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吧 关注:220,116贴子:4,037,096
  • 9回复贴,共1

给徘徊在考研与否之间的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学快一个月了,也就在煎熬中度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大三了,周围的同学都确定了自己的方向、积极的投身其中了:立志考研的,占好了自习室,报了考研班,每天早出晚归上自习;决心考公的;买了辅导书,广泛的收集信息,准备拼一拼;毅然直接就业的,继续着大学的节奏,反正还早呢...............只有自己,还徘徊在考与不考之间,犹豫难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家里的条件一般,姐弟二人七年的大学已经将父母折腾的够呛了,一天天老去的父母亲拼命的劳作,同时拼命的节俭,供养已二十多岁的自己读大学,原本感觉已嗅到秋天收获的的味道,可是这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快,本科生毕业生通货膨胀的速度堪比开春地里的麦苗!很明显的可以改变命运的出路现在被炒得火热的是考研,然而考研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一个农村家庭里的学生意味着什么呢?至少三万块大洋、进一步延缓两年的就业,对于两位已入衰年的老人恐怕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还是明确的表态只要自己愿意他们将会是全力的支持)!
          研究生毕业之后也许会有更多机会找到相对要好一些的工作,弥补学费的投入也许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然而真的不知道在这三年的学习期间,父母需要透支他们多少的生命才会得到他们应得的回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赌注是否有些大呢?年轻的自己真的是难以取舍了。
生命的追求 年轻的梦想
         无法否认的是,“研究生”对于所有的本科生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尤其是在中国对于一名农村学子历经十几年不懈的奋斗才会有机会有资格去接近的一种生活,一种身份,一种荣耀!面对唾手可得的机会,失不再来的机会,放弃,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悲壮,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将自己的梦想与美好建立在别人的血和汗之上,在任何时代与地方听上去都是如此的不可理喻与不可忍受,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要这样定义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呢,我们年迈的父母?



1楼2009-03-13 21:31回复
    我的情况跟你类似但比你要好一些,我一定要考 研的,为什么自己不能靠自己来解决一部分费用,自己努力一些,总会好的……因为我喜欢我的考研方向,喜欢学我想学的东西……我很知道你的感受,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支持你……


    2楼2009-03-14 10:30
    回复
      2025-09-10 10:14: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21.26.79.*
      1楼的,我也是一大学生家长,孩子在山大读书,读大一。也许08年孩子能够超常发挥吧,所以考了山东大学,高考前,我以为她能考上河北大学就不错了。关注教育,所以没事时,也到各校的贴吧看看。
      我也是学生家长,所以我劝你,坚定信心,好好复习,考研吧。这几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太难了。不会有太好的工作。作为家长,孩子只要能成才,自己吃些苦,受点累,算什么?


      3楼2009-03-14 19:39
      回复
        • 222.222.157.*
        致敬!


        4楼2009-03-14 20:02
        回复
          • 211.138.5.*
          向天下最伟大的父母致敬!


          5楼2009-03-15 22:29
          回复
            • 221.192.238.*
            或许经济危机给了我们考研的机会


            6楼2009-03-16 08:20
            回复
              • 121.26.52.*
              天下父母都是伟大的!!!相比之下,可能有工作上的差别,职务上的差别,钱多与少差别,但对子女爱,都是深且广,纯而真的。


              7楼2009-03-16 20:03
              回复
                • 121.21.132.*
                谈谈本科生就业与考研的“机会成本” 
                金融风暴吹袭下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日益严峻,数百万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更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心。金融危机导致本科生(包括所有大学)就业难,就业难导致考研热。 然而,面对本科生就业与考研的“机会成本”应如何计算尼? 
                人们做出选择是为了实现最大化的目标,为了某种选择而放弃其他选择就会产生“机会成本”。选择读硕士生就要放弃就业机会,如果本科生就业的年薪3万元,读一年硕士生的“经济机会成本”就是3万元。当然从“社会机会成本”来讲,其他条件同等下硕士生高于本科生。所以说,选择读硕士生从“经济机会成本”来讲就必须放弃“年薪3万元本科生就业”。 
                如果一个人的生存问题解决了,就考虑向上发展的问题了,所以家庭背景好的学生追求的就不是“经济机会成本”而是“社会机会成本”了,正所谓“人穷志短”,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区别吧!


                8楼2009-03-17 22:41
                回复
                  2025-09-10 10:08: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1.136.222.*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楼主是领*考研的托吧.还有三楼的.


                  9楼2009-03-19 16: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