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吧 关注:81,028贴子:1,893,067
  • 24回复贴,共1

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合弓纲类为什么没有下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像从没有发现水生的合弓纲啊,为什么?记得中侏罗纪有个狸尾兽,也只是半水生的。


IP属地:安徽1楼2018-03-08 15:48回复
    嗯?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3-09 02:04
    回复
      2025-09-16 22:2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进化来源于随机的基因突变,很多“重要事件”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需要问为什么没有什么什么样的类群。我还想问两栖类为什么没有能在干燥的地方产卵的,头足纲为什么没有淡水的,珊瑚礁为什么没有温带的或者耐受力强的。其实无非就是没有发生过相关的基因突变,或者发生过但是没有足够的运气发展壮大,最后被扼杀在萌芽中了。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09 09:52
      收起回复
        或许是还没发现?


        IP属地:江苏5楼2018-03-09 10:11
        回复
          在楼上已经说过巧合性的重要意义,个人认为光是这一点已经足够让水生合弓纲很难出现了,不过当然我们永远也没机会知道在这件事上巧合和规则哪个影响更大。在当时这方面的“规则”很大一方面在于原始四足动物的崛起,也就是传统上说的两栖类。二叠纪时期离片锥目和壳椎亚纲繁荣壮大,主要还是离片锥目,成为了淡水环境中的优势掠食者,其中最大的普氏锯齿螈身长可能达到九米左右,这些物种占据了水生至少是淡水顶级掠食者的生态位,古生代据我了解没什么羊膜动物成功下水,中龙目也是二叠纪早期就玩完了。之后的鱼龙类也是在二叠纪大灭绝之后发展起来的,很可能是借着大灭绝留下的空缺,这也是偶然事件。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10 00:15
          回复
            另外突然想起,按照统计规律,生物进化的时间越久世代越多,越容易出现奇特的特征,而二叠纪的合弓纲总体来说特化程度比较低,而三叠纪的合弓纲总体是衰落的,哺乳形类出现后就鲜少有其他类群了。历史上从陆地返回水生的动物大多不是某一类群很原始的分支。正如很多代的微生物或细胞培养才容易遇见变异个体,或者癌变通常发生在再生旺盛的组织一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概率相等时,基数越大,频率就越高。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10 00:23
            回复
              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出现和演化有关 水栖环境适应性的程度跟繁殖方式有很大关系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3-10 04:19
              收起回复
                合弓纲应该是来不及,还没崛起多久就灭绝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6-17 01:45
                回复
                  2025-09-16 22:17: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适者生存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6-17 13:06
                  回复
                    楔齿龙科的切齿龙就是半生的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20-01-20 16:42
                    回复
                      楔齿龙科的切齿龙就是半水生的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20-01-20 16:43
                      回复
                        郎齐阿尔盖罗龙(Alierasaurus ronchii),相当于二叠纪的河马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1-20 17: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