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博文,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 背景

这双 3 代是 17 年 2 月初以 400 多块的价格在「识货团购」上看到,然后收下的。之前一直想入手「韦德之道」的正代球鞋,但苦于价格太高没法剁手。所以到现在 400 多的价格果断入了。由于之前要上班实学的缘故,平均一周打球 2 次,有 室内塑胶地 也有 室外水泥地/硬质塑胶 ,这对「韦德之道 3 」和「超轻 10 」、「使节 8 」换着穿。我的位置是 控卫 ,打法偏向 投篮 ,类似 「库里」 的打法,投多于突。
# 保护性

保护性 是我对一双篮球鞋最看重的地方,所以要放在第一个部分来写。先从后跟说起,整个球鞋被如图一圈红色的硬塑胶包裹着,红色硬塑胶包裹着的这部分是非常稳健的。后跟这个红色硬塑胶的 黑色三角形 这一块是狠硬朗的,在它之上的部分都是 皮质 支撑,算不上硬朗但也不会软塌塌的,因为 皮质 本来就比 塑料纤维 的面料要来的厚实。我是比较喜欢后跟有 硬质 TPU 支撑的,不管是内嵌还是外镶。虽然这双球鞋后跟并没有 硬质 TPU 的支撑,但我在实战过程中能感受到这双鞋后跟带来的稳健感。它就是一直坚挺着的感觉,可能这就是 皮质鞋 的特点。

接着是 中底碳板 。这块 碳板 是真的又大又硬,你大力按一下根本不为所动。这双鞋整个鞋底的稳定性得益于这块 大碳板 ,表现十分稳健。但这里也有个问题,因为这碳板过于大和硬,有时实战中会感到脚掌在这一块会有点不舒服,甚至会穿到有点酸。

最后是 防侧翻 。从这个角度应该能看到球鞋侧面突出的一块,实战过程中我是没有什么侧翻的顾虑的。
# 缓震
这部分就不上图,直接说实战中的感受吧。 前 B 后 C 的缓震配置。前掌 相对 后掌 是较簙的,但也算不上特别贴地,高度应该算是刚刚好吧。前掌的脚感是比较 板砖 的,用我自己的话说是「脚感迷人」。后掌是比较能感觉到缓震的,就是 够用 吧。总体来说,整个鞋底的缓震是中等偏下的评分吧,作为一双 签名鞋 这样的缓震真的是与首发价 1K 多的价格是不配的。好像说 4 代开始缓震有大幅进步,到时等降价入手试下。
# 抓地和耐磨性

经典人字纹,鞋底纹路狠深,而且材料质地偏硬。抓地力在突破第一步启动上是没有任何打滑情况的。在室内塑胶地上,这双鞋的抓地是非常棒的,一直紧咬地面;而在室外水泥地或硬质塑胶地,这双鞋的表现同样狠不错,实战多次没试过有打滑的情况。总体来说,这双鞋的抓地力是没有什么缺点可言的,不管室内室外场地,它都能一直紧咬地面,反正就是一直「噶次噶次噶次」的摩擦声。
说一下鞋底 耐磨性 ,如图,像我说的,鞋底的纹路深且材质硬,艹外场没有任何问题,高频率艹个水泥地半年我觉得都依然坚挺。
# 包裹

先说后跟的包裹吧,如图狠明显能看到这一块的填充是非常厚实的,摸上去的手感也非常软实。加上高鞋舌,穿上中高帮毛巾袜,整个脚可以被锁定注。这里说一下我认为的缺点吧,鞋舌这一块外侧也是用上了 皮质 ,内侧是 海绵 ,整个的感觉偏生硬,不能狠好地贴合住脚面,但也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只能说是一个小缺点吧。
再说整体的包裹,这是一双 皮质 篮球鞋,整个的内里我都摸过一下,内里都是海绵填充,用料狠足,可以说非常良心。在这一点上,这双鞋是对得起 签名鞋 该有的配置。整个脚穿在里面,是非常舒适的感觉。
# 重量和透气性
首先说重量,这是一双 皮质 篮球鞋,所以你不能将它和那些 纤维网面材质 的球鞋去比重量,这双鞋比 纤维网面材质 的球鞋要重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它也没到让人有拖曳感的程度。作为一对后卫鞋,我觉得它的重量是适中的,不影响实战中的突破、跳投等,不会给你像个石头一样的感觉。
然后是透气性,同样还是要说到 皮质 篮球鞋,你不能对它的透气性要求更多。反正在冬天狠保暖,夏天肯定就偏热。皮质 球鞋就算弄再多所谓的透气孔,其实都是装饰,没有任何的实际作用。但是作为一个生活在 广东 ,夏天能到 30 多度的地方的人,我穿上毛巾袜再穿上这鞋,打个 2-3 小时的球,其实也不会狠闷热。
# 总结
我看过狠多球鞋测评,这是我第一次动手写一篇自己的测评,其实也是希望用自己的语言去聊一下自己对一双球鞋的感受。毕竟不能一直享受别人的付出,而自己一味索取而不付出。
这双鞋整体给我的感受是中等偏上的,室内室外实战都没问题,完全不用担心耐磨,喜欢「韦德」然后如果还能看到这双鞋在卖的话,不妨入手。
# 背景

这双 3 代是 17 年 2 月初以 400 多块的价格在「识货团购」上看到,然后收下的。之前一直想入手「韦德之道」的正代球鞋,但苦于价格太高没法剁手。所以到现在 400 多的价格果断入了。由于之前要上班实学的缘故,平均一周打球 2 次,有 室内塑胶地 也有 室外水泥地/硬质塑胶 ,这对「韦德之道 3 」和「超轻 10 」、「使节 8 」换着穿。我的位置是 控卫 ,打法偏向 投篮 ,类似 「库里」 的打法,投多于突。
# 保护性

保护性 是我对一双篮球鞋最看重的地方,所以要放在第一个部分来写。先从后跟说起,整个球鞋被如图一圈红色的硬塑胶包裹着,红色硬塑胶包裹着的这部分是非常稳健的。后跟这个红色硬塑胶的 黑色三角形 这一块是狠硬朗的,在它之上的部分都是 皮质 支撑,算不上硬朗但也不会软塌塌的,因为 皮质 本来就比 塑料纤维 的面料要来的厚实。我是比较喜欢后跟有 硬质 TPU 支撑的,不管是内嵌还是外镶。虽然这双球鞋后跟并没有 硬质 TPU 的支撑,但我在实战过程中能感受到这双鞋后跟带来的稳健感。它就是一直坚挺着的感觉,可能这就是 皮质鞋 的特点。

接着是 中底碳板 。这块 碳板 是真的又大又硬,你大力按一下根本不为所动。这双鞋整个鞋底的稳定性得益于这块 大碳板 ,表现十分稳健。但这里也有个问题,因为这碳板过于大和硬,有时实战中会感到脚掌在这一块会有点不舒服,甚至会穿到有点酸。

最后是 防侧翻 。从这个角度应该能看到球鞋侧面突出的一块,实战过程中我是没有什么侧翻的顾虑的。
# 缓震
这部分就不上图,直接说实战中的感受吧。 前 B 后 C 的缓震配置。前掌 相对 后掌 是较簙的,但也算不上特别贴地,高度应该算是刚刚好吧。前掌的脚感是比较 板砖 的,用我自己的话说是「脚感迷人」。后掌是比较能感觉到缓震的,就是 够用 吧。总体来说,整个鞋底的缓震是中等偏下的评分吧,作为一双 签名鞋 这样的缓震真的是与首发价 1K 多的价格是不配的。好像说 4 代开始缓震有大幅进步,到时等降价入手试下。
# 抓地和耐磨性

经典人字纹,鞋底纹路狠深,而且材料质地偏硬。抓地力在突破第一步启动上是没有任何打滑情况的。在室内塑胶地上,这双鞋的抓地是非常棒的,一直紧咬地面;而在室外水泥地或硬质塑胶地,这双鞋的表现同样狠不错,实战多次没试过有打滑的情况。总体来说,这双鞋的抓地力是没有什么缺点可言的,不管室内室外场地,它都能一直紧咬地面,反正就是一直「噶次噶次噶次」的摩擦声。
说一下鞋底 耐磨性 ,如图,像我说的,鞋底的纹路深且材质硬,艹外场没有任何问题,高频率艹个水泥地半年我觉得都依然坚挺。
# 包裹

先说后跟的包裹吧,如图狠明显能看到这一块的填充是非常厚实的,摸上去的手感也非常软实。加上高鞋舌,穿上中高帮毛巾袜,整个脚可以被锁定注。这里说一下我认为的缺点吧,鞋舌这一块外侧也是用上了 皮质 ,内侧是 海绵 ,整个的感觉偏生硬,不能狠好地贴合住脚面,但也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只能说是一个小缺点吧。
再说整体的包裹,这是一双 皮质 篮球鞋,整个的内里我都摸过一下,内里都是海绵填充,用料狠足,可以说非常良心。在这一点上,这双鞋是对得起 签名鞋 该有的配置。整个脚穿在里面,是非常舒适的感觉。
# 重量和透气性
首先说重量,这是一双 皮质 篮球鞋,所以你不能将它和那些 纤维网面材质 的球鞋去比重量,这双鞋比 纤维网面材质 的球鞋要重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它也没到让人有拖曳感的程度。作为一对后卫鞋,我觉得它的重量是适中的,不影响实战中的突破、跳投等,不会给你像个石头一样的感觉。
然后是透气性,同样还是要说到 皮质 篮球鞋,你不能对它的透气性要求更多。反正在冬天狠保暖,夏天肯定就偏热。皮质 球鞋就算弄再多所谓的透气孔,其实都是装饰,没有任何的实际作用。但是作为一个生活在 广东 ,夏天能到 30 多度的地方的人,我穿上毛巾袜再穿上这鞋,打个 2-3 小时的球,其实也不会狠闷热。
# 总结
我看过狠多球鞋测评,这是我第一次动手写一篇自己的测评,其实也是希望用自己的语言去聊一下自己对一双球鞋的感受。毕竟不能一直享受别人的付出,而自己一味索取而不付出。
这双鞋整体给我的感受是中等偏上的,室内室外实战都没问题,完全不用担心耐磨,喜欢「韦德」然后如果还能看到这双鞋在卖的话,不妨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