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同城砖烧制工艺精良

这批出土的城砖为长方形青灰色条砖,长39-42厘米、宽20-21厘米、厚10.5-12厘米,重量17.8-19.5公斤。这么大体量的城砖烧制工艺如何?那么多的城砖又是什么人烧制的?记者就此采访了地方志专家姚斌。
大同市地方志专家姚斌介绍说,明代大同城内城外有不少砖瓦窑,大同开始修筑城墙时,这些砖瓦窑被官府征用,专门烧制城砖。像“大同縣仁字壹號”“大同府智字陆號”等应该就是不同的砖瓦窑窑主的标记。

▲“大同縣仁字壹號”城砖的拓片
姚斌认为,这批新发现的城砖中有“中字号”,表明这批砖的型号是中号。明代城砖分为大、中、小三号,其中中号砖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重约18公斤。
明代大同城砖的烧制工艺比较精良,而且都是手工制作。先把土筛去杂质,再和泥制成砖坯子,晒干后,砖坯子盖印再装到砖窑里烧制。烧窑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虽然不像烧造瓷器那样精细,但也要求掌握好火候。烧好的砖如果不浇水出来的是红砖,要出青砖就得在窑顶上往砖窑里浇水,达到降温的目的,浇五六天水后砖就可以出窑了。
烧砖是苦力活,建窑、制坯、烧窑还都是技术活,这些技艺决定了城砖的结实程度。可以说每块城砖都来之不易,浸透着制砖人的智慧和汗水。
一块块纪年城砖就是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看着这些城砖就如同翻阅一部浩瀚历史长卷,从中读出了历史文化、民俗和工艺等众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