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较多的启蒙读本中,周瑜大概很多时候是作为诸葛亮的陪衬及刘备的对手这样的形象出现的。由于这种概念的普遍性和深入性,以至于出现为周瑜“平反”的现象。正应了“物极必反”这句话。任何被膜拜为神的历史人物或许都会回到凡间,因为香火太盛或许会引起火灾,连累了泥塑木雕。而灰砾被吹尽时,历史的碑文还是会显现的。
作为三国时期不逊于任何一流高手的人物,周瑜的立场是“非主流”的东吴,所以无论是在以魏为正统还是以汉为正统的时代,他都成不了神。(突然脑海中冒出个揣着火种满世界烧的火神)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启蒙读本中周瑜的形象吧。
《龙文鞭影》是一本蒙学教育通俗读物,明代萧良有所撰。既然是启蒙读本,必然是作者认为普遍应该了解的典故轶闻。其中与周瑜有关的如下两条:
公瑾醇醪:赞周瑜与人相交的风度。
瑜烧赤壁:录其功绩。
《三国演义》在萧良有撰书之前已流行于世,自幼便是神童,博览群书的国子监祭酒不会毫不知晓,选择周瑜这两条典故为蒙学内容是客观的。至少他认为周瑜的这个形象应为启蒙教育时所了解。
另一种古代启蒙读本是《十七史蒙求》,成书在《三国演义》还未面世之前。这也是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启蒙教育内容的,元好问还为此书作过序。收录与周瑜有关的如下四条:
周交醇醪:同前,教育为人处世。
周程不校:教育同事相处。
不负瑾权:君臣相知的范例之一。
瑜知音阙:素养。
《蒙求》中周瑜的形象为宽宏、儒雅和忠诚。
也许,现在的启蒙教育读本可以参考一下前人的,三国的魅力在于:三方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任何一方有神,也就不成其为三国了。
作为三国时期不逊于任何一流高手的人物,周瑜的立场是“非主流”的东吴,所以无论是在以魏为正统还是以汉为正统的时代,他都成不了神。(突然脑海中冒出个揣着火种满世界烧的火神)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启蒙读本中周瑜的形象吧。
《龙文鞭影》是一本蒙学教育通俗读物,明代萧良有所撰。既然是启蒙读本,必然是作者认为普遍应该了解的典故轶闻。其中与周瑜有关的如下两条:
公瑾醇醪:赞周瑜与人相交的风度。
瑜烧赤壁:录其功绩。
《三国演义》在萧良有撰书之前已流行于世,自幼便是神童,博览群书的国子监祭酒不会毫不知晓,选择周瑜这两条典故为蒙学内容是客观的。至少他认为周瑜的这个形象应为启蒙教育时所了解。
另一种古代启蒙读本是《十七史蒙求》,成书在《三国演义》还未面世之前。这也是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启蒙教育内容的,元好问还为此书作过序。收录与周瑜有关的如下四条:
周交醇醪:同前,教育为人处世。
周程不校:教育同事相处。
不负瑾权:君臣相知的范例之一。
瑜知音阙:素养。
《蒙求》中周瑜的形象为宽宏、儒雅和忠诚。
也许,现在的启蒙教育读本可以参考一下前人的,三国的魅力在于:三方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任何一方有神,也就不成其为三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