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吧 关注:1,175,162贴子:5,469,360
  • 7回复贴,共1

转型升级“新动能”创新崛起“新常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8-03-28 17:09:00 来源:《中国改革报》
答卷:“新常宁”加速崛起
经过7年转型发展,百万常宁人民发挥聪明才智,上下戮力同心,最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7年,全市GDP总量为330.96亿元、财政总收入14.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84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9倍、1.4倍、3.8倍,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产业转型成效显著。一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0.5∶45.4∶34.1调整为2017年的16.1∶37.0∶46.9,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二是工业集群初现雏形。全市规模工业企业82家,2017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9.03亿元,成功跻身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中国五矿水口山金铜综合回收和技术改造项目(一期)建设工程顺利建成投产,积极承接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搬迁落地常宁;大力实施华兴冶化、宏兴化工等规模企业入园工程;大力发展铜压延加工,引进了江西瑞林铜业等铜材深加工企业,占地1000多亩的铜压延加工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以充分吸纳就业为目的,宜阳工业园作为主要转移产业承载地,引进落户企业32家,投产19家,初步形成轻纺、鞋类、电子、机械制造等产业群,引进广东增城牛仔服饰全产业链,打造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牛仔小镇”。三是现代农业彰显特色。“两油两叶”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已形成80万亩油茶、40万亩油菜、3万亩烟叶、3.3万亩茶叶的特色产业规模,获评为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林业工作获全国先进,成功注册“塔山山岚茶”公共商标,获评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连续两年跻身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行列,常宁茶油、无渣生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生产方式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共流转耕地43.7万亩、林地52.6万亩,发展专业种养大户442户、农业专业合作社106个、家庭农场1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旅游等三产持续繁荣,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获批,庙前景区加紧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中田村古民居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示范村,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乡村特色旅游蓬勃发展;房地产、信息服务、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快速发展,2017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5.15亿元,为2011年的2.6倍。


IP属地:湖南1楼2018-03-30 18:54回复
    城乡建设提质加速。一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建设中的瓦松铁路,结束了常宁无铁路的历史;岳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常茶高速公路列入规划,提质改造20余条主次干道,改造背街小巷60余条,新建农村公路378公里。二是公共设施加快完善。“两供两治”全面加强,塔岭水厂扩建工程建成供水,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4处、扩建1处,新建城区垃圾填埋场1个、乡镇垃圾转运站7个,建设35KV以上变电站11座,兴建64处农村集中饮水安全工程,完成351个村的电网改造,衡阳至水口山天然气长输管道拉通。三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常宁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四是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扎实推进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湘江保护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全市环境质量明显好转,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7.3%,节能减排指标圆满完成,环保工作获省先进;完成水口山第四冶炼厂环境综合整治等36个省考核的重点治理项目和167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水口山危险固废无害化处置中心,治理污染场地和重度污染土壤3000多亩;加大城乡环卫保洁和植树造林力度,完成裸露山地造林31.95万亩,列入省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


    IP属地:湖南2楼2018-03-30 18:55
    回复
      2025-09-13 03:49: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一是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全民医保、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连续5年获省先进;重点推进国家军民融合项目“北斗卫星应用管理学院”建设,让常宁拥有一所全日制重点本科大学;新改扩建12所城区中小学,新增城区中小学学位5200个;完成118所农村合格学校建设,顺利通过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被评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县和科普示范县;启动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完成23个卫生院改扩建和160个村卫生室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播“村村响”经验在全省推介,直播卫星“户户通”全面完成。二是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实施扶贫开发项目467个,减少贫困人口8141人;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773元、15,418元。


      IP属地:湖南3楼2018-03-30 18:55
      回复
        大转变带来大气象,常宁这片土地正由“灰色印象”向“绿色主题”阔步迈进。
        经济发展由“粗放增长”向“三量齐增”转变。近年来,常宁市域经济持续增长,实现了“总量扩大、质量变优、均量增加”的良性转变。2015年,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经济强县第16位;财政总收入自2007年以来年均递增达49.21%,在全市排名稳居第2位;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全省第二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IP属地:湖南4楼2018-03-30 18:56
        回复
          产业发展由“一枝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由工矿业占据半壁江山向二三产双轮共同支撑转换。
          城乡建设由“差异化”向“一体化”转变。找准突破口,打响攻坚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网络日渐完善,城市建设大幅提质,城乡面貌大有变化,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38.64%提高到2017年的48.9%;列入省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城乡形象稳步提升;社会民生由“保基本”向“普惠共享”转变,2017年,全市基本医保、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由“灰色印象”向“生态宜居”转变。近年来,按照“逐步还清老账、坚持不欠新账”的原则,关停“五小”企业197家,关闭所有煤矿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17年,全市人工造林4.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58%,较2007年提升6.98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连续6年保持在306天以上,空气优良率达98.6%。
          对照湖南省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目标,2016年,常宁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为83.4%,所有23项指标中实现程度超过90%的有13项,其中有10项实现程度已达100%。决胜之役打响,身手矫健的常宁人正向“新常宁”阔步迈进,我们已听到康宁之地上步履铿锵、全力冲刺的响亮回声!


          IP属地:湖南5楼2018-03-30 18:56
          回复
            大学的名字应该不是叫这个吧


            IP属地:湖南13楼2018-03-31 08:51
            回复
              常宁加油哇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03-31 20:16
              回复
                发几张常宁市城建图片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01 2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