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第一部群雄逐鹿)
比比爱思.hupu.康姆/5627045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第二部赤壁鏖战至24集)
比比爱思.hupu.康姆/5557524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第三部三足鼎立)
比比爱思.hupu.康姆/5641924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第四部南征北战)
比比爱思.hupu.康姆/5696974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第五部三分归一)
比比爱思.hupu.康姆/5713749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后记)
比比爱思.hupu.康姆/5717184
帖子后面再加.html
说下个人观点:
老三国文戏第一,编剧古文功底相当深厚,部分改编台词演义有本,但文尚粗糙,电视剧改编反更高一筹,某些自创段落简直精彩绝伦,天一无缝,比如曹操在袁绍墓前念湿。曹老板横槊赋诗,配的是盘鼓舞,曹子建唱箜侯引,配甩袖舞,人物契合建安文学魏晋风骨,可以说至今无出其二。
诸葛村妇的一气呵成的功力就不用说了,怒斥群儒台词写得比演义本身更好。演义的怒斥其实有话本模板,比较呆板拘泥,东周列国志里晏子使楚一段,差不多换个人名而已。 电视剧就把人物的生平的性格都做进去了,陆绩怀橘比较有名,河姆渡人虞翻治易就是很专业的内容了,我周围有博士学姐就做虞翻的易传。
曹老板的演技不说了,这里有个鲍国安披着军大衣念湿的段落,一抖擞瞬间还是曹老板附体。
三大不留.zhihu.康姆/膜question教/千61641125秋/万answer载/一215341204统
另外推荐下85年拍的《诸葛亮》,演员李可法,他的空城计我仔细看过,直接脱胎自失空斩,和太祖的版本各有千秋,但是太祖超越其他演员,就是能把整个青中老都演齐,人物鲜活不程式化,卧龙吟的那股魏晋人飘逸纵横的仙气,和最后五丈原那种秋风苍莽,怕除了太祖没人能把握得了。
文学性爆表不代表历史考据还原的好,城墙包砖,日式大铠,卷反,前立,阵雨织,吐槽的人应该不少。蜀汉旗这个低级错误太误人子弟,幸好CA没把这抄去。盔甲我不懂,老三国的杂兵甲个人认为大概脱胎自京戏。
说缺点,杀阵质量一直不稳定,官渡赤壁南征当然拍的好,其他就难说了,最惨的一个是徐庶的八门金锁,一个远镜头稀稀拉拉像团体操,马超打潼关那几段,看得到兵就十来个。这个大概是因为分剧导演水平和可调动的PLA群演不够的问题,还有大概就是对军事史研究重视不够,还限在演义的套路里边,搞阵法神秘化,没了阵法又像打群架。战争与和平光用画面语言和军号的BGM就能把整个史实的战役过程表达的清清楚楚,战场调动非常高超,老三国就是最高水平的官渡也拍得不及十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官渡就摆了一个行军,还没黄维兵团行军那么立体,一个会战拍的非常静态,对全战联机玩家来说,也就刚刚试探性接触一下,然后曹老板连个画面都没就崩了。
另外,上面的帖子对沈好放拍第一部赞誉有加,认为是全剧最佳分剧导演。个人对他看法不佳,沈导有资源,调度大场面在国内属于比较优秀,但其他方面短板很多。我仔细看过他的东周列国春秋,静态大场面不少亮点,但战争场面简直毁人,对动态的战场把握相当不行,某种程度在古代军事上还是军盲,左传里叙事力极佳的对政变或者会战娓娓展开的描述,比如城濮之战和诸家共谋庆氏,被他毁的一塌糊涂。战国篇在杀阵的画面上好许多,但依然只限于给个打架的过场动画,却不会描述战役(甚至战略谋划)过程,这点是《解放》三部,《战争与和平》三部,《大决战》三部和美国内啥两部,作为纪录片式历史电影超越其他战争电影的一个特色。看完葛底斯堡和众神与将军,我脑子里能把整个战役过程,战斗序列大致复盘(尤其是葛底斯堡),又不乏希罗名言和莎士比亚的桥段,有历史哲学高度的思考。
顺便养句

比比爱思.hupu.康姆/5627045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第二部赤壁鏖战至24集)
比比爱思.hupu.康姆/5557524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第三部三足鼎立)
比比爱思.hupu.康姆/5641924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第四部南征北战)
比比爱思.hupu.康姆/5696974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第五部三分归一)
比比爱思.hupu.康姆/5713749
如椽巨笔走惊雷,浪卷英雄又复回(94三国演义电视剧杂谈后记)
比比爱思.hupu.康姆/5717184
帖子后面再加.html
说下个人观点:
老三国文戏第一,编剧古文功底相当深厚,部分改编台词演义有本,但文尚粗糙,电视剧改编反更高一筹,某些自创段落简直精彩绝伦,天一无缝,比如曹操在袁绍墓前念湿。曹老板横槊赋诗,配的是盘鼓舞,曹子建唱箜侯引,配甩袖舞,人物契合建安文学魏晋风骨,可以说至今无出其二。
诸葛村妇的一气呵成的功力就不用说了,怒斥群儒台词写得比演义本身更好。演义的怒斥其实有话本模板,比较呆板拘泥,东周列国志里晏子使楚一段,差不多换个人名而已。 电视剧就把人物的生平的性格都做进去了,陆绩怀橘比较有名,河姆渡人虞翻治易就是很专业的内容了,我周围有博士学姐就做虞翻的易传。
曹老板的演技不说了,这里有个鲍国安披着军大衣念湿的段落,一抖擞瞬间还是曹老板附体。
三大不留.zhihu.康姆/膜question教/千61641125秋/万answer载/一215341204统
另外推荐下85年拍的《诸葛亮》,演员李可法,他的空城计我仔细看过,直接脱胎自失空斩,和太祖的版本各有千秋,但是太祖超越其他演员,就是能把整个青中老都演齐,人物鲜活不程式化,卧龙吟的那股魏晋人飘逸纵横的仙气,和最后五丈原那种秋风苍莽,怕除了太祖没人能把握得了。
文学性爆表不代表历史考据还原的好,城墙包砖,日式大铠,卷反,前立,阵雨织,吐槽的人应该不少。蜀汉旗这个低级错误太误人子弟,幸好CA没把这抄去。盔甲我不懂,老三国的杂兵甲个人认为大概脱胎自京戏。
说缺点,杀阵质量一直不稳定,官渡赤壁南征当然拍的好,其他就难说了,最惨的一个是徐庶的八门金锁,一个远镜头稀稀拉拉像团体操,马超打潼关那几段,看得到兵就十来个。这个大概是因为分剧导演水平和可调动的PLA群演不够的问题,还有大概就是对军事史研究重视不够,还限在演义的套路里边,搞阵法神秘化,没了阵法又像打群架。战争与和平光用画面语言和军号的BGM就能把整个史实的战役过程表达的清清楚楚,战场调动非常高超,老三国就是最高水平的官渡也拍得不及十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官渡就摆了一个行军,还没黄维兵团行军那么立体,一个会战拍的非常静态,对全战联机玩家来说,也就刚刚试探性接触一下,然后曹老板连个画面都没就崩了。
另外,上面的帖子对沈好放拍第一部赞誉有加,认为是全剧最佳分剧导演。个人对他看法不佳,沈导有资源,调度大场面在国内属于比较优秀,但其他方面短板很多。我仔细看过他的东周列国春秋,静态大场面不少亮点,但战争场面简直毁人,对动态的战场把握相当不行,某种程度在古代军事上还是军盲,左传里叙事力极佳的对政变或者会战娓娓展开的描述,比如城濮之战和诸家共谋庆氏,被他毁的一塌糊涂。战国篇在杀阵的画面上好许多,但依然只限于给个打架的过场动画,却不会描述战役(甚至战略谋划)过程,这点是《解放》三部,《战争与和平》三部,《大决战》三部和美国内啥两部,作为纪录片式历史电影超越其他战争电影的一个特色。看完葛底斯堡和众神与将军,我脑子里能把整个战役过程,战斗序列大致复盘(尤其是葛底斯堡),又不乏希罗名言和莎士比亚的桥段,有历史哲学高度的思考。
顺便养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