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送到国外读书的,这些人智商将大大降低,这些人,作为一个整体,不会有任何出息。如果你认为有出息就是找到一份年薪30万的工作,那出息这个词,需要被重定义。
从小留学成才唯一的可能,是中国父母对孩子说外语,然后孩子一出生就完全讲外语。
比如在宇宙的起源来说,我们中国人认为,并无一物生自他物,世界亦
无生起,亦无消灭。而基督教思想认为,必有一物生自他物,必有一神存
在,创造万物。同样的语言基础,人家少年天才,十八岁就是教授了。你从小出国,对世界的思维方式,从东方突然扭转到西方,就是相当于思维的婴儿期。
前文说过,大脑对于第二语言的理解,永远是翻译机,而不是思维的机器本身。但一个欧洲国家,到另一个欧洲国家,这个情况是不一样的,尤其同是拉丁语系的国家,虽然他们叫法语、英语、德语,等等,不能算是第二语言,但整个语言的工作机制没有变,而学中文转换到学欧洲语言,整个语言的工作机制改变了。
这些从小留学的中国人,思维质量将大大变差。
你不要看他表面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加强,这些都是好奇心产生的假象,等到抽象思维阶段,就全部死翘翘了。
仔细想一想,世界是并无一物生自他物,还是必有一物生自他物?
判断一个西方海外华人、中国移民的思维,成就等各方面的标准,就是:
1. 他的语言是否达到精通拉丁语的水平;
2. 他的言论中,是否经常谈及他跟外国朋友的交往和感受。
两者必须达到其一,跟学历名校公司没有关系。
过去大家的思维,想当然认为,留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量自然高出一等,因为看到的世界更广阔。
古人常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推崇留学的人,无疑是受行万里路思维的影响。行万里路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且慢,后面还有一句:交八方友。
如果行了万里路,没有八方友,那留学反而是浪费时间。
很多中国移民,无论是偷渡去,还是去常春藤,往往一生没有交到真心的外国朋友,本质就是一个宅男,性格孤僻,对世界的认知,完全是扭曲的。在东西方不同的思维世界中,产生扭曲和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