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无聊”
我面无表情地关上fate extra 第9集,心中毫无波动,其实这一集从结构和内容上说应该算是一个小高潮,为什么我毫无感觉呢?
首先是稀烂的战斗画面,shaft这个组真的不擅长做打斗。尼禄和李大师的战斗比奥特曼打怪兽那先拳后脚再大招的套路还无聊简朴。对打两拳开了个大就把对面秒了,完全看不出狂化对老李在属性上的加成(所以为什么要狂化?)。然后镜头往白野那儿一切,更是搞笑,具体怎么打的我就不说了,给个gif截图大家自己体会

但这其实都不是重点,因为算算这十几年的宅龄,很多番都不是以打斗见长的,我也依然能够看得津津有味。再者,FE这次的剧情不说多有深意逻辑严密,但蘑菇作为编剧之一,还是比那些单纯的燃番和肉番要多一些心思的。比如出息了的二爷,老骑士道德底线的改变,爱丽丝的悲剧等等都是看点。主题上来说,目前来看个人的理解是:在这个无尽轮回的灵子圣杯战争中,岸浪白野作为MOON CELL中死去MASTER的怨念聚合物加上千年前岸波白野的灵魂诞生,这样一个只有憎恨感的存在找寻自我意义的过程。这种主题也算恰到好处,既可浅也可深,暗合了人对自己未来而迷茫的不安,以及自己是某些人或者某个人的影子的那种恐惧和自卑,是很容易让人读出共鸣感的。
那我为什么还是看不下去呢?原因就是最后的共鸣感,这是什么时期的人最可能有的呢?是青少年时期。因为从那段时间过来的我很清楚那种感觉,也真是那段时间最沉迷于游戏和各类番剧。一方面,它们除了有让我暂时忘记现实,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产生代入感,似乎里面的主角或配角也有我拥有的痛苦和迷茫,能以“高大上”的艺术方式去提出我有过的疑问并给出自己的答案,所以我能感受到些许慰藉。我想B吧B站的很多人也都有类似的感受,才会入了宅,觉得老师家长认为动画和游戏是给小孩子看的玩的是不对的,它们也能教会我不知道的东西,也能引导我们,并天真地以为自己会一直看下去。
但现在随着经历逐渐丰富,当年很多迷茫的问题现在已经想通,思路和人生目标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时候再看到类似的情节有时真的只会觉得里面人物幼稚做作。我惊讶地发现我有时也会冒出“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念头。想想也是,这么多年过去,我已经不满足于无脑的欢乐和浅显的立意,但是动画的主要受众依然是15-22岁年龄段的人,其实这极大地限制了创作者发挥的空间。举个例子,有没有人觉得动漫和轻小说里经常出现大段且浅显的对白?许多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的道理,非得借角色之口表达出来,甚至不惜违反场景逻辑(比如情况危急根本不可能给你说话的时间但强行解说)。我相信相当一部分创作者的水平至少是比我高的,有时我都能想出更巧妙的表达设计为什么他们还想不出来呢?后来想想其实不是他们想不出来,而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观众就得这么写才能让他们接受并确切理解(就这样还是有人胡乱解读)。最近在补一些电影,我发现电影中一些技巧还真的很少在动画里见过,比如有时可以在数分钟内没有一句对白,但人家通过巧妙的镜头语言就让你了解这段情节发生了什么,大家想想这么多动画里除了一些大师的作品有几部用到过(我可能想就这个部分另开一贴讨论讨论),从这个角度来说,也难怪电影已经被称为第九艺术,但ACGN还在和主流激烈碰撞。毕竟像攻壳那种真正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去严肃讨论问题的作品太少了。
我面无表情地关上fate extra 第9集,心中毫无波动,其实这一集从结构和内容上说应该算是一个小高潮,为什么我毫无感觉呢?
首先是稀烂的战斗画面,shaft这个组真的不擅长做打斗。尼禄和李大师的战斗比奥特曼打怪兽那先拳后脚再大招的套路还无聊简朴。对打两拳开了个大就把对面秒了,完全看不出狂化对老李在属性上的加成(所以为什么要狂化?)。然后镜头往白野那儿一切,更是搞笑,具体怎么打的我就不说了,给个gif截图大家自己体会

但这其实都不是重点,因为算算这十几年的宅龄,很多番都不是以打斗见长的,我也依然能够看得津津有味。再者,FE这次的剧情不说多有深意逻辑严密,但蘑菇作为编剧之一,还是比那些单纯的燃番和肉番要多一些心思的。比如出息了的二爷,老骑士道德底线的改变,爱丽丝的悲剧等等都是看点。主题上来说,目前来看个人的理解是:在这个无尽轮回的灵子圣杯战争中,岸浪白野作为MOON CELL中死去MASTER的怨念聚合物加上千年前岸波白野的灵魂诞生,这样一个只有憎恨感的存在找寻自我意义的过程。这种主题也算恰到好处,既可浅也可深,暗合了人对自己未来而迷茫的不安,以及自己是某些人或者某个人的影子的那种恐惧和自卑,是很容易让人读出共鸣感的。
那我为什么还是看不下去呢?原因就是最后的共鸣感,这是什么时期的人最可能有的呢?是青少年时期。因为从那段时间过来的我很清楚那种感觉,也真是那段时间最沉迷于游戏和各类番剧。一方面,它们除了有让我暂时忘记现实,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产生代入感,似乎里面的主角或配角也有我拥有的痛苦和迷茫,能以“高大上”的艺术方式去提出我有过的疑问并给出自己的答案,所以我能感受到些许慰藉。我想B吧B站的很多人也都有类似的感受,才会入了宅,觉得老师家长认为动画和游戏是给小孩子看的玩的是不对的,它们也能教会我不知道的东西,也能引导我们,并天真地以为自己会一直看下去。
但现在随着经历逐渐丰富,当年很多迷茫的问题现在已经想通,思路和人生目标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时候再看到类似的情节有时真的只会觉得里面人物幼稚做作。我惊讶地发现我有时也会冒出“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念头。想想也是,这么多年过去,我已经不满足于无脑的欢乐和浅显的立意,但是动画的主要受众依然是15-22岁年龄段的人,其实这极大地限制了创作者发挥的空间。举个例子,有没有人觉得动漫和轻小说里经常出现大段且浅显的对白?许多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的道理,非得借角色之口表达出来,甚至不惜违反场景逻辑(比如情况危急根本不可能给你说话的时间但强行解说)。我相信相当一部分创作者的水平至少是比我高的,有时我都能想出更巧妙的表达设计为什么他们还想不出来呢?后来想想其实不是他们想不出来,而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观众就得这么写才能让他们接受并确切理解(就这样还是有人胡乱解读)。最近在补一些电影,我发现电影中一些技巧还真的很少在动画里见过,比如有时可以在数分钟内没有一句对白,但人家通过巧妙的镜头语言就让你了解这段情节发生了什么,大家想想这么多动画里除了一些大师的作品有几部用到过(我可能想就这个部分另开一贴讨论讨论),从这个角度来说,也难怪电影已经被称为第九艺术,但ACGN还在和主流激烈碰撞。毕竟像攻壳那种真正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去严肃讨论问题的作品太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