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吧 关注:4,823贴子:5,413
  • 7回复贴,共1

【民俗交流】最有代表性的八大中国民居建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永定土楼由客家人所建,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以分布广、数量多、品类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福建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是福建土楼的代表,已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南靖土楼:南靖土楼遍布漳州市下面几个县的土楼,因其造型奇特、设计巧妙、规模宏大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成千上万的南靖土楼堪称“土楼王国”,在这里,最高的和贵楼、最大的顺裕楼、保存最完好的怀远楼等都是值得一看的土楼代表。

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是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在这里完整地保存着,千户苗寨洒落在群山之间,夜晚万家灯火,更是雄伟壮观。这里就像是一个露天博物馆一样,了解苗族历史和文化,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的必来之地。

开平碉楼: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与创新的结晶。开平碉楼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同风格不同宗教以及中西方的建筑元素在这里和谐的融合。著名的电影《让子弹飞》也在这里取景过,开平碉楼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哈尼族村落:哈尼村落建于崇山峻岭中,巧妙和谐地融入大自然中的森林、江河、梯田之中,隐秘于大自然中的古村落藏着哈尼人的故事,哈尼人就在这幅员广袤的土地上勤劳耕耘,开凿出了世界闻名的、壮美的梯田。这里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村落之一。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宫庞大。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封建时代豪门大家的雄壮气魄。这里也是国内数十部影视拍摄基地。

宏村:宏村是以徽派建筑为特色的村落,位于黟县城西北角,地势高,经常浓墨重彩,如同一幅秀丽的水墨画,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古村落人独创“仿生学”之先河,形成了“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被称为“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住宅,住宅用竹子建造,留有高脚栏干,分上下两层,故称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堆放什物和关家畜、家禽。傣族竹楼是傣族人智慧的结晶,是克服艰难生活条件的乐观和智慧的表现,也是中国特色民居的代表。


1楼2017-03-09 12:09回复
    南靖土楼 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南靖土楼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甚为奇特,由粘土、糯米、红糖、竹片、水组成,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   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世界遗产有:怀远楼、和贵楼、田螺坑土楼群及河坑土楼群。   华安县沙建镇“齐云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规模最大:直径超过70米的大型土楼有5座,最大的是诏安县官陂乡“在田楼”,直径达94.5米,有“超级土楼”之称,结构最奇: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尤其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南靖土楼 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和蔚为壮观、美不胜收的土楼群。


    2楼2017-03-09 12:10
    回复
      2025-09-12 20:11: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4楼2017-03-09 12:12
      回复
        鸡罩房——哈尼族村寨里造型别致的建筑
          哈尼族的住宅主要有落地式鸡罩房和土掌房二种。鸡罩房形如倒扣在地的鸡笼。舂土为墙,用四根中柱穿洞套榫,顶着中梁,两边山墙用杈子撑顶梁,以竹杆为椽,茅草盖顶。

          普洱的哈尼族和元阳哈尼族,民居住房普遍是鸡罩房,舂土为墙,栗树干做柱子,房据低矮,可抗风和增加室内温度,防风防火,冬暖夏凉。


        5楼2017-03-09 12:12
        回复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开放几年来,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 “山西的紫禁城”。首都一家报纸曾以“王家归来不看院”的醒目标题发表长篇报道,在北京及周边省市引起了广泛关注。朱镕基、尉健行等当时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余秋雨、王鲁湘等视察王家大院后,亦都欣然题词赋诗,给予很高的评价。


          6楼2017-03-09 12:13
          回复

            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
            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

            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这种环境。


            7楼2017-03-09 12:13
            回复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

              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千姿百态,种类繁多,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体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巧妙,功能齐全,尤其是圆形土楼,形状更是别具一格,曾经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核反应堆。
              福建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8楼2017-03-09 1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