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分落户百分调查:1:北京首次积分落户政策于2018.4.16正式启动申报工作,大家纷纷按照手册填报一边计算着自己的分数,因为是首次,难免手忙脚乱,看不懂细则的,因为社保卡住的,因为房产证下来晚了积分吃亏的...很多人茶饭不思,无心工作,尤其是积分不高不低、可上可下的。一时间,大家纷纷涌向贴吧、QQ群、微信群等社区进行交流、求助、比对分数。本人对几个热门的社交媒体进行了十几天的追踪调查,现在把积分情况以及一些预测与大家分享。 2:北京积分落户的分数分为四大块:社保、居住、学历、年龄,硬性指标是要求11-17年这七年有连续社保,也就是说,如果不是11年毕业的大学生,这次是没有资格的。这七年间你的社保如果断缴过,必须在2017.12.31日之前已经补缴,而且不能超过5次。因为2012年是第一年非京籍员工缴纳生育险,很多公司第一个月没有缴纳,而且没有补,导致许多人本年度没有申报资格,需要2018年之内补缴,下一年度进行申报。还有人遇到的问题是房产证下来的比较晚,新房都入住两年了,房产证才下来。但是政策规定自住积分从发房本日期算起所以,即使你没拿到房本的那两年即使住进了自己的房子,也按租房算,一年少0.5分。学历,本科和研究生都需要双本,也就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早些年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到专门的机构进行认证才能申报积分落户,这两个机构大发了一笔横财,但是没有办法,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年龄不超过45岁,就能加20分,理论上说40+的年龄积分是最占便宜的,因为社保年限长,当然,人家为首都做贡献时间也长。 3:大家对积分规则非常清楚,我就不一一说了。现在说说我追踪到的分数情况。目前比较活跃的就是百度贴吧北京积分落户吧和两三个QQ群。有人发起过投票,投自己的积分,基本分布呈枣核状,100以上和60以下最少,70-80和80-90最多,60-70与90-100次之。这与我调查到的分数情况比较接近。十几天来,我在贴吧查实了7、8个过百分的同学,后来又在qq上找到了几位,惊奇的发现,既然这些人大部分是重合的,看来大家也是到处打探情况,也说明了过百分的人还是比较少。 4:贴吧加上QQ群大概一共发现了十来位过百分的朋友,我想了解一下都是哪些行业的代表人物,于是建了一个百分群,大部分都拉了进来,经过大家坦诚交流,把一些情况分享一下。(1)都是39-45的年龄,本科,社保累计15年以上,工作非常稳定。(2)分数从101-107,没有过110的。(3)从行业上分析一下,有几位是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的,有纳税乃至高新、高管加分项,有一位是会计师行业,18年社保一个月不漏,本科,没有任何加分项,积分达到了105,我认为这几乎是不加分的极限了,因为2000年以前交社保的太少了。还有一位传统行业,也是社保、居住加分很高,17年左右,没有加分项。还有一位国企员工,近20年社保,买房也早,积分也是达到了105以上。几位大咖也都分享了身边同事、朋友的积分情况,只有两位朋友身边有过百分的,有也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剩余的几位身边一个过百的没有。 5:关于落户名额与分数线的一些猜测。很多人,看到坛子里或者群里不少比自己多的,就觉得很绝望,觉得这么小的范围都这么多高分,放到北京范围内那还不到天上去,于是不负责任的说分数线会110,甚至有的喊出了120的分数线。实际他们没有任何根据,也没有研究过,只是说了一个看起来很高的分数。通过这十几天对高分的调查,我觉得过百分确实还是挺难的。(1)高学历不等于高分,理论上讲,高学历当然分高,博士比本科多了22分,需要社保+住房大约6年去填补,也就是说,能比得上2000年本科积分的需要2006的博士或者2003的硕士,但是,这个时期的硕士博士都落户了啊,没有落的凤毛麟角。而,研究生不那么容易落户是在2010以后,但是这个时期的研究生分数拼不过早期的本科生。(2)BAT没有大量的高分,许多人有个误区,认为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员工收入高,可能会有纳税的6分加分项,认为他们分数高,其实并不然,互联网企业员工极为年轻,换工作也频繁,分数根本不高,过40岁的员工很少。以阿里为例,北京1万多员工,大量非京籍的,知道的过百分的也就一两个。可想而知,这类新兴互联网企业并不是高分聚集地。(3)神秘的华为和央企员工,这是我这段时间接触比较少的,央企就是中铁中建这类企业,不清楚他们到底囤积了多少2000左右的没有落户的本科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