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吧也发了这个帖子,可是也许太多贴子了吧,自己没什么粉,帖子没什么人啊看,一下子就沉了。但还是挺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有五六年没刷过贴吧,最近开始重温金庸的小说,又有了许多新的感受,希望能在吧里寻找到一些共鸣。
我想说《倚天》里,张无忌给我留下的印象没有张三丰和郭襄来的深刻,因为对于张无忌的描写在这本书里都是全新的故事,是未知的。而在看过《神雕侠侣》以后,读到《倚天》里对张三丰和郭襄的描写,哪怕只是只言片语,在脑海里都能铺展开一段往事,而往事,也是一段江湖。
就好像《倚天》第九章“七侠聚会乐未央”,武当派俞莲舟同张无忌的父母张翠山与殷素素讲起张三丰和郭襄的往事了。殷素素调皮的向俞莲舟问了句“郭襄女侠为什么不嫁给张真人”,问题很调皮,可却有多不少唏嘘,因为这件事情不可能发生。郭襄念念不忘的是杨过,求之不得见,最后在40岁大彻大悟,开创了峨嵋派,潇洒的小东邪,也有如此无言的悲伤。
书中对于郭襄的回忆不止一次出现,在第18章“倚天长剑飞寒铓”,光明顶上,六大门派与明教互相厮杀,刀剑飞舞,血肉横溅。峨嵋派掌门灭绝师太与武当派宋青书拆招,金庸写道灭绝师太给宋青书使出一招“黑沼灵狐”,将宋青书的剑震上天空,而这招是峨嵋派祖师郭襄为纪念当年她和杨过同到黑沼捕捉灵狐而创。就这么简单一句话的描写,就让突然完全忘了光明顶一片修罗场的情形,思绪突然飘回到尚未十六岁的郭襄,在风陵渡口听闻神雕大侠的往事,后遇上神雕大侠,与他一起在黑沼里前行,传信给瑛姑。少女的情愫与智慧,大侠的潇洒与义气,就这么刻画而出。到后来杨过给郭襄三枚金针,还在郭襄十六岁生日的那晚,为她送来了一生中最灿烂的烟火,让郭襄怎么不去天涯思君不可忘。就是这样一句话,让人忘记了光明的所有的厮杀与仇恨,只有那一片雪地里一起滑行的身影。
当然这本书也不只有郭襄的回忆。像是在第三十八章“君子可欺之以方“里,周芷若回想起灭绝师太对她说的一切,其中就包括说到郭大侠和黄蓉两人力守襄阳,襄阳终不可守,两人最终以死报国。这里很自然又让人回想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郭靖愚钝,却一片赤诚。黄蓉聪慧,却有点小邪念。两人从相遇开始,郭靖的赤诚就一点点感化着黄蓉,而黄蓉的聪慧,也一点点让郭靖能更好行走江湖。最终两人都殉国于襄阳,甚为悲壮。但我想说,郭靖和黄蓉,一个是刚从蒙古来到中原的傻大个,一个是从桃花岛逃出来的满脸乌黑的小乞丐,这也许是最美好的相遇。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描写是张三丰最后对郭襄的回忆,原版的小说里有一段简单却又深刻描写,可是在新修版却把这个情节删去了。原版小说里最后周芷若将郭襄的遗书递给张三丰,“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这是我更喜欢的结尾,原来从《倚天》第一章到最后一章,已经过了一百年了。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感呢。能不到回到一百年前的少室山上,再与何足道一教高下,再见一下自己的师父觉远,再看一眼那位少女。
《倚天》作为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最后一部小说,确实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与回忆。从牛家村开始最后到武当山,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到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丐帮,全真教,古墓派,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武当七侠,铁掌帮,峨嵋派,崆峒派,风陵渡口,绝情谷,襄阳,光明顶,冰火岛,靖康耻,南宋,元朝,明朝...原来经历了这一切,已经一百多年了。 确实金庸的小说还有更多侠义,有更多豪气。许多经典场景亦不用多说,红花会大战紫禁城,华山论剑,决战襄阳,大战光明顶,聚贤庄之战,烟云十八飞骑,血刀老祖独战落花流水,侠客岛,黑木崖...
可我现在却醉于回忆里的这些场景。也许是因为金庸的去世,我在努力回忆起看他小说时的每一个感受。又或许是因为现在也快毕业,对学生时代又有了更多的感慨。金庸其他小说也有很多回忆的场景,像《射雕》里黄蓉对丐帮大谈丐帮过去的帮助萧峰的豪气冲天。《飞狐外传》里红花会返京,金笛秀才的箫声里吹出了多少人的往事,一切都能回顾到《书剑恩仇录》的篇章。《鹿鼎记》里独臂神尼在韦小宝面前一声深深的叹息,回顾《碧血剑》,又能记起多少袁承志和阿九的缘生缘灭。不论如何,往事,也是一段江湖。在历经一切之后回顾往昔,心里又更多一丝沉甸甸的感受,也许更多的又还是无奈。但也有许多的美好,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充满着武侠情义。
江湖在回忆中,更显饱满,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它一直都在。
我想说《倚天》里,张无忌给我留下的印象没有张三丰和郭襄来的深刻,因为对于张无忌的描写在这本书里都是全新的故事,是未知的。而在看过《神雕侠侣》以后,读到《倚天》里对张三丰和郭襄的描写,哪怕只是只言片语,在脑海里都能铺展开一段往事,而往事,也是一段江湖。
就好像《倚天》第九章“七侠聚会乐未央”,武当派俞莲舟同张无忌的父母张翠山与殷素素讲起张三丰和郭襄的往事了。殷素素调皮的向俞莲舟问了句“郭襄女侠为什么不嫁给张真人”,问题很调皮,可却有多不少唏嘘,因为这件事情不可能发生。郭襄念念不忘的是杨过,求之不得见,最后在40岁大彻大悟,开创了峨嵋派,潇洒的小东邪,也有如此无言的悲伤。
书中对于郭襄的回忆不止一次出现,在第18章“倚天长剑飞寒铓”,光明顶上,六大门派与明教互相厮杀,刀剑飞舞,血肉横溅。峨嵋派掌门灭绝师太与武当派宋青书拆招,金庸写道灭绝师太给宋青书使出一招“黑沼灵狐”,将宋青书的剑震上天空,而这招是峨嵋派祖师郭襄为纪念当年她和杨过同到黑沼捕捉灵狐而创。就这么简单一句话的描写,就让突然完全忘了光明顶一片修罗场的情形,思绪突然飘回到尚未十六岁的郭襄,在风陵渡口听闻神雕大侠的往事,后遇上神雕大侠,与他一起在黑沼里前行,传信给瑛姑。少女的情愫与智慧,大侠的潇洒与义气,就这么刻画而出。到后来杨过给郭襄三枚金针,还在郭襄十六岁生日的那晚,为她送来了一生中最灿烂的烟火,让郭襄怎么不去天涯思君不可忘。就是这样一句话,让人忘记了光明的所有的厮杀与仇恨,只有那一片雪地里一起滑行的身影。
当然这本书也不只有郭襄的回忆。像是在第三十八章“君子可欺之以方“里,周芷若回想起灭绝师太对她说的一切,其中就包括说到郭大侠和黄蓉两人力守襄阳,襄阳终不可守,两人最终以死报国。这里很自然又让人回想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郭靖愚钝,却一片赤诚。黄蓉聪慧,却有点小邪念。两人从相遇开始,郭靖的赤诚就一点点感化着黄蓉,而黄蓉的聪慧,也一点点让郭靖能更好行走江湖。最终两人都殉国于襄阳,甚为悲壮。但我想说,郭靖和黄蓉,一个是刚从蒙古来到中原的傻大个,一个是从桃花岛逃出来的满脸乌黑的小乞丐,这也许是最美好的相遇。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描写是张三丰最后对郭襄的回忆,原版的小说里有一段简单却又深刻描写,可是在新修版却把这个情节删去了。原版小说里最后周芷若将郭襄的遗书递给张三丰,“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这是我更喜欢的结尾,原来从《倚天》第一章到最后一章,已经过了一百年了。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感呢。能不到回到一百年前的少室山上,再与何足道一教高下,再见一下自己的师父觉远,再看一眼那位少女。
《倚天》作为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最后一部小说,确实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与回忆。从牛家村开始最后到武当山,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到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丐帮,全真教,古墓派,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武当七侠,铁掌帮,峨嵋派,崆峒派,风陵渡口,绝情谷,襄阳,光明顶,冰火岛,靖康耻,南宋,元朝,明朝...原来经历了这一切,已经一百多年了。 确实金庸的小说还有更多侠义,有更多豪气。许多经典场景亦不用多说,红花会大战紫禁城,华山论剑,决战襄阳,大战光明顶,聚贤庄之战,烟云十八飞骑,血刀老祖独战落花流水,侠客岛,黑木崖...
可我现在却醉于回忆里的这些场景。也许是因为金庸的去世,我在努力回忆起看他小说时的每一个感受。又或许是因为现在也快毕业,对学生时代又有了更多的感慨。金庸其他小说也有很多回忆的场景,像《射雕》里黄蓉对丐帮大谈丐帮过去的帮助萧峰的豪气冲天。《飞狐外传》里红花会返京,金笛秀才的箫声里吹出了多少人的往事,一切都能回顾到《书剑恩仇录》的篇章。《鹿鼎记》里独臂神尼在韦小宝面前一声深深的叹息,回顾《碧血剑》,又能记起多少袁承志和阿九的缘生缘灭。不论如何,往事,也是一段江湖。在历经一切之后回顾往昔,心里又更多一丝沉甸甸的感受,也许更多的又还是无奈。但也有许多的美好,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充满着武侠情义。
江湖在回忆中,更显饱满,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它一直都在。
星隆












