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用原来的ID
@新世纪俊杰 回复,发现必须重新绑定手机号...
以下按原文顺序回复
援军/援军技系统:很容易想到但并不容易做好的创意。楼主的思路还是挺不错的,但是执行流程描述得有些模糊(也可能是我没仔细看)。通常意义的选将阶段是指1~2~2~1这个阶段,所以楼主本意应该是出将阶段选择援军吧?但这样涉及到一个问题,援军只能首发出将时上一名,还是每一发武将出将时都可以上一名?第二个问题是援军武将的登场状态,以扣置状态登场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展示势力/武将吗?单独展示势力在面杀执行比较困难。而且有一些援军技是状态技(比如月英),那么其援军技登场后必须亮出武将牌触发,此时是否触发援军效果?还是说仅亮出武将牌,需要触发援军效果时再直接移除?此外对于限定技类型的援军技(比如周瑜),是否援军技和援军效果只能选择一项执行?
不过,援军技强度-非援军技强度=|武将强度| 这个公式肯定是错的。很简单的例子,设计一个武将,援军技强度和非援军技强度相等,那么这个武将强度就是0吗?显而易见,两者的强度与武将强度都是正相关,只不过通常1+1<2。
锦囊篇
一时休战:不建议增加纯降速锦囊,游戏体验较差。
按兵不动:初版设计OK。第二版反而觉得不如初版。
水土勘测:强度和游戏性都不错,但设计得不像是锦囊牌...不过这个问题不大。
不得甚解:还是之前说过的,原则上不要设计主效果是重铸的牌。
暗度陈仓:后来又想了想,虽然收益明显不如无中,但考虑到无中本就是失衡的牌,倒也合适。蓄爆效果不错,而且考验对形势的把握。算是这里面我觉得最好的锦囊设计,只是不知准备替换哪张牌?
死者苏生:没问题,但无甚特点。
反间计:强度类似军争的火攻,虽有用但偏弱。很考验出手时机。
装备篇
护心镜:新11基本没有多点伤害,导致其缺乏使用特点和适用属性,不太好。
玉玺:如果援军是可以登场三次就OK,只能登场一次就太弱了。
(终于能斗地主了)
不过,减少的是顺拆,对于牌堆的影响十分明显。稍后还会提到这个问题。
武将
大部分设计都很不错,所以就只说我觉得有问题和有疑惑的吧。
司马懿:野望这种神经刀技能一直是DIY的禁区(显然地,至今没有类似技能出现过)。而且对于司马这种降速武将,以及修改后的降速牌堆,触发这个技能并不困难,不会难于吕蒙发动一次博图(可能这个结论比较反直觉)。
不过狼顾很有意思。
孙权:这个改动虽然对强度影响不大,但使其可操作性下降了。利用装备区进行腾挪的能力是原版孙权使用上的难点之一。登场技是恢复原版制衡,较之于曹刘,无甚创意可言。
贾诩:援军问题不大。但作为登场武将,一出手就沦为白板的特点基本只能拿来三发,而3上限蓄爆起来实在是很难受,达成一波压制致死的周期实在太长(即便对方是3血白,也需要至少5张压制牌)而容错率却并不低,因此过于乏味。当然更可行的或许是借助乐不思蜀来两波压制,但本质还是很无聊。
刘协:设计本身是没问题,但皇权和翩仪效果是否完全一样?原则上不应该出现两个效果完全相同但名称不同的技能。
潘凤:原版技能太太太弱了,至少加强点啊。援军技强度是不错,但契合度...?
公孙瓒:这个设计很赞,不过问一下,替换武将时是否只替换武将牌和上限,而保留体力和牌?
曹丕:翻回正面时能否触发颂威?如果不能,还是不堪大用。
马谡:直接用原版挥泪能就好,无需修改。
总结:武将整体设计很不错,其他诸如锦囊、装备和新机制也很有想法。但是,我个人并不认可这一扩展的大方向——减缓节奏、强化养人。新11之所以设计成了现在的模样,除了怀旧11直接套用身份武将导致强度差距太大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限制低门槛养人的战术(虽然不出意外地失败了)。因为(低门槛的,以下省略)养人成功+对面防养成功所获得的体验感,远远不及养人失败+被养所失去的体验感。如果想朝这个方向发展,则要考虑设计出高门槛的养人战术,比如标准牌堆孙尚香养强命将、新11吕蒙养四血将这种非常考验双方操作的养人情形。而且需要有可行的防养体系与其相互制衡,不能出现类似军11那样二流玩家借助将面优势也能轻易养顶级高手的情况。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这么用心而且质量不错的DIY还是很值得支持的。可以引入面杀测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