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线:
提线点一般分为两点或三点,少数类型还有四点。两点提线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风筝偏飞时无法通过提线调整。三点提线相对复杂些,缺点是拴线时麻烦,优点是可以通过提线活扣连接点的左右移动来调整风筝的偏飞。
两点提线——按最常见的菱形为例,先在竖杆上找到风筝的重心,上提线点一般在骨架的十字交叉点,量取上提线点与重心点的距离,向下取相同尺寸确定下提线点,也就是说,上下提线点等距离分布在风筝重心的上下两侧。
有必要说明一下,这种对于“下提线点”的确定方法,完全是我自己的做法,仅供参考。我主要是考虑到提线点对称分布在重心两侧,更有利于风筝的旋转,并且与图纸对照后发现,有的与图纸提线点的位置也差不多,所以就一直这样做了。
三点提线与两点提线不同的是,上提线的两个点拴在弓杆上——以十字交叉点的竖杆为中心,在弓杆上左右量取相同距离尺寸(一般为3—4厘米,具体尺寸要以风筝大小为准)为上提线拴结点。
矩形也是三点提线,与菱形基本一样,只不过上提线的两个拴点系在横杆上,下提线点大约在骨架中心交叉点与风筝下端距离的中点。
韩式打斗上提线的两个拴结点可以与矩形一样,也有拴在横杆两端的,下提线与矩形一致。也有的在上下提线点的中间位置,在竖杆上再拉一根提线,与上下提线固定,为的是拉住风筝的肚子,防止被风吹塌,这样就成了四根提线了。
巴西打斗,上提线点与矩形一样,下提线点拴在弓杆与竖杆交叉点上。
打斗风筝提线的角度与普通风筝一样,上提线要稍短于下提线,上提线越短,相应的,风筝旋转速度越快,但上提线与风筝的夹角不应太大,太大风筝就吃不上风了。以小于90度为宜。(参考12楼视频28-30秒)
提线的长度不应太短,也不要太长,太短了,提线不能掌控风筝受力的平衡,显得不平稳,太长了又容易互相缠绕,特殊情况下提线甚至会绕到风筝背后,挂住风筝的边角,导致意外发生。可以将提线向风筝一侧轻轻拉,以绕不过风筝为好。
再有一点,我做的风筝的提线,不管是普通风筝,还是打斗风筝,提线都没有系死扣,也就是说,如果是两点提线的话,从上提线点到下提线点是一根完整的线,这样可以根据放飞时风力的大小随意调整上下提线的比例。比如风大时,上提线就短些,风小了上提线就长些,左手固定住风筝,右手拉着提线,定好角度后捏住提线挽个活扣,把放飞线穿过提线的活扣,拉紧即可,等风筝放飞完毕,活扣一拉就开了,顺利取下风筝。(参考12楼视频前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