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吧 关注:305,841贴子:14,897,534

看惯了武评,我来排名一下心目中三国里有杰出贡献的伟人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借用一下《三国志13》里的人物原画


IP属地:安徽1楼2018-07-04 12:35回复
    三国志最有奉献是臣子是诸葛亮陆逊荀彧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7-04 12:38
    回复
      2025-08-03 10:23: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首先声明一下,帖子里所有提到的人物、事件都是以《三国演义》为背景,请历史帝、野史帝绕道。
      其次,本排名全部都是为君主做出重大贡献的臣子,如果作为主帅但另有其人为其出谋划策的情况(例如法正为黄忠出谋)一并列为主将的功劳。


      IP属地:安徽3楼2018-07-04 12:39
      回复

        第一位:诸葛亮.字孔明(181年-234年10月8日 )
        村夫这里我想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第一也是毋庸置疑的。
        刘备失去徐庶之后又得诸葛亮,无论是历史史诗还是演义小说,当阳一败后可谓是如鱼得水。
        夺南郡,夺四郡,成为三家中在荆州股份最大的一方势力。
        后期入西川,夺汉中。六出祁山,为主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也是三国里极其少有的。
        54岁的年龄没落了这位旷世奇才,最终倒在了五丈原。
        电视剧看哭了多少人,就连诸葛黑子们也为之痛心。
        但是虽为第一,诸葛亮一生依然有两大败笔。
        第一,便是为了保西川,令关羽进攻襄樊,希望通过给曹魏施压,来稳定西川。但是忽略了东吴反水的可能性。
        第二,便是重用马谡,本想历练一下马谡,但是忽略了刘备临终的叮嘱,错用马谡,把一个关乎全局的重任交付一个自己心里都没底的人手中,导致第一次北伐彻底失败。


        IP属地:安徽4楼2018-07-04 12:48
        回复

          第二位:荀彧.字文若(163年-212年)
          狗货堪称三国里最悲情的谋士,背袁绍投靠曹操。
          为曹操出谋划策,招募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等大量人才,这些人随便列举一位都是一等一的重要谋臣。当之无愧的“王佐之才”。在这一方面恐怕就连诸葛亮也望尘莫及。
          平生虽然军事才能不足,但是政治路线却一步都没有错。在曹操攻打徐州时,凭借微弱的兵力与程昱死守住了曹操最后的一亩三分地。
          看清天下大势,提出迎奉天子,称之为“大顺”。奠定了曹操以天子正统之名,一统北方的大业。
          曹操征张绣、吕布和对抗袁绍的时候,荀彧虽然没有提出战场兵计。但是政治战略方面,却是一步步成就曹操的第一功臣。
          然而,荀彧一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主公,却有亏于自己。
          他一手辅佐的明公却不如同自己一般忠于汉室,随着曹操的野心一步步扩大、封丞相、封魏公、封魏王....
          荀彧虽然阻止不了,虽然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主上一步步偏离自己的初心,
          他却阻止不了,心里平衡着对主上和对汉室的忠诚。平衡崩塌的那一刻,他也没有选择再一次的背主
          最终抑郁而终,成为万世悲情英雄。


          IP属地:安徽5楼2018-07-04 13:06
          回复(4)

            第三位:程昱.字仲德(141年—220年)
            程昱开始随刘岱,后来看出刘岱实乃匹夫一个。后投效曹操,从此衷心不二,相比同期的荀彧来说,他的初心就是辅佐曹操成就大业。(而且他不是荀彧的下线)
            与荀彧一样,参与了大部分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事,有别于荀彧的是,他不仅仅对政治战略有深刻的见识,对于临阵出谋划策也是一流的出彩。濮阳打吕布、仓亭打袁绍、徐州打刘备时期,表现出众。
            虽然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变相地羞辱了程昱,但是不难看出,程昱早就数次提示过曹操“连环锁船”、“东南风起”等漏洞,是曹操自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听取意见而已。
            而让我最为之折服,并促使他位居第三的原因是:程昱为主上分忧可谓是尽心尽力,甚至不择手段。曹操缺粮时,荀彧大胆地将RENROU混入军粮中,改善军队伙食。用计赚徐庶母亲来许昌等等。虽然不道德,但是身处乱世,不是说道理讲人性的时候。赢了,你就是最大的道理。
            一直到诸葛亮北伐之时,程昱依然出谋划策,尽职尽责。最终八十岁寿终正寝,虽然没看到曹魏最终统一天下。但是他死的也算是很安逸的了。


            IP属地:安徽6楼2018-07-04 13:26
            收起回复

              第四位:鲁肃.字子敬(172年-217年)
              鲁肃摆着这不上不下的位置确实比较尴尬,鲁肃为孙吴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稳定孙吴固有的疆土,有别于上面几位的是,他并没有帮助孙权取得一郡一县。但是却给当时的孙权带来最大的利益——稳定住根本利益。
              鲁肃一生忠于孙权这是毋庸置疑的,他提倡的孙刘联盟也是当时必然与必须的选择。区别于张昭、张宏之类的孙吴旧臣,他是从孙吴根本利益出发,制定的政策方案。试想一下,如果不联盟,如果不抗曹。那孙权何以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就更别提进军西蜀了。所以说鲁肃可谓是吴蜀双方共同的功臣,他的功劳不在片面一城一地,而是如果没有他,曹魏必然一统天下。
              鲁肃的一生是极其尴尬的,因为他为孙权做的决策可谓是不得不,但也助长了刘备集团的实力,以至于后来鹰牌吕蒙上任,直接与强大的蜀国翻脸。导致吴蜀之间不可避免的战端。
              但是就像孙权称帝时所说,“你们知道吗?鲁肃早在赤壁时期就知道朕有今天啊”(原话不记得了,大概意思)
              一个被君主彻底认同的伟人,一个蜀国都要敬畏的智者。
              最终,鲁肃临终时托付给吕蒙,也表明了鲁肃后期的立场,也证明了他不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好好先生。
              而是一个真正大智若愚的顶级谋臣。


              IP属地:安徽8楼2018-07-04 13:46
              收起回复

                第五位:吕蒙.字子明(179年—220年)
                看到这一楼,估计会有大批的羽迷会破口大骂或者举报楼层了。但是我却不以为然,依旧将吕蒙放在当之无愧的第五位。请诸位好好想一想,帮孙吴取得城池的最大功臣是谁?(交州不算,那基本上就是探囊取物)没有吕蒙,孙吴能从魏蜀那取得的地盘吗?吕蒙虽然以白衣渡江的手段取得了荆州,显得不仁道,不义气。但是前面说了,处在乱世之中,讲仁义道德下场都不会好到哪去。
                吕蒙大胆地采用陆逊的白衣渡江的策略进攻荆州,夺取几乎除了襄阳以外的整个荆州,后来虽然导致了夷陵之战。但是事实又证明了,孙吴是有实力抵抗蜀国的。吕蒙的功劳在于使一直处于战争被动的孙吴有了主动权,既然北上合肥这条路行不通,那就拿下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荆州。这样长江以东以南几乎都是孙权的地盘,那么划江而治,足以与曹魏和刘蜀抗衡。试想,如果刘备拿下西川以及汉中,那么单算国土面积,那么刘备以及不在曹操之下了,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吴国是存活不下去的。北上,打不下合肥。西攻,拿不下荆州。只有在蜀国最虚弱的时候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IP属地:安徽9楼2018-07-04 14:00
                收起回复
                  2025-08-03 10:17: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六位:张辽.字文远(169-222年)
                  把文远放在这个位置,肯定要有更多人不服了,一般辽吹无非就是吹合肥之战。然而攻袁谭、袁尚,招降黑山孙轻等,累迁荡寇将军。这些战功也是可以吹吹的。
                  说起张辽的功劳其实平北方后期都是碾压的,确实没什么好吹的。
                  我们还是来吹合肥,张辽驻守合肥的功劳。以及对魏蜀吴三国的影响。
                  我认为,正是因为张辽在合肥,让孙权屡屡挫败,使得孙吴扩张的矛头直指荆州!!
                  虽然张辽在222年就死了,而白衣渡江发生在224年,后期替代张辽的是战绩平平的满宠。
                  但是攻城大计一般要定三年(曹操的速度不算)。如果不是孙权在合肥被打出阴影,我想吕蒙也不会进攻荆州而不是励志拿下合肥了。拿下合肥就离拿下寿春徐州不远了,很划算的一笔买卖。孙权本来就跟曹魏敌对,能拿下合肥他早拿下了。而使孙权宁愿顶着背盟的臭名去打荆州的根本原因就是张辽。
                  即便曹魏被关羽打的生活不能自理,孙权依然没有信心北上,宁愿西攻荆州。
                  这就是十万人输给7000人后的阴影。800突袭中军大营的恐惧。


                  IP属地:安徽10楼2018-07-04 14:18
                  回复
                    该周瑜了吧


                    IP属地:江西11楼2018-07-04 17:05
                    回复
                      张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7-04 17:13
                      收起回复

                        第七位:关羽.字云长(169-222年)
                        二爷的位置这么靠后会引来不少嘴炮,但是我认为摆在这个位置已经是对关羽最客观的评价了。
                        二爷一生征战无数,其中不乏亮眼的大战,一流的对决。然而,翻看二爷的战绩,为刘备立功的却不多。
                        温酒斩华雄,这个功劳应该算是给关东军立的,也为自己杨威。
                        斩颜良诛文丑,这个功劳算是给曹操立的,而且是大功劳,试想,如果没有关羽解白马之围,恐怕曹袁之战的结局会大不一样。
                        江夏求救于刘琦,操练两万水军,这是刘备赤壁之战的家资,这个功劳功不可没。
                        长沙战黄忠,这个功劳可以说是关羽为刘备立下的最大的功劳了,黄汉升后期的功绩就可以看出此役的成果。
                        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杀庞德,俘于禁,威震华夏,这个功劳确实很大。但是成果却不怎么明显,也直接导致后来荆州空虚,被吕蒙有可乘之机。
                        纵观二爷一生征战,实际上大功是为曹魏立的,为刘备立下的功劳都被最终败走麦城给削减了。
                        二爷乃三国第一悲情英雄,他的事迹传承万里,他的义薄云天被后世所传唱。


                        IP属地:安徽13楼2018-07-04 17:16
                        回复

                          第八位:陆逊.字伯言(183—245年)
                          陆逊的位置本想摆在周瑜后面的,但是实际上仔细分析一下东吴的得失,陆逊的功劳显然更大。
                          白衣渡江,功劳应该算是吕蒙的,但是出谋划策的是陆逊。(前面说过了功劳定义为主将的)由此可见陆逊的谋略能力。
                          除此之外,陆逊开始是被东吴旧臣们所看不起的,但是美玉就是美玉。陆逊用夷陵之战的战果告诉所有人,我之才绝不亚于周郎。
                          石亭之战更是以十万围四十万魏军,打的曹休回都后不久病死。
                          陆逊可谓是三国数一数二的守将,但是仅此而已。从后期他率领的吴军在诸葛亮六伐中原被曹睿打败就可以看出,陆逊固守一方绰绰有余,但是论进取,这是东吴的通病。
                          一些史料里介绍说,陆逊最后被孙权逼死,如果这是事实,那么他就又加入到悲情英雄的行列了。


                          IP属地:安徽14楼2018-07-04 17:29
                          回复
                            下班了 不更了,明天再说


                            IP属地:安徽15楼2018-07-04 17: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