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148贴子:354,402

回复:王阳明:先儒之学,得有浅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于封建王朝的人,他做的已经不错。不知道忧愁什么。


17楼2018-11-27 00:58
回复
    器道不可离,二之即非性。孔圣欲无言,下学从泛应。君子勤小物,蕴蓄乃成行。我诵穷索篇,于子既闻命;如何圜中士,空谷以为静?


    IP属地:广东18楼2018-12-16 15:3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传习录》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22-07-20 17:26
      回复
        《易》曰:“知至至之。”“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知也;此知行之所以合一也。若后世致知之说,止说得一知字,不曾说得致字,此知行所以二也。——《与顾惟贤》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22-07-20 17:29
        回复
          看得理学不明,人心云云。除行该府掌印官率属敦请外,仰本官就于新创敷文书院内安歇。每日拘集该府县学诸生,为之勤勤开诲,务在兴起圣贤之学,一洗习染之陋。——《牌行委官季本设教南宁》


          IP属地:广东22楼2022-07-25 15:23
          回复
            仁,人心也。心体本自弘毅,不弘者蔽之也,不毅者累之也。故烛理明则私欲自不能蔽累,私欲不能蔽累,则自无不弘毅矣。弘非有所扩而大之也,毅非有所作而强之也,盖本分之内,不加毫末焉。曾子弘毅之说,为学者言,故曰不可以不弘毅,此曾子穷理之本,真见仁体而后有是言。学者徒知不可不弘毅,不知穷理,而惟扩而大之以为弘,作而强之以为毅,是亦出于一时意气之私,其去仁道尚远也。此实公私义利之辩,因执事之诲而并以请正。
            ——《答王虎谷》


            IP属地:广东23楼2025-04-22 1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