体质难以顺应自然,疾病就会应运而生,如果矛盾激化,小病就会成为大病,最终不治。因此,生老病死是大自然规律,谁也逃不掉!
有的人生命很长,有的人生命却很短,茫茫之中自有天定,可绝大多数人对此茫然不知,甚至对此完全否定。理由是显然的,人与自然本性上是对立的,否定对立面永远是人的本性,因此,每当真正的科学观念出现的时候,一开始都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与反对,相反,那些以“人为自然中心”的学说一出现,都会引起人们的欢呼,如科学万能论的出现,量子力学对因果关系的否定,人们终于长抒一口气,仿佛人类终于不再受自然制约了,成了自然的上帝。
中国人否定决定论,与科学的西化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些人把它作为影响中国科学发展的总源头,说决定论制约了人的积极进取。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大家,都是相信自然规律决定一切的,也正是由于规律的客观存在使科学家们对它的发现充满了无穷的期盼,如果根本没有规律,科学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科学家的研究动力何在?
回顾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知道,决定论在人类历史上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在宗教时代,决定论是绝对的主角,西方有上帝决定一切,中国有天地人三极之道决定一切。即使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很早就确立了自然规律决定一切的理念,也正是相信这个决定万物的自然规律的存在,科学家们才有无穷的动力探索它。科学上否定决定论的时间只有区区一百多年,它是在量子力学出现之后才伴随而生的。你愿意几千年的哲学思辨, 还是愿意相信不到一百年的量子力学?
中国的官方一直是拒绝决定论的,觉得它影响了科学的发展,是封建迷信,其实,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迷信,而是对西方科学的迷信。要知道,中国科学的发展在十七世纪以前都远远领先于西方,而这都是中国式的决定论占据主导的时间,显然,决定论只会让科学家们对规律的发现更有信心,而不是影响科学的进步,如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最坚定的决定论者,可他们做出的成就非常人能比。
况且,决定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实质的影响,因为人性根源于物性,任何哲学都不可能改变,更无法让人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即使你给他讲一百遍决定论,他也相信,人们也不会坐吃山空,君不见绝大多数对此信者都是文化程度相当高的人。
现代人活着很累,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无知有关,你违背了自然规律,大自然就惩罚你,人能不累吗?看看古代的文化史就知道了,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充当着治病救人、防病治病的角色。因为哲学一直试图告诉人们,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可它又是不可抗拒的,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你要想活着更好,就要懂得自律,你扩张得越厉害,你越痛苦,只有处处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使自己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生活才变得踏实自然。
看看那些长寿人的经验就知道了,“德”字当先。德在古代通“得”,道德的本义就是顺应自然之道才能真正地得到,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一无所获,怎么才能够更好地得到?那就是约束自己,使自己和发展的自然或社会相和谐,顺应社会就会事业顺遂,顺应自然就地身体健康,这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与西方征服式的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是依赖自然而生存的,可相对于自然,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可人的体质主体基本上是不变的,这一点我们从人的基因一生不变就可以认识到,而自然呢?却在不断周期变化,如果我们的体质能够及时顺应自然,就会保持健康状态,如果体质难以顺应自然,疾病就会应运而生,如果矛盾激化,小病就会成为大病,最终不治。因此,生老病死是大自然规律,谁也逃不掉!
有的人生命很长,有的人生命却很短,茫茫之中自有天定,可绝大多数人对此茫然不知,甚至对此完全否定。理由是显然的,人与自然本性上是对立的,否定对立面永远是人的本性,因此,每当真正的科学观念出现的时候,一开始都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与反对,相反,那些以“人为自然中心”的学说一出现,都会引起人们的欢呼,如科学万能论的出现,量子力学对因果关系的否定,人们终于长抒一口气,仿佛人类终于不再受自然制约了,成了自然的上帝。
中国人否定决定论,与科学的西化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些人把它作为影响中国科学发展的总源头,说决定论制约了人的积极进取。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大家,都是相信自然规律决定一切的,也正是由于规律的客观存在使科学家们对它的发现充满了无穷的期盼,如果根本没有规律,科学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科学家的研究动力何在?
回顾历史,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知道,决定论在人类历史上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在宗教时代,决定论是绝对的主角,西方有上帝决定一切,中国有天地人三极之道决定一切。即使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很早就确立了自然规律决定一切的理念,也正是相信这个决定万物的自然规律的存在,科学家们才有无穷的动力探索它。科学上否定决定论的时间只有区区一百多年,它是在量子力学出现之后才伴随而生的。你愿意几千年的哲学思辨, 还是愿意相信不到一百年的量子力学?
中国的官方一直是拒绝决定论的,觉得它影响了科学的发展,是封建迷信,其实,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迷信,而是对西方科学的迷信。要知道,中国科学的发展在十七世纪以前都远远领先于西方,而这都是中国式的决定论占据主导的时间,显然,决定论只会让科学家们对规律的发现更有信心,而不是影响科学的进步,如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最坚定的决定论者,可他们做出的成就非常人能比。
况且,决定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实质的影响,因为人性根源于物性,任何哲学都不可能改变,更无法让人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即使你给他讲一百遍决定论,他也相信,人们也不会坐吃山空,君不见绝大多数对此信者都是文化程度相当高的人。
现代人活着很累,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无知有关,你违背了自然规律,大自然就惩罚你,人能不累吗?看看古代的文化史就知道了,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充当着治病救人、防病治病的角色。因为哲学一直试图告诉人们,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可它又是不可抗拒的,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你要想活着更好,就要懂得自律,你扩张得越厉害,你越痛苦,只有处处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使自己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生活才变得踏实自然。
看看那些长寿人的经验就知道了,“德”字当先。德在古代通“得”,道德的本义就是顺应自然之道才能真正地得到,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一无所获,怎么才能够更好地得到?那就是约束自己,使自己和发展的自然或社会相和谐,顺应社会就会事业顺遂,顺应自然就地身体健康,这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与西方征服式的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